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6-18 来源:会员部 责任编辑:
湖北省宜昌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 张进国
宜昌市法学会自2009年成立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和省法学会的要求和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团结全市广大法律、法学工作者,开展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宜昌法学会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凝聚力逐渐增强,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普遍赞誉。主要做法是:
一、以三峡法治论坛为平台,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市法学会成立后,如何尽快找到自身发展的途径,利用好资源优势,发挥好职能作用?市法学会经过认真思考,提出创办三峡法治论坛,用论坛这个平台来展示成果,锤炼队伍,建言献策,服务发展。通过每年一届,连续三届举办三峡法治论坛,奉献了智慧,积累了经验,扩大了影响。
首先,选好主题。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省市政法工作总部署确定论坛主题。2010年,市委根据中央的部署,要求全市各级各单位把贯彻落实三项重点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因此我们将第一届论坛的主题确定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2011年,中央综治委将我市纳入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为助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深入开展,取得好成效,我们将第二届论坛主题确定为“社会管理创新”;2012年,市政府提出举全市之力打造“全国食品安全放心城市”,我们围绕政府的这一工作目标和重点,将第三届论坛主题确定为“食品安全”;今年。市委市政府把争创全国“长安杯”作为全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目标和重点,为了推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宜昌建设深入开展,取得更大更好的成效,为此我们将今年论坛主题定为“平安宜昌建设”。每届论坛的主题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背景和生动的法治实践,得到了全市各部门、各单位的广泛响应,呈现了领导重视程度高、参与面较广、研究层次较深的特点。
其次,办好论坛。每年的论坛主题确定之后,我们及时行文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单位及法学法律人才围绕主题,结合本地实际选择重点开展调查研究,在掌握详实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撰写论文。每年下半年,在报请市委领导同意后,举办三峡法治论坛,遴选部分优秀论文进行演讲,并组织专家点评,让参会者共享成果之精华,让成果迅速在全市推广运用。论坛的聚合、提炼和升华功能显现,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了一定的信誉和影响,引起了中国法学会、省法学会高度关注。三届论坛共收到文章近600篇,其成果涵盖了宜昌经济社会发展的的方方面面,不少文章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我们还将每届获奖论文汇编成书,赠送给全市各级党、政、群机关、团体会员单位和会员学习、借鉴。社会各界反映很好。
第三,注重成果转化。促使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服务,不仅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法理支撑,且在促进宜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一届论坛针对矛盾纠纷突出和解决难的问题破题,推进了全市各专业调解委员会的建立。据统计,到 2012年年底,全市共建立医患纠纷、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环境保护、征地拆迁、物业管理等专业调委会33个,其中市级专业调委会2个,共有调解员237人。经专业调委会调解的1692件矛盾纠纷,无一件反悔、无一件投诉、无一件上访,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第二届论坛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切入点,将宜昌市城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在全市推开,社会公共管理服务全面建立。2011年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场会在宜昌召开,中央领导对社会管理创新“宜昌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为了拓展社区网格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功能,去年初,我们会同市司法局开展“法务网格工程”,推行法律服务进网格。截止2012年底,全市共建立法务指导中心109个、法务工作站1601个、法务网格11757个,明确法务联络员11757人,组织法务工作者39043名,实现了“法务网格”城乡“全覆盖”。“法务网格工程”为社区和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咨询、答疑150万件(次),深受老百姓的欢迎。第三届论坛以食品安全为主题,深入探讨了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安全监管、严格执法等方面的问题,促进了全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的建立。宜昌市工商局局长袁红撰写的《依托信息化手段和网格化社会管理平台 开展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文章获中国十大最佳创新事例奖。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所长、教授冯军在点评中说,宜昌市工商局网格化监管工作是实至名归,是监管执法环节的大胆创新,而且创新点突出,理念先进,成效显著,示范性强,可操作性强,是“十大最佳事例”中最具推广条件的一个,应当引起各界广泛学习和关注。
二、以法律法学人才为主体,积极为社会管理和执法实务服务
发挥人才优势,服务社会实践,是法学会工作的立足点,也是落实中国法学会“立足本地、研究本地、服务本地”总要求的具体工作。近年来我们根据党委政府、执法部门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和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走进重点,牵手行政执法部门。法学会常务理事、理事单位绝大多数是行政执法部门,他们工作的重点也是法学会关注的重点。如拆迁纠纷一直是困扰政府及城管等综合执法部门头疼的事,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2011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实施,市法学会及时与市政府法制办、市房管局联系,组织召开了全市30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学习贯彻《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研讨会。会后,市法学会、市政府法制办、市房管局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写出专题报告,为我市贯彻实施新条例,化解征地拆迁矛盾纠纷建言献策,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类似的专题研究如长江海事纠纷问题、民事担保问题等等我们都做到服务优先,联手联动,及时为一线执法提供支持和法律服务。
