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位置: 首页 》全国地方法学会工作座谈会 》专题报道 》经验交流
山东省济南市法学会:创新机制 突出特色 更好发挥法学群团组织作用

时间:2018-04-28   来源:  责任编辑:att2014

  近年来,济南市法学会在中国法学会和山东省法学会的有力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突出创新引领,坚持服务导向,强化人才支撑,加强阵地建设,切实履行繁荣法学研究、推动法治进程的基本职责,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法治济南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突出创新引领,构建工作推进机制

  一是围绕基层法学会“如何抓”,构建工作引领机制。在全市组织开展学习型、民主型、服务型、开放型、创新型法学会创建活动,出台《济南市法学会关于开展“五型”法学会建设活动的意见》,实施学习培训、品牌创建、服务提升、开放交流、改革创新等一系列措施,推进新时代法学会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围绕基层法学会“如何干”,构建专业研究机制。紧紧抓牢法学会“法学研究”的主业不放松,围绕改革发展的难点、党委中心工作的重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结合各县区发展优势和工作实际,每个县区确定一个研究主题,组建专业化研究方阵,使基层法学会眼里有事、手里有活,工作有抓手、付出见成效。目前,我们在县区分别设立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济南实践、大城市智能化管理、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等16个专业化研究平台,有效激发了县区法学会的活力。三是围绕基层法学会“如何管”,构建工作考核机制。出台《济南市县区法学会科学发展目标考核暂行办法》,对考核指标、评价标准、结果运用等作出详细规定,考核结果纳入全市综治考评体系并占5分。根据考核要求,各县区党委政法委均将法学会工作纳入政法综治工作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县区法学会也主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工作水平,考核机制推动基层法学会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二、突出服务导向,融入改革发展大局

  一是主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近两年,济南市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工作目标。我们紧紧围绕征收拆迁、拆违拆临、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组织专家和律师1200余人组建法律服务团,深入施工现场一线,提供法律咨询3万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500余起,代理案件近300件,树立了政府依法拆迁、阳光拆迁的良好形象,有效助力了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二是主动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积极履行人民团体的民主协商职能,联合有关政法综治部门,构建调解、仲裁、行政裁决和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全力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例如在处理三联房地产项目遗留问题时,法学会积极参与,采取“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方式,妥善化解近3000户购房群体纠纷,有效解决了困扰政府多年的问题,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三是主动参与法治社会建设。法学会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我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法治济南建设。依托法学会法律专家库,推荐50多名专家学者分别担任市委等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有效促进了依法决策、依法执政。创新开展“法治六进”活动,组建由专家学者、律师等参加的法治服务队,深入村居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浓厚氛围,“法治六进”已经成为法治济南建设的亮点和品牌。

  三、突出人才支撑,凝聚优势法治力量

  一是抓政治。借鉴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建立市县法学会学习制度,全面加强法学会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教育引导理事会成员和广大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共同筑牢思想政治基础。二是抓业务。我们把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组建法学法律人才库、学术委员会等措施,不断充实力量、优化结构,扩大覆盖的学科领域。目前,市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囊括了全部驻济法学院校的知名专家,为政法工作提供了有力理论支撑和智力保障。在一些重大案件审理中,市法学会牵头组织以学术委员为主体的法学专家参加旁听,接受媒体采访,回应社会公众关心问题,为案件顺利审理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三是抓培养。注重法治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法学研究、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激励机制,通过评选杰出青年法学家、优秀法务工作者、优秀法学成果等方式,激励引导理事会成员和广大会员积极参与研究、宣传和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法学会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我们组织开展了“泉城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评选表彰活动,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在广大法治工作者中产生良好反响,目前获评法学家都已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

  四、突出阵地建设,搭建开放交流平台

  坚决摒弃关起门来搞法学交流的做法,积极打造立体化宣传交流阵地,推动法学会全面开放交流,促进法学法律界融合协作,实现法学会与社会各界的良性互动,不断提高法学会的亲和力和公信力。一是做优网上阵地。探索“互联网+法学会”工作模式,突出政治性、原创性、窗口性、服务性,对济南法学网站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增加先进模范推介、政法文化传播、会员管理服务、电子图书查阅等功能,在新闻报道、学习教育、舆论宣传、意识形态引领等方面的作用显著提高,受到广大会员及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欢迎和好评。二是做强传统阵地。构建品牌论坛举办机制,由各县区法学会轮流承办,每年举行4—5次论坛,着力打造“泉城法治论坛”品牌。立足法治宣传阵地、法学交流园地的定位,精心办好《济南法治》,组建通讯员队伍,探索实行电子刊模式,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刊物宣传受众面,办刊质量逐步提升,被评为全省优秀期刊。三是做大协商阵地。健全完善民主协商和沟通联系机制,在品牌创建活动中群策群力,实现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在法学会内部,完善理事会会议、会长会议等制度,设立会员联络员和会员工作站,定期开展会员沙龙、会员活动日等活动,增强了会员的参与感、获得感。对外定期与法学法律界开展协商对话活动,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凝聚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法学会各项工作不断实现新发展。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