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位置: 首页 》全国地方法学会工作座谈会 》专题报道 》图文报道
王乐泉会长在全国地方法学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8-05-02   来源:  责任编辑:att2014

把握新方位 回应新需求

奋力开创新时代地方法学会工作新局面

——在全国地方法学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8年4月26日)

王 乐 泉

  同志们:

  这次全国地方法学会工作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两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和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安排部署,以党建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地方法学会政治建设,把握法学会工作所处的时代机遇,回应新时代对法学会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交流地方法学会工作经验,以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地方法学会建设创新发展,全面开创新时代全国地方法学会工作新局面。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建促会建、以党建强会建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法学会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新时代法学会建设的最高原则,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第一位的要求。只有将法学会工作置于党的坚强领导之下,把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法学会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法学会事业健康发展才能有根本保障。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既是紧迫的现实任务,更是长期的历史任务。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伟大的事业必须要由坚强的党来领导。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顽强的意志毅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风政风为之焕然一新,许多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得以消除,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头脑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要求,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首要任务。我们要不断加强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旗帜鲜明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的言行,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根本要求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蕴涵其中的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立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理论风格和实践导向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法治领域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与全面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依据、本质特征、指导思想、价值功能、内在要求、中国特色、基本原则、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系统阐述了什么是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法治,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如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中国,如何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全国法学会系统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这一灵魂,真正用以武装头脑、框定方向、指导实践,真正把法学会工作和法学会事业建设发展成为贯彻落实和坚持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鲜活生动实践。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键在抓、在管、在落实,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改革社会组织管理等重大部署中,都对加强党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用一两年时间在社会组织中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和工作全覆盖。法学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法学会系统党建工作是中央交给中国法学会的重要政治任务,必须强化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各级法学会要把党建作为新时代自身建设的关键切入点,把法学会发展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起来,通过党建促会建、强会建,实现党的建设、业务工作和其他方面建设的相得益彰、互促共赢。要进一步强化对法学法律界的政治思想引领,牢牢把握法学会事业的正确方向,更加紧密地把法学法律工作者团结凝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听党话、跟党走,夯实党在法学法律界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抓好法学会系统党建工作,首要的是抓好各级法学会党组建设,抓好各级法学会所属研究会和基层法学会的党组织建设。目前,全国已经有27个省级法学会、9个副省级法学会、87个地市法学会、509个县级法学会建立了党组,有些地方还实现了省市县法学会党组的全覆盖。中国法学会所属研究会、法学社团党的组织在2016年底实现了全覆盖。一些地方法学会也正在积极推进所属研究会党组织建设,有些地方成立了法学研究行业党委,有些地方还在基层法律服务站建立了党支部、党小组等党的基层组织。但就全国而言,与新时代新形势对法学会党建工作提出的任务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必须继续加大推进力度。省市县法学会没有成立党组的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以及《中国法学会改革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加大组建力度,尽快成立党组。省级法学会要主动向党委和党委政法委专题汇报党建工作情况,在党委政法委领导下,统筹推进各级法学会和所属研究会党建工作,力争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各级法学会及所属研究会、法学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全覆盖。已经成立党组和党组织的,要建立完善制度,要在强化思想指导、强化政治引领、严把政治关、团结凝聚队伍等方面,真正把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各级地方法学会的领导同志,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意义以及现实性和紧迫性,不断提高把握政治大局和政治方向的能力水平,牢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方向、大原则、大战略,增强政治定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确保法学会工作和法学会事业扎根我国国情和实践,服务党和国家需要。中国法学会专门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法学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已印发给大家征求意见。希望各地认真研究,全国法学会系统共同努力,切实把党建工作抓实、抓好,不断推向前进。

  二、把握时代机遇,全面开启法学会工作新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迈向新征程。法学会事业也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开启了新的征程。这个新时代,是法学会事业奋勇前进的关键期。这是我们认识和推进法学会事业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是法学会工作的最大实际。