二是走进难点,沟通政法部门。只要是行业或部门需要司法帮助或者有困惑需要沟通的,我们及时协调提供服务。如保险理赔与索赔案件逐年增多,困扰着保险事业的发展。2010年、2011年我们会同宜昌保险行业协会,邀请市公安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等政法部门参加,连续召开专题研讨会,就加强保险理赔监管,规范执法,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制定了具体措施和办法。规范执法到位,保险业困局消除,矛盾纠纷案件减少,行业效益稳步增长。2012年全市有39家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50亿元,投诉纠纷、理赔纠纷案件分别比上年下降47%、38%。市法学会还与市社科联、银行业协会、企业家实业家联谊会、市青年创业者协会共同组成支持维权互助网,为企业和社会组织、与执法部门和律师协会之间搭建沟通平台,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
三是走进热点,携手实务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健全责任体系强化治庸问责的意见》精神,市纪委主要领导批示要求市法学会对8项问责制度予以法律审查和研究。2012年3月,市法学会从市中院、市律师协会、三峡大学法学院、市委党校等单位挑选8名行政法学专家对8项问责制度逐件进行了 “会诊”把脉,为制度的出台提供了法理服务。这些制度现已全部印发实施。
同时积极协助市委政法委执法监督部门剖析涉法涉诉案件,提供法律参考建议。如枝江市马某某案件,市法学会及时组织专家进行研究,提出了马某某不属于民事纠纷,属于涉嫌职务侵占犯罪的法律建议,司法机关予以采纳。目前马某某被依法提起公诉。近年来我们共组织参与疑难案件研究5件,都提出了具体法律分析意见,司法机关均予以采纳。
三、以法制宣传教育为抓手,积极推进法治宜昌建设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法学会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法治宜昌建设的重要内容。几年来,我们围绕依法治市战略目标的实施,发挥优势,用好资源,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是组织好湖北法学家巡回报告会。按照省法学家巡回报告会组委会的统一部署,我们精心组织,加强协调。近几年我们邀请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省委党校、省警官学院、省行政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省内知名法学专家给宜昌市委中心学习组和夷陵区、宜都市、西陵区、伍家岗区、秭归县、长阳县、枝江市等7个地方党委中心学习组做了法制报告,使与会者深受法治教育,得到一致好评。
二是组织市法学专家报告会。为推进宜昌市辖区企业的自主创新,增强争创名优品牌的意识,市法学会、市中级人民法院充分利用院长裴缜自身研究知识产权的优势,每年召开一次知识产权企业与司法保护研讨会,邀武汉和全国的知识产权专家、教授给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讲课。 今年3月我们还组建调研专班,重点对全市50家大中型企业展开全面细致的企业品牌建设专题调研,认真分析了我市企业目前在品牌创立、管理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司法保护的角度为企业提出完善措施,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与好评。目前,我市拥有4个中国名牌产品、17件中国驰名商标、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全国拥有驰名商标数量最多的地市级城市。
三是开展法律法学专家进校园活动。为了进一步丰富学校师生的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利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今年3月,市法学会联合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在全市初中以上学校开展“法律法学专家进校园”活动。全市选聘115名法律法学专业人才,深入到全市52所初中以上校园,采取以案讲法、法制报告会、故事会、图文展示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由于内容丰富,贴近校园实际,宣传形式生动活泼,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市政府分管市长听取情况汇报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把这项活动深入开展下去,把“法制宣传进校园”打造成全市乃至更高层次的法制宣传教育品牌。
四、以加强基础建设为重点,努力打牢自身发展的根基。
基础建设是法学会发展的根基。
(一)抓制度建设,以规范管理促工作。我们结合实际和工作需要,先后制定了《会长办公会议制度》、《法学法律专家参与重大事项论证咨询制度》、《法学会会费管理制度》、《联络组组长职责》等一系列制度和规则,有效保证了工作顺利开展。全市建立17个法学会联络组,1个县市区法学会,1个研究会,发展个人会员830名,团体会员30个。各联络组切实履行职责,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兴山县法学会联络组与县艺术团联手开展法律六进活动8场,直接听众达5000多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他们的做法被中国法学会简报转发。
(二)努力改善办公条件。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有关部门为市法学会解决了200多平米的办公用房,市财政拨专款购置办公设备,且法学会自成立以来办公经费逐年增加,切实保障了法学会正常运转。
(三)建立网站,加强宣传。为了扩大法学会的影响力,去年初,在有关单位支持下我们建立了宜昌法学会网站(www.ycfxh.com)。年底在市电子政务办的关心下,纳入宜昌政务网,正式进入宜昌市政府门户网站。我们以网站为宣传阵地,及时更新内容,报道工作情况和动态,现已成为法学会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同时市法学会及时、经常向省法学会报告工作动态和情况,省简报、网站稿件采用率全省第一。通过内外宣传,使法学会的影响力和作用不断提升。
(四)采取多种形式凝聚队伍。一是对于取得突出成绩的会员,我们及时予以表彰。四年来,先后表彰奖励优秀会员300名,先进单位46个,奖励资金达11万多元。二是积极组织会员参加交流、考察学习、培训活动,激发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四年来我们共组织6批36人赴台湾和国内辽宁、黑龙江、广西、北京等省市考察、交流和培训学习,开阔了视野;三是组织广大会员积极参与各层次学术交流和论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去年中国法学会诚信法治论坛、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中部崛起论坛、法治湖北论坛等,我们共组织报送380篇文章,获奖260篇。中国法学会两次授予我市法学会“优秀组织奖”。我们还围绕省法学会下达的重点课题进行研究,及时申报研究成果。2012年完成了《宜昌网格化管理的法理基础及实践研究》,通过省专家评审,获奖2万元。四是每年年末岁首,会长都要向全体会员和会员单位致新年贺词,市法学会向每位会员邮寄贺卡,让大家感受法学会大家庭的温暖,以此增强队伍的凝聚力。
几年来,宜昌市法学会在人员不多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脚踏实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去年九月,在中国法学会恢复重建三十周年纪念暨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我会被中国法学会授予“地方法学会先进集体”光荣称号。我们深知这是上级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同时感到我们的工作离上级的要求和发展的现实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继续努力,开拓进取,力争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