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位置: 首页 》第十二届中国法学家论坛 》专题报道 》新闻报道
王乐泉会长在第十二届中国法学家论坛上的讲话

时间:2017-12-05   来源:  责任编辑:att2014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开创全面依法治国和法学会工作新局面

——在第十二届中国法学家论坛上的讲话

王乐泉

(2017年11月30日)

同志们: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

  这次中国法学家论坛的任务是,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以十九大精神统领全面依法治国、统领法学会各项工作。下面,我就如何认真学好十九大精神,以十九大精神做好两个“统领”,谈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全面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坚持全面准确,做到学深悟透,主要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把握。

  (一)深刻领会十九大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是十九大的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也为全国法学法律界凝聚起共同的奋斗目标。全国法学法律界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在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发努力。这个目标实现后,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和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十九大报告用“8个明确”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用“14个坚持”概括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法治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创立形成的,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法治领域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指导思想。

  (三)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举旗定向、运筹帷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5年来,法治中国建设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正是这些成就和变革,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四)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将对中国未来产生全方位的影响,也必将带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的变革。站在从大国成为强国的历史新方位,我们不仅要推进法治自身的改革和建设,还要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不仅要立足于当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法治建设任务,还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长远的制度支撑;不仅要致力于国内法治建设,还要面向世界,推动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法治和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影响力。

  (五)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除了物质文化方面的增量外,集中在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要求,人民美好生活的结构性变化对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提出了新的任务。不仅如此,十九大报告提到的许多问题、困难和挑战,如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民生领域存在短板、社会事业面临难题、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要得到根本解决,均离不开法治的协同推进,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进入新时代,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法治的基础性作用将更加凸显。

  (六)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法学法律工作者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承担着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职责,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将担负更加艰巨的使命。要深刻认识法治对推进“四个伟大”的引领、推动、规范、保障作用,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伟大”中来把握。

  (七)深刻领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九大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不仅为国家发展强盛勾勒出美好蓝图,也为两个阶段每一个15年的法治中国建设确立了宏伟目标。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法治现代化体现为“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在本世纪中叶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内涵在政治文明之中、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文明将得到全面提升,在这个历史阶段我国的法治文明应该对世界法治文明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八)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在经济建设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在政治建设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文化建设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在社会建设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的重大部署,对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法学研究要精准对接“五大建设”各领域的改革发展任务,开展前瞻性、对策性、储备性研究,提供坚实的法学理论支持。

  (九)深刻领会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的重大部署。十九大提出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防军队、港澳台和外交,同样离不开法治的作用,离不开法理支撑。

  (十)深刻领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进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保证。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必然要求。党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升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凝聚力、战斗力,在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才会有健康全面的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是党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才能对法律有敬畏之心,真正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

  二、以十九大精神统领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

  十九大报告通篇贯穿了法治精神,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思想和基本方略,并提出了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新要求。以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迈入新境界。

  (一)十八大以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强力推进法治建设,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召开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作出《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展开,法治中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大发展。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5年来,全面依法治国在各领域各环节深入推进,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备;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全民守法和法治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尤其是在司法体制改革方面,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充分肯定5年来法治建设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法治建设还有很多短板和不足,需要不断深化,进一步推进。

  (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上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更加重视发挥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更加重视通过全面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十九大进一步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上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从领域方略到全局方略,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显著提升。在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依法治国不仅是治理层面的问题,更是关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问题。法治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路径、重要保障,法治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要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三)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历史变迁。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总共确定了200多项重要改革任务,其中一半已经完成,有不少还正在推进中。一些改革还需要继续通过试点积累经验、防控风险,一些举措已经推出但是还没有落地生根,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需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配套联动,一些敏感复杂的改革向纵深推进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决心。法治建设整体呈现出“过程中”“进行时”的特点,必须持续发力、不断深入,不能见好就收、浅尝辄止。正是在此背景下,十九大在未来工作部署中把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为独立的一项提出,并明确了各项任务。其中有不少新任务、新阐述,但更多的是对既有改革举措的深入和强化。例如,明确提出“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全会报告中提到合宪性审查,是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提出的“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的落实和重大推进;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原则发展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要求立法机关在立法过程中恪守宪法法律设定的程序和权限,确保每一项立法都经得住合宪性审查,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在良法善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以良法促进发展,体现了对“良法”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提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调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理念的树立,对新时代全民普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一针见血地提出逐利违法的问题。这些部署直面当前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方面的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必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新的跨越。