  这个新时代,为地方法学会工作提供了新机遇。一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的重要依据和重要标志。这个主要矛盾与法治建设紧密相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多地体现在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也要更多地依靠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法学会工作责任艰巨、使命重大。二是宪法的修改和深入实施,对党的领导、人大制度、宪法宣誓制度、国家主席任期制度、地方立法制度、国家监察制度等作出一系列重大制度安排,将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纳入法治轨道具有重大意义,为法学会工作提供了新的课题和领域。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必将持续引起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深刻变革,不仅对法治供给侧改革提出新要求,也必然要求法学会工作作出深度调整和回应。改革的进行,离不开法治理论的指引和法治制度的保障。关于改革和法治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断,这些论断,迫切需要进行系统性解读和阐释,需要从实践层面落实,需要一系列制度安排来保障。特别是当前面临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央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宣布一系列重大举措予以应对。妥善应对这些重大挑战,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也需要从国际规则、国际制度、国际法治等方面发声,予以有力回击。这些方面法学会都可以大展手脚、大有作为。四是党的十九大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新的战略安排,法治建设历史地位进一步提升。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成立,将进一步强化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将对法治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作出新的规划部署,为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法学会工作在全面依法治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作用将更进一步凸显。地方法学会要下好先手棋,把握主动权,抓住用好这个重大契机,加强同法治领导机构和各部门的沟通协作,全面深度地参与地方法治建设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等工作之中。五是中华文明重新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弘扬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的根本性要求,当然包括着挖掘和弘扬传统法治文化的要求。中国作为一个地大物博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传统法治文化各有不同、各具特色。弘扬传统法治文化,也要求以我为主,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法治成果。这些为地方各级法学会开展传统法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六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大国责任及“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外交和对外开放实践,迫切需要我们跳出西方传统法治理论的窠臼,更加坚定理论自信,提出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法治理论,不断增进提升中国法治理论在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

  这个新时代,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法学会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法学会工作的旗帜道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二是要进一步明确法学会工作的主题和生命线,坚持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法学会工作的领导,将政治建设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三是要进一步明确法学会工作肩负的责任使命,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征程中建功立业。四是要进一步明确法学会工作的主要任务,紧紧围绕“四个伟大”总体框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法治建设和政法工作创造性开展工作。五是要进一步明确法学会工作的前行导向,不回避问题、不躲避矛盾、不畏惧困难,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突破薄弱环节、补齐不足短板。要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组织这一目标总领下,通过持续深化改革,破解难题,激发活力,创造经验,实现自身建设和各方面工作的不断发展。

  这个新时代,对地方法学会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政治性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法学会工作的永恒主题。各级法学会要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组织“六个坚持”基本要求和“三统一”基本特征,坚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成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者,成为法治中国道路、中国实践、中国模式的宣传者、践行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建设者和坚定捍卫者。二是要进一步增强团结凝聚力。法学会是党的群团组织,是党联系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把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是职责使命所系。各级地方法学会要大力推进法学会组织体系建设和工作触角延展,只要有群众的地方,就要有法学会的声音,就要有法学会的工作覆盖。同时,切实履行好法学社团业务主管单位职责,加强和改进对涉法类社团的指导、服务、管理、监督等工作。三是要进一步发挥好智库作用。要把法学会基础广泛、联系面广、人才荟萃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决策咨询的工作优势,以研究会、法学法律人才库、学术委员会等为主要依托,通过论坛、研讨、课题、调研等多种形式,开展针对性、实践性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对策建议,在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方面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四是要进一步提升服务大局能力水平。各级法学会要积极主动、全面深入地服务党和国家重要工作,特别是基层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自觉从大局来思考工作、谋划工作、推动工作。要积极通过参与地方立法、牵头或协调研究重大疑难涉法问题、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教育、推荐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等工作,在服务大局中展现价值、施展作为。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第三方优势,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及开展社会稳定和重大决策法律风险评估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五是要进一步加强法治人才培养。各级法学会要主动对标国家和当地战略需求,立足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的功能定位和使命目标,以本土性、原创性、高精尖缺为导向,综合人才资源优势,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探索适合他们的培养和评价模式,让各类人才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培养造就一批扎根本土法治实践,又能在本省在全国、甚至在国际舞台同场竞技的优秀人才,把法学会建设成为法治人才发现、汇集、培养、使用的重要阵地。要真正关心爱护法治人才,使法学会真正成为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成长依赖者、活动组织者、舞台提供者、事业助推者、诉求表达者和权益维护者,成为法学法律工作者之家。

