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位置: 首页 》地方法学会 》综合报道
潍坊市法学会推进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建设打造基层化解社会矛盾新平台

时间:2015-03-12   来源:山东省法学会  责任编辑:att2014

        潍坊市法学会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积极探索推进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建设,整合基层法律服务资源,引导基层群众依法维权,推动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主要动因

        当前,基层社会矛盾大量存在,特别是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家庭婚姻、邻里纠纷、医患关系、交通事故和征地拆迁、涉法涉诉问题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明显增多。而传统的调处方式单靠街道、社区等基层力量来化解矛盾,效率低、成本高、效果差,在这种情况下,要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推动问题及时就地解决,就必须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群众依法反映和解决问题,营造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潍坊市法学会、潍坊市综治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全市开展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建设工作,努力打造基层依法化解社会矛盾新平台,并在各县市区分别选取了1-2个人口聚集度高、矛盾纠纷量较大、基础工作条件好、辐射能力强的社区启动试点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市面上推开。

        二、基本做法

        一是搭建工作平台,有效整合基层综治和法律服务资源。社区法律服务诊所是由社区工作者、法学和法律工作者及志愿者组成的自我管理服务的群众组织,其主要任务是接待群众来访,开展法治教育、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依法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问题,并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及时搜集社情民意,反馈法律需求信息,为法学研究和政法综治工作及时提供第一手资料。社区法律服务诊所主任一般由社区综治工作站站长担任,副主任由熟悉法律业务的同志担任,工作人员采取专群结合的方式,以律师、在职和退休政法干警、社区综治干部为骨干,把基层各类综治和法律服务资源整合到一起,推动了社会矛盾依法化解和群众法律需求“一站式”解决,让群众不出社区就能挂上法律服务“专家号”,问题在社区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规范诊所建设,提升基层法律服务和化解矛盾规范化水平。为确保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建设和工作开展规范推进,全市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在建设过程中统一设置了“一标牌、三台账、五公示”,即:统一制作悬挂社区“法律服务诊所”标牌,统一印制《接诊登记簿》、《案件受理簿》、《结案报告簿》三本台账,统一在醒目位置公示“法律服务诊所”工作制度、服务项目、人员构成、值班安排和出诊时间。同时,全面推行服务公开制,完善受理解决群众诉求工作流程,确保了法律服务诊所工作人员依法有序开展工作,为群众提供了规范、高效的法律服务,推动了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解决问题。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实现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全市社区法律服务诊所结合各自实际,不断创新法律服务方式,探索形成了坚持“六诊”结合的服务模式。坚持日常“坐诊”,由专业法律人员轮流“坐诊”,接待群众,提供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推行预约“就诊”,群众遇到急需解决的问题时,由居民申请、社区预约,安排专人提供“一对一”的法律服务;注重个性“巡诊”,对老弱病残、特定居民的法律诉求,及时进行上门巡诊;随时电话“听诊”,向社区居民公开诊所服务电话,随时接听群众电话,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开展定点“义诊”,定期组织诊所人员在集市和社区活动现场,集中开展综治维稳专题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实行集体“会诊”,对重大群体性事件隐患或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由社区召集相关人员专案“会诊”,共同商讨解决。

        四是加强指导考核,确保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工作实效。为确保法律服务诊所建设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市综治办组成专门工作小组,深入基层社区一线,对法律服务诊所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指导,现场检查督导工作开展和服务效能情况,帮助解决诊所建设和运行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指导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健全完善轮值接待、网络咨询、入户服务、法律培训、参与联动、大事报告、公开监督等制度,建立健全资源信息共享、协调服务管理、工作经费保障等机制,推动了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建设。

        三、初步成效

        社区法律服务诊所为社区和居民群众提供及时、快捷、便利的法律服务,成为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专业化服务平台,对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是推动形成了基层法律服务新机制。社区法律服务诊所的建立,把律师、政法干警、社区综治干部、人民调解员等基层综治和法律服务力量整合到了一个平台,聚掌成拳,形成了法律服务的合力,让群众的不同法律需求在社区就能得到“一站式”解决,实现了基层法律服务从“碎片化”向“集约化”的转变。去年以来,全市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共开办法治课926场次,开展集中宣传2003次,解答法律咨询3.1万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42件,参与诉讼非诉讼代理1073件。

        二是推动实现了及时就地化解社会矛盾。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在政府与百姓之间搭建了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新平台,通过与居民零距离接触,倾听心声、解决困难,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与信任,很多复杂问题在社区就得到了有效解决,实现了矛盾不上交。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法律服务诊所368个,参与接访处访1816次,调处矛盾纠纷3260件,全市进京非访大幅下降。

        三是推动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水平。社区法律服务诊所的建立,让群众在家门口就有了免费的法律“诊所”,为群众配上了“私人律师”、“家庭法律医生”,及时地向群众释法明理,有效帮助群众提高了依法表达诉求和依法维权的能力,及时消除了基层社会稳定中的大量隐患。同时,社区干部有了诊所这个“法律顾问”,工作开展更加规范,服务群众也更有针对性,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