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12月04日 星期三
位置: 首页 》地方法学会 》综合报道
山东省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召开2011年学术年会

时间:2011-10-24   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7月29日至31日,山东省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召开。本次年会由滨州医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和济南大学法学院承办,山东、浙江、福建、江苏四省高校和法律实务部门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44篇,与会代表围绕社会法基本理论、社会保险理论、社会保障理论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社会法基本理论
有学者提出了独到的“扶权论”,认为帮扶主体有义务帮扶被帮扶主体实现被帮扶权利的理论,这一理论决定于社会法的价值取向:解决社会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与行政法的“控权”论、民商法的“保权”论、经济法的“限权”论形成鲜明的区分。
有学者指出了社会法基本理论研究的几个误区,认为社会法就是顺应社会权保障的要求,围绕着社会权体系构建起来的法体系。社会正义是社会法价值体系中的最高价值,具有根本性和基础性,涉及到社会成员的地位、权利、机会等最基础、最主要的社会性生存资源,也是社会本原的道德要求和克服市场经济缺陷的必然选择。社会性生存是社会法的功能性属性,个体从“自给自足”发展为“社会性生存”,是社会生产高度社会化发展的结果。社会合作是反映社会法运作状态的特有属性。社会法的目的在于使富者与贫者达成一种建立稳定秩序的合作与通约,耦合社会碎片,达到社会的整合,强调沟通与共谋,重在动态运行和谐的合作机制,为社会的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搭建一套共生的法律制度。
有学者对社会法的理论基础与制度构建提出设想,指出为论证社会法独立法律部门的地位与现实可行性,应该从政治高度入手,找寻其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在理论基础层面上,用社会责任本位来定位社会法,并通过公平责任理论和倾斜保护理论手段来实现全社会的整体公平。社会法制度构建方面,从社会法的调整对象引申出其主体制度,将其具体调整内容划分为倾斜保护性质的社会法、社会保障性质的社会法、社会公益性质的社会法等。同时阐述了社会法特有的责任制度,以期对当前日益凸显的民生问题的解决找到有力的法律支持。
二、社会保险理论
有学者对海峡两岸失业保险立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经过了从无到有、渐生渐长的发展历程。大陆历经10余年失业保险单行法规的尝试,由此带来的路径依赖可能会影响立法模式的选择。就业导向也是大陆失业保险立法基本宗旨之一,有必要借鉴台湾的成功经验,优化失业保险给付结构,突出就业导向的立法宗旨。
有学者对农村社会保险中的国家责任进行了论证:国家加强农村社会保险势在必行,农村社会保险中的国家责任可概括为立法责任、组织责任和财政责任,具体包括通过国家立法体现社会保险的强制性,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农村社会保险“有法可依”;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实施方式,建立具有普遍效力的规范制度,并掌控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工作;承担补充资金缺口的财政责任,体现社会保险互济性的特征。
还有学者探讨了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竞合问题,认为我国涉及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赔偿关系的法律规定不明确,无法当然的推定所采用的模式。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用工单位未给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劳动者是主张工伤保险待遇还是侵权赔偿;工伤待遇低于侵权赔偿,劳动者可否主张差额;第三人侵权构成工伤,劳动者可否主张双重赔偿;用工主体非法,劳动者主张工伤还是主张侵权赔偿。参考国外四种立法模式,应注意我国劳动保障法为独立的法律部门,与民商法并行,不能脱离中国国情讨论工伤保险与侵权赔偿两者的关系。
三、社会保障理论
有学者对山东省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妇女因出嫁、离婚、丧偶、招婿而面临失去土地权益的危险;在村里分配责任田、宅基地和土地征用补偿款时也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究其原因无外乎法律、观念和执行层面存在问题,必须通过完善立法、加强执法、改变观念和强化监督等手段加以改善,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解决途径主要包括: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认定标准、完善司法救济途径、依法规制村规民约的效力等。
有学者对社会保障的社会排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农民工在城市中受到社会排斥,这种排斥使他们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从而不能享受到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基本权利,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的行使方面处于贫困状态。农民工所受到的排斥及因此而处于贫困的境况,无论对农民工自身还是对社会稳定都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加剧社会的风险。
还有学者从史学和法学交叉的视角对清代山东的灾荒和社会救助进行了研究。认为,山东是清代重要的农耕区,同时也是人口稠密和自然灾害频发区。面对灾荒的发生,清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救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过这些措施所暴露出的缺陷以及人为的负效应,不仅无益甚至加重了官民的对立情绪;基于此,无助的小农在积极自救的同时也加强了为争取生存而进行的抗争。研究清代的灾荒和社会救助问题对于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