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位置: 首页 》讲话文件 》领导讲话
王其江副会长在“海洋强国建设与海洋安全保障”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8-12-04   来源:会员部  责任编辑:yyx

在“海洋强国建设与海洋安全保障”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 王其江

(2018年12月1日)

 

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来到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参加“海洋强国建设与海洋安全保障”学术研讨会。今天下午研讨会开得非常成功,有二十多位重量级的实务部门领导、高校专家围绕着海洋强国建设、维护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等重要问题进行了高质量的主旨发言和专题研讨,产生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和能够应用转化到实践中的意见建议。这次研讨会可谓是一场思想盛宴,也是一次学术盛会,令人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于2013年设立在上海政法学院,是建国以来上海首个地方高校直接服务国家整体外交战略的案例,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上合组织峰会上提到培训基地,强调要充分发挥这一平台服务国家战略的独特作用。近年来,该基地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积极发挥培训、论坛、智库三大功能,切实提升上合组织的凝聚力、行动力和影响力。今年7月,王乐泉会长在上海主持召开上海市法学会工作调研座谈会,在听取上海政法学院刘晓红校长的工作汇报后,对上海政法学院紧密围绕中心大局,密切联系实务,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的经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这次研讨会选在这里召开,以“海洋强国建设与海洋安全保障”为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深度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海洋强国战略、军民融合战略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维护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我国主权利益、安全利益、发展利益在海洋方向上日趋重合。建设海洋强国,就要不断提高维护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的综合能力,确保我国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不受侵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这为国际社会更好解决海洋问题、共同开发海洋提供了中国方案。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一方面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我国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的战略高度思考、设计、实施海洋权益维护工作,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另一方面要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海洋治理,深化海洋法治理论研究,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高海洋执法司法水平,提升全民海洋法治意识,加强国际海洋法治交流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积极推动世界各国共享海洋。

  上海市法学会海洋法治研究会在本次研讨会的组织筹办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会在全国1300多个地方法学会所属研究会中,工作是排在前列的,很有典型性,具有功能定向明确、特色鲜明的特点,属于交叉型、应用型、对策型的新型研究会。它不仅凝聚了上海当地理论实务部门专家,而且凝聚了全国人大、国务院、外交部、海军、国家海洋局以及全国其他高校等部门的研究力量,建立了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渠道。因为研究会依托上海政法学院,以及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因而研究会在加强国际合作、服务经济社会、法治建设的功能作用不断得到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希望海洋法治研究会继续努力,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

  近年来,地方法学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今后一个时期,地方法学会要进一步发挥法治智力资源富集、第三方地位独特的优势,以所属研究会为有力载体和重要阵地,把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更有效地组织凝聚起来,为改革发展和法治建设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借此机会,我就做好地方法学会研究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坚持学术研究正确的政治方向。法学是治国理政之学,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讲政治。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今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工作布局、重点任务。在讲话中,他把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凝练为“十个坚持”。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政治定力,强化政治担当,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确保把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工作和研究之中。

  二、充分发挥地方法学会所属研究会的智库作用。所属研究会工作是地方法学会工作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地方法学会所属研究会组织建设、活动开展、工作创新有了很大进展,数量、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截至今年9月,全国省级副省级法学会所属研究会已有850多个,学科专业达到212个,再加上市、县级法学会成立的研究会,地方法学会所属研究会已经达到1300多个。这是一支庞大的智库队伍,也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我们要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议程上来,找准地方法学会所属研究会的定位和优势特点,不断地创新总结出好的经验做法,向全国复制推广,努力将工作推向新高度,让这支庞大的智库队伍在法治建设的实践中发挥更大更多的作用。一是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发挥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法学会工作的永恒主线,也是各级法学会所属研究会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各方面工作作出战略部署,这是全党全国各个部门工作的根本大局。地方法学会所属研究会除了深入研究党的十九大和中央有关方针政策精神外,还要围绕当地党委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事关改革发展稳定根本的大事、要事、难事,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思考、谋划、梳理,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高端服务产品。二是要在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发挥作用。法学理论研究与法治实践的脱节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法学和法治发展的难题。从法学会系统看,每年形成的研究成果相当丰硕,但很多成果没有能够及时转化为决策参考与实践举措。与中国法学会所属研究会相比,地方法学会所属研究会更加贴近一线,要更加注重把研究重点汇聚到重要性、紧迫性的实践问题上来。要强化问题意识,密切关注地方法治建设现实需要,完善供需对接的选题机制。要深入基层和一线扎实开展调研,了解全面、真实的情况,掌握客观、翔实的数据,确保提出切实管用的对策建议。要加强研究成果的梳理、提炼,拓宽成果应用转化渠道,使理论研究更好地发挥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推动作用。三是要在创新地方法学会工作方式上发挥作用。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新时代地方法学会工作深入推进,必须大力弘扬创新精神,不断适应形势新要求,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机制和工作内容。这次研讨会由上海市法学会“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会、上海市法学会海洋法治研究会与中国海洋战略论坛、中国太平洋学会深远海资源环境管理研究分会、上海政法学院、上海海洋大学、复旦大学共同举办,研究阵营强大,具有跨地区、跨领域、跨学科的特点,很好地实现了研究会、研究机构、实务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协同,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这是地方法学会所属研究会积极组织参与学术研究,服务发展重点难点问题解决的一次生动实践,工作形式和机制值得其他研究会学习借鉴。上海市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资源十分丰富,上海市法学会所属研究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希望上海市法学会继续进行积极探索,为全国地方法学会所属研究会创新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用好区域法治论坛这个平台。中国法学会指导的地方区域法治论坛一共有七个,即东北法治论坛、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中部崛起法治论坛、长三角法学论坛、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西部法治论坛,还有几个区域法治论坛也是中国法学会指导的,包括民族区域法治论坛、京津沪渝法治论坛、粤港澳台法学研讨会等。这些区域法治论坛基本上都办了十届以上,经历了十年以上的发展历程,由区域内的省级或副省级法学会轮流承办。这些年来,在中国法学会的指导下,在地方法学会的共同努力下,论坛一步步发展壮大,职能不断强化,作用日益突出,成为法学会向地方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平台,为地方法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区域法治论坛也面临着改革创新的任务,来更加突出自身的特色优势,更有力地服务中心大局工作。

  这次研讨会也给我们很好的启发,多个研究组织以及相关论坛共同合作举办,既扩大了研讨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又增强参与主体的多样性和代表性。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区域法治论坛与院校、研究会、研究机构、实务部门等的合作,进一步提高论坛承办能力和水平,提升论坛质量和层次,更好地发挥区域法治论坛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作用。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大局是我们举办论坛、建立研究会、开展研究的价值所在。希望更多的院校、研究会、研究机构、实务部门关注并参与区域法治论坛,给予支持和帮助。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