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12月04日 星期三
位置: 首页 》学会刊物 》中国法学
【十杰荐书】何志鹏:中国国际法综合性巨著的起航

时间:2018-09-04   来源:中国法学杂志社  责任编辑:fml

  何志鹏: 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017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现任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学欧洲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长春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南部非洲仲裁基金会仲裁员。

  王铁崖先生(1913-2003)的这本《国际法引论》是中国国际法学术研究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国际法实证研究方法的显著标志,同时也是一项伟大工程的奠基。

  我们说这本书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实际上意味着这本书在国际法的一些基本理论方面,不仅对前人的学术研究进行了比较广泛地继承和总结归纳,而且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和观点。这本书不仅探讨了国际法与国际政治的关系,思考了国际法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涉及了国际法的渊源,还涵盖了国际法的发展脉络与方向。而且,其中有很多问题都是中外国际法学者没有充分重视、未能深入阐述的,王铁崖先生在这些领域所着力进行的研究,无疑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开启了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大门。

  我们说这本书是中国国际法实证研究方法的显著标志,意味着它向实证国际法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王铁崖先生的这部著作之前,中国曾出版过周鲠生教授的《国际法》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那是能够代表当时中国国际法水准的里程碑之作,也是全面的国际法研讨之作;也出版过李浩培先生的《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那本书资料丰富,而且对于条约法的很多分析和认识都是非常有见地的,如果是用英文来撰写的话,一定会成为世界条约法领域的必读书之一。而王铁崖先生的这部《国际法引论》在这些重要的学术代表作之后,又树立了一个新的国际法学术高标。他在书中采取了博收广取的方式,对到当时为止的国际法著作进行了广泛地收集,对各种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和筛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对先前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的深入整理和分析,无疑是使国际法在实证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的基本功,所以,中国的国际法学术研究若要在这条路上有长足进展,就必须使所有的受国际法教育的学生掌握这一技能和方法。毋庸讳言,到现在为止,中国学术界、包括国际法学术界对于广泛地阅读资料和援引资料这种学术路径还存在着怀疑甚至抵触态度。而王铁崖先生的这本著作,与此前周鲠生教授的《国际法》、李浩培先生的《条约法概论》一样,都是参考资料丰富、给人以巨大研究空间的著述。这种方式,对于21世纪以后中国国际法在实证维度的发展和学术厚度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种文献扎实、信息丰富的著述会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

  我们说这本书是是一项伟大工程的奠基,是因为这本书是王铁崖教授所规划的多卷本“国际法通论”的一个部分——基本理论部分。但非常遗憾的是,这套书因为王铁崖先生过早地去世而终止了计划,并没有真正的完成(当然,这里所说的过早,是相对他的学术抱负而言的过早,而从王先生的寿命上讲,他已经是国际法学者中比较高寿的一位了)。这种伟大的工程对于一个国际法的强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的国际法,无论是从能力上还是从文化上讲,要想得到长足进展,都必须有好的国际法教材和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法综合性著作。荷兰在17世纪的时候,出现了由格劳秀斯所著的《战争与和平法》,这被视为是现代国际法的奠基之作,此后法国、德国都有重要的综合性国际法著作出版,而随着国际法的重心移到英美,这些国家也陆续出现了国际法的综合性著作。美国在19世纪中叶的时候出现了惠顿的《国际法基础》这一比较全面的国际法著述,英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出现了韦斯特雷克、贝蒂等撰写的全面的国际法著述(其中以《奥本海国际法》最为影响深远)。而在这方面,我们的成绩略显不足,到现在为止,中国的综合性的大型国际法著述为数尚少。这种综合性的国际法著作并不像国际法百科全书或国际法手册、国际法指南那样,是非系统的词条式的安排,而是将现存国际法的知识、理论与规则体系有机地编排到一起,用一个统一的叙述线路形成一个体系化的文本。虽然我们已经出版过很多优秀的国际法教材,但是,这些教材的篇幅还相对单薄,比起当前突飞猛进的国际法学科、实践的要求,还显得较为落后。

  王铁崖教授对于中国学术界的另一巨大贡献是其主编的《国际法》,该书出版于1981年。这本书是几代人学习国际法的入门性教材,其中的很多论断对于我们认识国际法而言具有基础和指导的意义。此后,端木正教授主编的国际法教材基本以该书为蓝本,很多其他国际法学者所主持的国际法教材也都仿照这本书的体例,追随这本书的论断。虽然王铁崖教授在1995年又引领了一个团队出版了另外一本《国际法》,武汉大学的梁西教授也主编过质量很高国际法的著作,中国政法大学的周忠海教授亦主持过内容很丰富国际法的教材,但是它们都不如1981年那本教材般具有拓荒意义。21世纪启幕以来,北京大学的白桂梅教授、武汉大学的杨泽伟教授等一些出色的学者独著过屡见新意的国际法的教材,但是这些独著教材的规模仍然相对有限。能够真正体系性地阐述国际法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既有源流脉络的明晰解读、又有理论实践的细致列举者,仍需期于来者。所以,如何继承和发扬王铁崖先生等老一辈国际法学者的学术宏愿,在中国国际法的学科建设上作出更进一步的贡献,是我们这一代学人和后世的国际法研究者必须时刻铭记,并且采取措施补足、积极努力提升的任务。

  斯人远矣,风范垂世。我们热切地盼望着当代的国际法学人能够在王铁崖教授的这本《国际法引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耕细作、致广大而尽精微,完成一部具有中国色彩的国际法综合性著述。

  推荐书目信息

  书 目:《国际法引论》

  作 者:王铁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推荐书目简介

  《国际法引论》一书是由我国著名国际法学家王铁崖教授独自撰写的国际法著作。王铁崖教授先后就读于复旦大学、清华大学,1937年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留学,攻修国际法学;曾任北京大学、北京政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他在国际范围内声誉颇高,于1993年当选常设国际仲裁法院仲裁员,1997年5月当选为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法官。王铁崖教授原拟将《国际法引论》与《国际法总论》《国际法各论》共同构成一本多卷集国际法著作,可惜教授在辞世前仅完成了《国际法引论》,使其成为了残卷。

  《国际法引论》共为九章,前六章主要是理论部分,后三章着重于历史方面。在理论部分,王铁崖教授展示了自己作为中国国际法学者的研究与思考,阐释了其国际法法律现实主义理论,即国际法于法律上的效力根据在于国际法的意志的合致,而于社会上的效力根据在于其在国际社会中交往的必要。国际法的历史部分分为“国际法史”“国际法学史”与“中国与国际法”三章,既反映了国际法的发展,也表明了作者对历史的重视。此外,本书将“国际法的渊源”和“国际法的证据”分开来写,体现了作者基于国际法中国家实践的重要地位而提出的“应重视国际法的证据”的观点。

  栏目执行:

  任 彦:中国法学杂志社编辑,法学博士;

  陈明慧:中国法学杂志社网络编辑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