  (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瞄准新目标,十九大提出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然是一个法治国家。一个现代化的强国,也必然是一个法治充分完备、法律运行高效、法治权威彰显、法治精神弘扬的国家。为实现强国之梦,我们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提出了一系列的强国战略,工业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海洋强国、网络强国……今天,法治强国已经成为强国之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强国有多层含义:一方面,法治是实现强国的手段,实行法治是强国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法治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只有法治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核心价值,成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根本方式,成为支撑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力量,中国才有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强国。站在从大国发展为强国的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为法治中国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也进一步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五)深刻认识加强党对依法治国工作统一领导的重大意义,更加自觉地把党的领导贯穿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始终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统筹谋划和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十九大的一大亮点就是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体现了党对全面依法治国认识的新高度,体现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气象、新决心,必将确保党更好地发挥在全面依法治国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更好遵循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破解法治建设各领域各环节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推动形成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强大合力, 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三、以十九大精神统领法学会工作,把思想政治引领、法学研究、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等各项工作推向一个新高度新水平

  党的十九大为法学法律界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也为新时代做好法学会工作明确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把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法学会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进一步发挥法学会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开创法学会工作新局面。

  (一)认真学习、全面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做好新时代法学会工作必须牢牢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思考和谋划法学会一切工作须臾不可偏离的根本指针。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自觉坚持这一思想,就能在复杂社会环境中不迷失、不迷茫;自觉践行这一思想,就能把个人梦想与实现中国梦统一起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牢抓实对法学法律界的思想政治引领,是法学会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要通过思想政治引领,使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研究教学和法治实践全过程,并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和定力,以更高的使命感、责任感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在法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既不能把一般学术观点和思想认识问题政治化,也不能把政治原则问题当作一般学术观点和思想认识问题来对待。对于各种错误观点,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

  (二)紧紧围绕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加快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并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各项任务进行了部署,这为我们开展法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报告中还有许多领域都涉及法治问题,亟需法学界加强研究。中国法学会和地方法学会各研究会、各法治研究方阵、法治研究基地,是法学研究的主力军,要紧紧围绕十九大确定的总目标、总任务,加强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推出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法学理论支持。要积极做好组织研究工作,深入实践开展调研,系统梳理十九大报告涉及本学科本领域的法治建设任务,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当前,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特别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强法治对策研究,积极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法学界应有的贡献。

  (三)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为新时代做好法治宣传工作明确了重点。我们要充分利用并不断创新现有的“双百”和“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普法品牌,提高普法的层次,在宣传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法治理念的树立、法治信仰的塑造和法治精神的弘扬,让看得见的法治形式内化为根植于内心的法治信仰,融入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要把法治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用新时代法治文化的力量涵养法治信仰。发挥所属研究会和地方法学会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激发法治文化创作活力,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的法治文化精品, 用足文艺作品潜移默化渗透的优势,诠释好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要强化研究会的法治宣传职能,引导法学工作者不仅要致力于学术研究,致力于成果转化,还要履行社会责任,更多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执法和司法部门工作的同志,还要做好“谁执法、谁司法,谁普法”的工作。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法律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十九大报告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为我们加强法律咨询服务,夯实基层基础提供了新的机遇。地方法学会尤其是市县法学会,要把十九大深化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部署宣传好,在此基础上做好基层法律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主动回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人民对法治的新要求,为群众提供更多精准化、便捷化、多层次、多领域的公共法律服务,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推动法治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公民。要按照《中国法学会改革方案》的要求,健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加强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法学院校师生、法学研究机构人员和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下基层。利用“法律诊所”“法律服务站”“法律顾问站”“法律服务社”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推进诉讼服务监督和法律咨询工作,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

  武装头脑是走进新时代、拿出新行动、激发新作为、焕发新精神的先导。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很多创造性的理论、前瞻性的思路,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需要我们反复学习,认真领会。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把学习、研究、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用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要原原本本学习原文,老老实实学习,反反复复钻研,真正在学习中提升理论水平,改造主观世界,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和推动本职工作的本领。

  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实干创造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