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位置: 首页 》法学人物 》法界资讯 》学者观点
冀祥德:合力稳妥促进司法改革

时间:2015-08-21   来源:中国法学网  责任编辑:elite

  编者按: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秘书长兼办公室副主任、方志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冀祥德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稳妥促进司法改革理论研讨会”闭幕上的总结致辞。致辞指出,本次会议主题前沿、内容多元、群策群力、成果丰硕,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与会学者专家不仅贡献了智慧,还用持续的努力实践着法律的生命。

  合力稳妥促进司法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稳妥促进司法改革理论研讨会”闭幕总结致辞

  今天,在各位老师和与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用满满一天的时间开了一个“高、大、上”的研讨会。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特别是非常符合中央“三严三实”的要求,尤其是实。根据我的统计,与会代表中午仅休息了一个小时,还包括午餐的时间;会议各环节由共计10位专家学者主持,有32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主题发言,4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单元点评,还有3位学者进行了自由评论发言,议程紧凑饱满,研讨热烈充分。

  会议的“高、大、上”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所谓“高”,是指会议的层次高。突出体现在会议主题的前沿性和会议背景的现实性两个方面。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稳妥促进司法改革”,这个主题的确定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作为党和国家的法治智库、智囊团和法学研究国家队的地位相匹配,也足见会议主办方的高端智慧与深思熟虑。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航船刚刚启航,在乘风破浪之时,也遇到重重困难和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急躁冒进者有之,徘徊观望者有之,信心不足者亦有之。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这样一个主题的会议,无疑具有鲜明的紧迫性和现实性。

  所谓“大”,是指会议的规模大。这里所说会议的规模大,并不在于参会人数之多少,而在于是什么样的人参加了这个会议。今天的会议上,刑事诉讼法学界可谓大腕云集、群贤毕至,既有陈光中教授、樊崇义教授等法学界的泰斗,又有卞建林教授、陈卫东教授、顾永忠教授、王敏远研究员、宋英辉教授、谢佑平教授、刘广三教授、张建伟教授等诉讼法学家栋梁,还有许身健教授、陈永生教授、汪海燕教授、易延友教授等诉讼法学界新锐。除刑事诉讼法学界少长咸集之外,还有李林研究员、刘作翔研究员、莫纪宏研究员、周汉华研究员等宪法学、法理学、行政法学专家,周光权教授、林维教授、刘仁文研究员、邓子滨研究员等刑法学专家,李浩教授、傅郁林教授、徐卉研究员等民事诉讼法学专家,毕惜茜教授等侦查学专家。会议既有来自中央政法委员会的黄太云所长、孙晓芳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蒋惠岭所长、何帆处长、李晓民处长、黄斌主任、杨奕主任、代秋影副研究员,国家法官学院黄永维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谢鹏程副所长,公安部赵春光局长等中央机关部门的专家学者,也有来自中国法学会的李仕春主任,《民主与法制》杂志社的刘桂明总编辑,全国律协的田文昌律师、李贵方律师等专家学者,还有郭华教授、张品泽教授、彭江主任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专家。既有北京市检察院苗生明副检察长、甄贞副检察长等京内实务部门领导专家出席,也有上海市闵行区法院黄祥清院长、赵宇翔法官,浙江省司法厅潘广俊处长等京外实务专家与会。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中与会议主题相关学科研究人员除前述学者外,邹海林研究员、赵建文研究员、张生研究员、樊文副研究员、祁建建副研究员、孙家红副研究员、李强副研究员、马可副研究员等悉数出席。此外还有我们法学研究所的多位博士后、博士和博士研究生到场旁听。因此会议规模不可谓不大,而且极具代表性。

  所谓“上”,是指会议的上档次。首先,会议主题设计上档次。所有单元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先从司法改革的基础问题谈起,然后直指司法改革的“牛鼻子”——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再进一步从多维视角研讨司法改革的困难和障碍性克服,最后探讨司法职能的完善及保障体系,主题设计从大到小、从内到外、层层递进。其次,研讨内容上档次。本次会议研讨内容具有广泛的多元性,涉及面很广,但无一不是司法改革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具体表现在:既有“对司法规律的遵循应当如何理解”的理论探讨,又有“刑事诉讼中侦查、起诉、审判环节应否适用同一证明标准”、“上级法院应以审判而非纠错为工作职责”等实践性问题研讨;既有如“司改是政改的一部分”的宏观性阐述,又有限制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两长”权力、注意法官“用脚投票”、司法辅助人员配置、看守所改革、裁判文书上网、司法鉴定、陪审制度等微观研究;既有关于国际规则、人类诉讼规律的探寻等国际性研讨,也有对人民陪审员制等中国特色的坚守,还有对员额制比较研究的不同视角交锋;既有司法改革顶层设计存在不足、对司法实务情况了解不够等批判性意见,又有在法官的养成机制中避免“村村点火、家家冒烟”的状况,建立统一的司法培训机构等建设性建议;既有“司法改革的目的是实现公信力,因此要能生产出经得起社会评说的司法产品,培养精良的审判队伍”等现实分析,又有“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有深远影响的改革,甚至可能改变刑事诉讼的格局”等期待和展望;既有对员额制、去行政化、去地方化等司改方案的肯定,也有“与其推行裁判文书上网制度,不如推行裁判文书说理性改革”等不同意见;既通过研讨达成了“法治的春天到来了”等共识,同时也在司法改革能否突破法律、司法改革的宪法基础、以审判为中心是不是等于以庭审为中心等问题上存在争鸣;既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守所人权保障取得新成效”等已解决问题的总结,也有对领导干部应该入员额还是不要“抢名额”等未解决问题的探索;既讨论了法官独立、法官待遇等“老”问题,也提出了法官队伍如何留住精英、如何构建适应审判中心诉讼制度的检警关系、司法改革与法学教育如何互动等新问题;既有对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司法权威等核心问题的进一步讨论,也有对司法改革与证据制度、侦查形势与侦查模式的改变对司改的影响等关联性问题的研究;既表明了“通过案件分流机制的漏斗效应促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落实”等改革信心,也表达了“司法责任制能否准确定性定位”、“责任追究中顽固的部门主义和地方主义”等理性担忧;既有樊崇义教授、宋英辉教授等温文尔雅的阐述,也有陈卫东教授、毕惜茜教授、林维教授等一针见血的阔论;会议气氛严肃而不失活泼,会议进程紧凑又井然有序。

  具备了这样层次高、规模大、上档次的“高大上”特点,可以说,会议没有不成功的。但是,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本次研讨会的成果能否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稳妥促进司法改革产生切实的影响,我想就不仅说任重而且道远,不仅说让我们可以拭目以待,更重要的是,期待与会的和没有与会的,在座的和不在座的你、我、他的共同努力,并且真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有言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稳妥促进司法改革的道路上,对老一代法学家来说,可谓“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而对中青年法学家以及青年才俊来说,则衷心期待你们“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谢谢大家!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