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位置: 首页 》法学人物 》法界资讯 》学者观点
李 林:法学智库建设需解决哪些问题

时间:2015-02-25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elite

  法学智库建设最关键的是人才。从目前的情况看,真正符合中央标准的人才不多

  智库应该是最优秀专家队伍的整合,但目前都是以所在系统为小单元,缺乏整合机制

  李林拿出一份报纸,上面刊载着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

  李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党中央、国务院的思想库、智囊团。作为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的负责人,李林对智库建设,尤其是法学智库建设有着较深的体会。

  1月21日14时,在参加会议前,李林就《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向《法制日报》记者做了一番解读。

  推进依法治国需借力智库

  “智库”这一词语,在党的十八大以后逐渐引起人们关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

  2013年4月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多次提及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及至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习近平提出,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

  2015年1月20日,由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公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隆国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当前,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已发展到了一个需要密集回答重大问题的时期。

  回答这些重大问题,需要智库发挥作用。

  在李林看来,法学智库的作用也更加凸显。

  法学智库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李林认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关系、机构。在这一问题上,任何人都不可能有充分的经验可循,必须借助智库。

  “另一方面,我国法治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处理好这些问题、解决好这些矛盾,都需要借助智库。”李林说,从国际看,我国会面临很多国际法问题,这也需要智库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

  智库建设面临诸多不适应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近年来,我国智库发展很快,在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随着形势发展,智库建设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对于智库建设不适应的问题,《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归纳为几点:智库的重要地位没有受到普遍重视,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缺乏,提供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不够多,参与决策咨询缺乏制度性安排,智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资源配置不够科学,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亟待创新,领军人物和杰出人才缺乏。

  这些不适应的问题也出现在法学智库建设上。

  李林认为,法学智库建设最关键的是人才。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在一些承担法学智库职能的机构里,研究人员或偏学术、或偏时政、或偏教学,真正符合中央标准的人才不多。

  另一方面,一些承担智库职能的机构,其管理模式接近国家机关和高校。如对研究人员的考核、评价、奖惩,仍然是以学术研究、发表多少论文为标准。研究人员在智库方面的研究,并不能在评职称、年终考核上发挥直接作用。

  “当前智库建设面临的另一挑战是,整合功能不足。”李林说,智库应该是最优秀专家队伍的整合,也就是说,某一研究机构不一定拥有某一研究人员,但在需要时可以为我所用。然而,目前都是以所在系统为小单元,缺乏整合机制。

  智库要想发挥作用,需要有足够的信息,其中既包括自己搜集的信息,也包括国家相关部门的信息。没有足够的信息,智库的研究会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李林认为,保证信息通畅非常重要。

  李林认为,法治在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法学智库对其他国家的法治政策有系统性的比较研究,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能随时拿出研究成果。然而,目前法学智库在国际法治资讯方面的系统整合不够,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智库建设“落地”有大学问

  李林摊开报纸,指着报纸上刊载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说,“意见”充分考虑到了当前智库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

  如最关键的人才问题,“意见”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才队伍作为智库建设重点,实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端人才培养规划。推动党政机关与智库之间人才有序流动,推荐智库专家到党政部门挂职任职。深化智库人才岗位聘用、职称评定等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以品德、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政策。探索有利于智库人才发挥作用的多种分配方式,建立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薪酬制度。加强智库专家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信息安全意识、保密纪律意识,积极主动为党和政府决策贡献聪明才智。

  再如智库所需的足够信息,“意见”提出,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依法主动向社会发布政府信息,增强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及时性。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方式和程序,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受理和处置机制。拓展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和查阅场所,发挥政府网站以及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兴信息发布平台的作用,方便智库及时获取政府信息。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确保不泄露国家秘密。

  李林说,“意见”的出台,对于整个中国智库的建设水平、改革创新将起到一个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让“意见”“落地”,“‘落地’是一门大学问”。

  李林认为,智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有很多科学的、与传统管理不同的地方,这就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从智库研究人员出发,考虑到每一个环节的配套措施。另外,我国的智库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的体系,其中既有国家级的智库,也有地方的智库,层级不同;既有人文类的,也有社科类的,领域不一。因此,“意见”的“落地”也应当分门别类。(来源:《法制日报》2015年1月22日;作者:余飞)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