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11 来源:陕西省法学会 责任编辑: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法学会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全市一流全省先进全国有影响力的工作目标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任务,结合汉滨矛盾纠纷量大面广线长的特殊区情,以“三联两带一推进”(三联即会长联镇办、理事联村组、会员联访户,两带即带上法理课题、带上信访积案,一推进即推进城乡治理上台阶)活动为载体,积极助力社会治理六大重点工作,为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是积极助力信访维稳积案化解工作。法学会会员良好的法律素养、专业的从业背景和丰富的社会经验,“亦官亦民”的独特身份,在化解信访积案方面有着诸多优势。汉滨区法学会抓住有利时机,组织动员全体法学会会员开展“三联两带一推进”活动,积极助力社会治理工作大局。在第一届法学会会员大会上,汉滨区综治委、区委政法委及时下发了《关于印发汉滨区法学会助力脱贫攻坚“三联二带一推进”实施意见的通知》,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法学会会长罗俊康同志做了重点安排部署。年初,汉滨区法学会与信访局沟通协调,选择了37件有代表性的信访积案,交由法学会会员重点推进化解。会员们在深入镇办、村社区、农户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挥法学专业优势,参与社会治理,进行法制宣传和平安建设知识宣讲,提供法律服务,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和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极大地助力了脱贫攻坚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脱贫攻坚工作环境和浓厚的依法治理工作氛围。截止目前,已经有20件信访积案得到妥善化解,导入司法程序4件,化解销号率达到65%,其它案件也正在有序化解之中。
二是积极助力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电视电话会议后,汉滨区法学会配合区扫黑办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与镇办、村社区干部一起,及时将省市印刷的《通告》在交通要道、人口密集场所、便民服务中心等显要位置张贴宣传。同时,汉滨区法学会积极参与扫黑除恶工作,该区江北办李家嘴村“5·24”案件发生后,区法学会8名会员在区委政法委的统筹下,进村入户宣讲政策、耐心细致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发动群众收集涉黑线索,调查事件发生的真实原因,大力宣传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通报政法机关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依法打击的情况,教育说服引导群众服从、服务大局,为区委、区政府稳妥处置“5·24”事件提供了准确依据,确保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三是积极助力综治平安建设。3月份,汉滨区法学会围绕“两率两度”提升工作重点,配合区综治办组织区级政法各部门,牵头开展综治宣传月活动。60多个区直部门分批在白天鹅广场集中宣传一个月,各部门结合实际制作了平安建设纸杯等日用品发放给群众,得到市民一致好评。今年“八·一”前夕,汉滨区法学会配合区综治委,组织区综治委各成员单位,在汉滨初中操场,开展了助力“五城联创”“民生政法5·20”走进北门社区大型活动,表彰奖励了优秀红袖章巡防队和队员,为全体红袖章队员换发了新装备,为市民发放生活慰问品,宣讲宪法法律法规,宣传平安建设知识,开展消防安全技能培训,进行新民风建设文艺表演。172名巡防队员和千余名市民参加活动,市、区主要领导现场指导,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赢得了市民的普遍赞誉。
四是积极助力社会治理创新。汉滨区法学会紧紧围绕全区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组织会员积极参与民生政法5·20活动和基层治理“583”工程建设,为民生政法5·20、基层治理“583”汉滨品牌在基层落地生根助力。在具体工作中,汉滨区法学会结合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枫桥经验”与全区正在开展的“五老进中心”和“三个清零法”高度统一起来,发挥区法学会“三联两带一推进”和律师化访作用,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健全联调联动机制,落实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发展品牌调解室,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原瀛湖法庭庭长,70岁的徐少林,工作36年,调解的案件达5000余件。由于他法律业务娴熟、处事公道正派,具有丰富的调解经验,退休后被聘为区法学会常务理事、人民陪审员和新建村“五老”。去年,新建村部分村民因为用电问题,准备组织人员到市委上访,徐少林得知后,立即找到挑头人谈心,同时又到镇上、供电局做工作。在他的斡旋下,用电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五是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过程中,汉滨区法学会及时组织会员深入调研,摸排脱贫攻坚领域存在的矛盾纠纷,了解到贫困户中的边缘户、剔除户两万多人有可能成为不稳定群体,需要做好矛盾化解工作。汉滨区法学会在关庙镇包湾村开展试点工作,会长、副会长、会员齐上手,采取“三个清零法”,即每个村民小组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组民见面会,做到信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不欠账清零;党建、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不欠账清零;群众重大利益诉求及时解决或及时解释不欠账清零。通过反复上门,讲清政策,友情感化,赢得理解,面对面宣传,一对一化解,点对点稳控,汉滨区法学会消除了部分群众的不满情绪,保证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包湾村试点成功后,通过区委办、政府办的发文,“三个清零法”已经在全区统一推进,全面铺开。“三个清零法”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从根本上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把存在的问题及时消化,助推了新民风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为今年全区村两委换届夯实了群众基础。
六是积极助力秦岭生态环保整治工作。陕西省秦岭环保生态整治战打响后,汉滨区法学会积极响应,组织法学会会员参与到生态环保整治工作当中,配合区督查组,深入到镇办村组,围绕专项整治的重点,真督实干碰硬,以实际行动支持秦岭环保生态整治专项行动。安康东站货场是一家国有企业,因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问题,被附近群众多次投诉。政府、环保等部门多次上门协调,发放整改通知书,货场一概置之不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这次,货场污染问题被省市区列为环保督查整治重点,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法学会会长带领副会长、理事、会员等,先后三次到现场督查整改情况,给东站货场负责人讲解环保治理、综合治理属地管理原则,宣传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并协调安康东站、汉滨区国土局、住建局等部门共同拟定整改措施。最终,污水排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