  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动地方法学会事业取得新发展

  回顾中国法学会的发展历程,中国法学会的每一步发展进步都是与我们党和国家的前进步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加快法治中国建设的步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法学会作为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的发起单位之一,是为着新中国的成立而成立的。中国法学会从成立之初就是重要的人民团体、研究新中国新法学的研究团体。此后又由全国性的社会团体、学术团体,逐渐发展为全国性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学术团体和政法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以来,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法学会群团组织的性质,明确了群团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要求和夯实基层基础工作要求,地方法学会建设特别是市县法学会建设得到蓬勃发展。经过近些年来地方法学会的实践探索和我们的调研工作,对地方法学会工作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推动力度越来越大。尤其在推动市县法学会建立、着力解决市县法学会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上,一年一大步,工作成效非常显著。各级地方法学会创新开展各项工作,在党的建设和组织建设方面,在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基层和群众、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等方面,实现了大跨越,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17年底,全国地市级法学会、县级法学会基本实现全覆盖,地方法学会所属研究会超过1000多个,个人会员达到63.87万人、团体会员达到1.8万多个。地方法学会事业态势活力勃发,成绩催人奋进。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面对新时代、新实际、新目标,我们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整体发展还很不平衡,作用也有待充分发挥,还存在不少问题、困难和短板。这些问题、困难和短板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开局之年,是中国法学会改革深化之年,也是地方法学会改革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改革创新是推动地方法学会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只有继续深入改革创新,才能使法学会事业活力迸发,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充分涌流。这既需要顶层设计的源头活水,也需要地方法学会积极探索实践。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夯实工作基础,健全地方法学会组织体系。目前,全国省市县三级法学会组织体系基本建立完成,县级法学会已达到2547个,覆盖率超过90%。可以说,建立县级法学会的任务基本完成,省市县三级法学会组织体系基本建立起来。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健全组织机构。一是健全市县法学会组织机构。市县法学会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基本上是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两年我们着力推动了市县法学会建设,时至今日有条件的县基本上都建立了法学会,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不少市县法学会组织并不健全。今年要在健全组织机构上发力。要抓住当前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机遇,健全法学会机构、人员、制度、完善工作条件等,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二是理顺和优化法学会职责,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合作,建立符合中国法学会章程且符合自己实际的工作机制。建立联系广泛、服务群众、推进法治的法学会工作体系。三是各级法学会会长要发挥好作用。要扑下身子满怀激情地工作。我常说,会长有什么样的工作姿态和精神状态,法学会工作就有什么样的水平。法学会系统凡是成绩突出的单位,都离不开这样一个“关键人”。地方法学会建立之初,会长一般由地方党委政法委书记担任,这是一条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市县法学会的建立和各项工作开展。同时我们也非常支持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领导同志来担任法学会会长。他们都是在当地德高望重的老领导,政治上强,工作经验丰富,身体好,有干劲,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可以集中精力专门做法学会工作,是法学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把研究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法学会有两大工作体系,一个是各级地方法学会,另一个就是研究会。目前中国法学会所属研究会有55个,地方各级法学会所属研究会超过1000个,这是一支庞大的力量,彰显出法学会的优势和特色。研究会工作抓好了,法学会的优势和特色就凸显出来了。这两年地方的工作重点在建立市县法学会、推动市县法学会工作开展方面,对地方法学会所属研究会的工作重视关注尚显不够。地方法学会所属研究会多数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法治建设需要新成立的。这1000多个研究会聚合了地方法学法律界的精华队伍,具有比较高的专业造诣、专业能力,是服务中心大局、服务基层群众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很好地组织起来,发挥作用。一是研究会的依托单位要多元、不拘一格。长期以来各级法学会和研究会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联系院校多,联系立法、执法、司法等实务部门少,联系科研、事业、企业等方面就更少。从研究会整体情况看,依托单位为院校、研究机构的居多,也有依托法律实务部门的,但比较少。这些依托单位都有各自的优势,对研究会工作开展有很大影响,应予充分肯定。另外,在调研中也发现,有的研究会是依托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建立的,这种情况虽然比较少,但是实践证明这类研究会也有其特殊的优势,它能更贴近实际,更接地气。看来研究会的建立还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眼界,不讲形式、注重实效,不拘一格建会办会。二是研究的针对性要强,要务实管用。研究会团结凝聚了一大批法学教学研究和法律实务部门人员,要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各地法学会要为研究会深入法治实践、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平台、创造条件,在推动法学法律研究服务决策、服务基层和群众方面下大功夫。要大兴调研之风,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建设急需的短平快、接地气的研究。要真正能够与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紧密结合,对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帮助,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是各地要进一步规范对研究会的服务和管理。研究会的建立和管理要与时俱进,要整合地方法学会所属研究会力量。省级法学会要对研究会工作进行评估、考核,该加强的加强,该整顿的整顿,需要新建的新建,一切都依工作需要和工作效果确定。关于这方面工作,我在3月底召开的中国法学会研究会工作会议上已经讲了很多,不再重复。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面向基层,把法学会的服务工作融入到社会治理大局中。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开展法律服务,积极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是地方法学会,特别是市县法学会的一项主要工作。目前,基层法学会开展法律服务工作,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法学会为主,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工作系统。另一种是依托综治中心或司法所,把法学会工作融入进去。两种模式都是在当地工作实践中的选择。第一种模式要求比较高,操作难度大,一旦形成规模法学会的影响力也很大。第二种模式可操作性比较强。