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13 来源:浙江省法学会 责任编辑:qsr
10月31日,由浙江省法学会主办,绍兴市法学会、诸暨市法学会承办的2018年“法治浙江论坛”在浙江诸暨召开。本届论坛以“新时代‘枫桥经验’理论与实践”为主题,共收到论文352篇,涉及新时代“枫桥经验”理论总结、实践经验、制度建构等多层面议题。浙江省法学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陆剑锋、诸暨市枫桥经验研究会会长陈善平、绍兴市委党校教授卢芳霞、绍兴市综治办副主任戴大新、浙江警察学院副院长黄兴瑞、杭州师范大学“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余钊飞等领导和学者专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与会者对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理论内涵与学术提升方面达成高度一致。陆剑锋专职副会长在发言中指出,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在党的领导下,由枫桥等地群众创造和发展的一整套行之有效、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基层社会治理方法。新时代赋予“枫桥经验”新的内涵,其主要内容是坚持党建统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三治融合”,坚持“四防并举”,坚持共建共享。新时代“枫桥经验”正从实践经验升华为基层治理理论。卢芳霞教授对“枫桥经验”历史沿革作了细致梳理,通过回顾与总结“枫桥经验”55年的发展演变历程,提出“枫桥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的典型代表,其深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创新社会治理,创新了“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法治建设、社会组织培育、乡村道德体系、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基层治理四个平台、最多跑一次改革”等新经验,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陈善平会长阐述了“枫桥经验”的诞生过程和历史贡献。枫桥的干部群众创造了帮教失足青少年和一般违法人员的经验,为日后全国确立和推广帮教工作开了先河;枫桥的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对“四类分子”实行评审和“摘帽”的经验,为全国范围的拨乱反正提供了范例;枫桥的干部群众率先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并形成治理体系,成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面旗帜。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制度建构和法治建设方面取得许多实质性进展。陆剑锋专职副会长在讲话中强调,不断创新完善综治工作体制机制,修订颁发《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出台系列行业领域制度规定,完善地方性立法与制度体系,修订执行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等举措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制度格局形成的标志。戴大新副主任提出,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精神为从乡村治理走向城乡治理提供了制度性架构。治理的主要路径有:一是构建科学化的城乡治理体制,主要包括诉求表达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心理干预机制、利益保障机制、社会帮扶机制;二是构建均等化的城乡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城市社区建设新机制、强化基层治理支持机制。余钊飞主任探讨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法治发展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枫桥经验”不仅是贯彻宪法实施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集中体现,而且是“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范例,是推进“平安建设”的典型经验,是中国当代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样板。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实践探索和创新发展方面取得累累硕果。陈善平会长围绕“‘枫桥经验’的时代路径:创新和与时俱进”作了详细阐述。他认为“枫桥经验”的创新和与时俱进首先意味着工作理念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工作格局从“要素”到“体系”转变、价值取向从“为政”到“为民”转变、治理手段从“村落”到“网络”转变;其次也意味着践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一证通办一生事”,即“一证通办”创出新机制。黄兴瑞副院长基于实践调研,以详实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参与型治理的不同样本,提出了新时代“枫桥经验”浙江模式的可行性路径:服务治理与参与治理并举,文化治理与智慧治理融合。通过实证分析和数据对比,证明参与治理对提高安全感、改善社会治安状况有显著影响关系,文化治理对提高安全感有显著影响关系,服务治理对化解矛盾纠纷有显著影响关系。戴大新副主任认为,当前城乡治理面临很多问题,如最大的压力是信访、最大的难点是对人的治理、最大的隐患是基层基础等。想要有效改善当前城乡治理存在的“顽疾”,必须将公平正义注入“枫桥经验”的灵魂里。“枫桥经验”无论是作为预防化解矛盾的经验,还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都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平正义无疑应是新时代“枫桥经验”永恒的价值追求和评判标准。应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可能缩小收入差距;把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摆上重要位置;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化、法制化进程;培育全社会对法律的信仰;着力推进公正司法。
浙江省法学会顾问、学术委员会主任牛太升对本次论坛作了点评,指出本次论坛的主旨讲话、主旨报告都是对“枫桥经验”的新思考、新体验,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枫桥经验”的时代内涵,拓展了“枫桥经验”的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他用“动”“众”“治”三个字概括了“枫桥经验”的精神实质:“动”,即与时俱进,在时代发展中寻求运用“枫桥经验”的正确方式;“众”,即以人民为核心,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治”,即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精髓。最后他用“正本开源,桥通治世”概括了本次论坛的重要意义。论坛对“枫桥经验”的历史由来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发展愿景进行了设想和探索,对“枫桥经验”的智慧经验进行了复制和推广,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枫桥经验”能够在55年的时光里风浪不倒、历久弥新,有着它强大的存在逻辑和实践生命力。与会者一致认为应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不动摇,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预防化解,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同时还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对社会的智慧治理,提升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