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位置: 首页 》全国法学会会长暨地方法学会工作经验交流会 》专题报道 》经验介绍
重庆市南川区法学会:强化实务研究 推进成果转化

时间:2015-09-20   来源:  责任编辑:qsr

  强化实务研究 推进成果转化

  重庆市南川区法学会

  南川区法学会于2012年5月成立,有团体会员21个,个人会员437名;学会机关有事业编制3名,设副处级秘书长1名,科室领导职数1名。区法学会自成立以来,务实开展法学研究,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了法学会的职能作用。

  一、健全研究组织,繁荣法学研究

  一是建立组织。法学会是“小机关大团体”,会员自身业务工作繁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根据会员分布结构,以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重点律所为依托,设立了审判学、检察学、公共安全学、行政法学、法治宣传与法律服务5个专门研究会。为方便研究工作开展,各研究会落实了政法部门常务副职和律所主任兼任研究会会长,并聘任相关部门研究室(办公室)负责同志为秘书长,协助会长开展工作。

  二是健全机制。为使会员紧密结合中心工作开展研究,建立了评先评优机制和课题研究机制。区法学会每年初围绕区委中心工作确定一批重点调研课题,明确责任,分解任务,年终对完成课题予以评审,对优秀成果向区委、政府、上级实务部门报送,获得采纳的予以奖励。

  三是提升素能。为增强研究意识,提升研究能力,区法学会每年汇编《南川法学优秀论文集》,供会员交流学习;组织会员参加“京津沪渝法治论坛”、“泛珠三角法治论坛”等各级各类论坛征文活动,区会员近两年撰写的理论文章在市级以上发表60余篇,国家级发表30余篇,并多次在市级以上征文中获奖;采用法治论坛、政法夜校等形式,邀请中央党校卓泽渊教授、刑诉法专家徐静村教授等著名专家学者到南川作法治宣讲,开阔会员视野,提高研究水平。

  二、围绕工作大局,务实开展研究

  坚持引领各专业研究会围绕工作大局开展研究。

  一是围绕服务决策开展研究。我们把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放在突出位置,引导各研究会围绕“依法治区”、“平安建设”、“社会和谐化”等课题开展务实研究,形成了《南川区依法治区实施意见》、《社会和谐化建设实施意见(2013-2017年)》、《深化平安南川建设实施意见》等,为区委、区政府决策发挥了参谋和助手作用。

  二是围绕司改热点开展研究。针对当前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区法学会牵头形成了《涉法涉诉信访改革调研报告》,供区涉法涉诉信访改革作参考。区法院作为全国50个人民陪审员改革试点单位,区法学会及时召集各专门研究会为《南川区人民陪审员改革试点方案》“会诊”把脉,为司法体制改革在我区落地生根提供法学理论支撑。

  三是围绕专业领域开展研究。区各专门研究会围绕各自专业领域开展研究。区审判学研究会组织撰写的《破解送达难的信息技术革新》获全国法院26届学术论文征文二等奖,组织撰写的《司法政务管理文化》、《人民法庭文化建设路径》等文章被编入《先进法院文化建设研究》一书。区检察学研究会组织撰写的《基层检察机关案件质量综合管理机构职能的实证分析》、《基层检察室工作制度研究》为检察体制改革提供了参考。区公共安全研究会组织撰写的《关于基层基础工作调研报告》得到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何挺同志的肯定性批示。区法治宣传与法律服务研究会组织撰写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困境与反思》获得第六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二等奖。

  三、推进成果转化,服务工作实践

  (一)推进了把信访问题纳入法治化轨道解决。为了扭转群众信访不信法的局面,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将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区法学会组织研究会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提出以解决信访问题法定途径优先、推动诉访分离落实、完善法律援助和困难帮扶机制、依法打击恶意信访为主要内容的意见,得到了区委、区政府采纳,制发《将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实施意见》,目前,全区来信来访总量同比件次、人次下降19.8%,22.6%;到区集访同比件次人次下降47.8%,40.4%。通过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法定途径解决信访问题同比上升30.3%,有效推进了全区信访工作法治化和规范化。

  (二)推进了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区检察学研究会调研形成了《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建议》,指导推动了我区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使该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全国检察系统在我区举办了“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理论研讨会”,知名法学家宋英辉、陈忠林以及来自上海、海南、山东、重庆等地的检察理论、实务专家50余人参加。

  (三)推进了“法律诊所”建设。为了引导群众依法解决问题、及时依法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满足群众法律需求,我们按照市法学会要求,在社区设立“法律诊所”开展义务法律服务,并组织相关研究会撰写《关于法律诊所在转型条件下的本土化发展及策略》,提出具体意见,即由会员单位(基层法律服务所)与社区结对子,一个基层法律服务所对应1-2个社区,以基层法律工作者为主,并邀请退休政法干警、社区综治专干、社区民警、司法所长为“法律诊所”医生,开展接诊、出诊、会诊、辅诊和巡诊等“五诊”服务。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全区“法律诊所”覆盖了主要的城镇社区,在引导群众“多信法少信访”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成为群众了解政策、法律的“信息库”、化解矛盾的“疏导站”、减少信访的“过滤网”、提升群众法律意识的“助推器”。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