因为基层法学会成立比较晚,面对综治中心建到村(社区)、司法部推进的公共法律服务建到乡镇(街道)并推进一村(居)一法律顾问这样的情况,法学会不另起炉灶,而是依托综治中心和司法所这些比较完备的工作平台,把法学会的优势和力量融入进去,推动工作开展,具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也取得了成功经验。一是要善于借船出海、借梯登高。要把法学会工作融入(嵌入)到当地政法工作中和整个社会治理全局中,依托、借助政法工作平台和社会工作平台开展法学会工作。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系。要敢于融合,善于融合,在融入融合中有所作为,有所贡献。二是要有体现自己特点的载体或抓手。把法学会工作建立在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上,建立专家库,在普遍开展面向群众的法律咨询服务基础上,可以更多开展面向党委政府的法律服务,面向企业的法律服务和面向基层法律工作者的培训服务等。三是要积极参与党委政府购买服务。201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就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专门发了指导意见,2014年12月财政部、民政部、工商总局联合下发了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按照规定,法学会属于纳入行政编制管理且经费由财政负担的群团组织,既是购买主体,又是承接主体。这项工作有些地方法学会已经做了,但还不够广泛。各地法学会要重视开展这项工作,积极参与进去,形成制度安排。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枫桥经验”是在基层治理中形成的经验,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样本。地方法学会开展法律服务,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首要的是学习好、把握好、运用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当前,中国法学会正在按照中央政法委的部署,对新时代“枫桥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和经验提升。各地方法学会要在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创新法律服务模式、丰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上积极探索、勇于作为,创造形成更多好的经验做法。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激发活力,进一步组织壮大开展工作的力量。推动更好地服务基层法治建设,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继续大力发展会员。目前无论是会员数量,还是广泛性与代表性,都还不能充分体现群众性的要求。会员发展不平衡,为会员提供服务方面还缺乏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会员工作是法学会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抓实抓好。要进一步组织会员力量,一方面要组织好在各个工作岗位上的会员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组织退休人员和青年学生参与进来,这方面的力量不能忽视。一是要重视退休人员这部分力量。这些政治上强,业务上精,身体好、有威望、会做群众工作的法官、检察官、警官、党政部门干部、教师、研究人员、企业事业单位干部等等各方面的退休人员,经过党的长期培养和锻炼,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这部分人既能出主意又能抓落实,是参与法治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要把这部分人的作用发挥好。要把这些分散的力量,通过我们组织起来,发展成为会员,加入到法学会队伍中来。二是要重视法学法律专业的青年学生这部分力量。要为这些青年人提供学习、实习、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为年轻人成长成才提供机会。三是要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做法学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奉献精神,但只有奉献精神是不行的。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说过, 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要使法律服务工作队伍稳定,能够可持续长期开展,需要给这些退休人员、青年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必要的交通、餐费等补助,还要对他们工作成绩给予奖励。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调研,大力推广各地创造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一要继续全面推进法学会系统改革工作,补齐工作短板。目前,中国法学会改革方案提出的37项改革任务,80%以上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全国20多个省区市法学会也制定了改革实施方案。今年,中国法学会改革方案中尚未完成的任务要全部完成,尚未启动改革工作的省区市法学会要全部启动并实施改革。二要继续大力推广地方被实践证明了的好经验好做法。2013年以来,各地法学会积极创新开展工作,好做法好经验竞相推出。对各地法学会好的经验做法,中国法学会每年都在全国地方法学会工作座谈会、全国法学会干部培训班上进行交流,还以中国法学会文件形式进行通报,在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汇编成资料印发给各地。这些年来推出的各级地方法学会的典型经验做法有200多件(次),对于推动地方法学会蓬勃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这些经验做法经过实践检验和提炼总结,已经被证明具有很强的推广普及价值。中国法学会和省级法学会要进一步加强调研,深入基层,要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好这些好经验。三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服从、服务大局,把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任务、新要求、新举措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贡献力量。继续探索创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资源集成化、合作远程化、服务便捷化,提升工作精准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全面加强法学会队伍建设,以崭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展现法学会事业新气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党员干部队伍、政法干部队伍、法治人才队伍、群团工作队伍等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标准和新要求。中国法学会每年都通过组织地方法学会干部培训班或召开地方法学会工作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来推动落实这些要求,收到很好效果。各地方法学会也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培训和建设,地方法学会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新时期,我们要继续加强对这些硬标准、新要求的系统梳理、全面掌握和落实,以思想政治、能力本领和精神状态为重点,进一步全方位加强队伍建设,为新时代法学会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要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党对法治队伍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一贯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过硬的专业能力。强调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全面增强“八种本领”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对于政法干部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的要求。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提出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在新时代加强法学会干部队伍建设必须遵循和贯彻落实的标准和要求,一定要系统掌握、严格遵循、全面落实, 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能够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具有专业能力、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

  要始终保持适应新时代责任使命的良好精神状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要有只争朝夕、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这是党在新时代对广大党员干部精神状态的重要要求。对于法学会队伍来说,也必须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努力奋斗。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法学会的各项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和起色,在法治建设中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凝聚力和号召力不断提升,靠的就是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永不退缩的精神和斗志。广大法学会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坚定自信,热爱工作岗位,始终充满激情活力,立志在法学会干一番事业。

  要全方位加大对干部的培养锻炼力度。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法治建设领域的行家里手。法学会必须更加重视、更进一步加强对干部的培养锻炼。一是要在经常性培养上下功夫。各级法学会要结合发展实际和干部成长规律抓好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强化政治历练和专业培训,通过岗位轮换、挂职锻炼、选派深造、多压担子等方式,加强对干部的培养,同时积极为干部接触外界、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加强社会交往、参与各类活动、争获有关荣誉等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必要支持和帮助。二是要在针对性专业化培养上下功夫。法治建设需要思想家、理论家,更多的还是需要大批的立足中国国情、熟悉中国实际情况、勇于探索和实践的实干家。各级法学会要提供条件、创造机会,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参与法治实践,培养大批法治建设的工程师、技术员和能工巧匠。

  要着力抓好各级法学会机关自身建设。各级法学会机关是法学会干部工作的主要场所,是干部成长进步的主要场所,也是重要保障。干部的作风养成、素养提升、本领形成、发展进步等各方面,很多都是在机关完成的。抓好法学会队伍建设,首先要抓好各级法学会机关建设。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纠正“四风”,着力去除“四化”,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加强党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机制,真正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要大力推进机关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在严格规范的组织生活中,使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得到全面锻炼提升。要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努力推动党员干部把学习教育活动成果体现到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章要求上,体现到务实担当、真抓实干上。

  同志们,新时代法学会事业正蓬勃发展,我们要做新时代的开创者、建设者、见证者。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方位,抓住新机遇,回应新需求,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拼搏创新,全面开创新时代全国地方法学会事业新局面!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