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位置: 首页 》中国法学青年论坛 》专题报道 》往届回顾
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启动仪式暨首期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10-03-13   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2009年12月28日上午8:30,由中国法学会主办、法制日报协办、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共同发起的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启动仪式暨首期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在启动仪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代表东道主中国人民大学、法制日报社党委书记兼社长贾京平代表协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代表论坛发起单位之一和首期论坛承办单位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孙国华教授代表老一代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党委副书记王利明教授代表中国法学会所属的40余家研究会、冯玉军教授代表法学青年先后致辞,最后分别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教授代表实务部门、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刘飏常务副会长代表主办方讲话。启动仪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杂志社陈桂明总编辑主持。
        出席论坛的重要嘉宾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李林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助理兼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王卫国教授、中央政法委政法研究所副所长曹俊同志、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法社保司副司长彭高建博士、新华社北京分社政文部主任李舒同志和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河海大学法学院、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等法学院校的负责人。主办方中国法学会的办公室主任刘剑同志、研究部主任方向同志、人事部副主任刘晓鹏同志、法律咨询中心张所菲主任,承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林嘉教授、副院长胡锦光教授、副院长王轶教授和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负责人李仕春教授等也出席了论坛。能容纳近400人的会场气氛热烈,研讨紧张有序。
        刘飏常务副会长指出,中国法学青年论坛是面向全国法学青年的高规格、多学科、宽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其宗旨在于发现、汇聚和培育青年法学人才,促进法学院校或实务部门积极扶持青年法学人才,推动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创新。该论坛计划每一到两个月举办一期,每期均由一家法学院校或者实务部门承办。论坛将集中展示承办单位在某一研究领域的优势地位、扶持法学青年的政策和力度以及年轻团体的整体实力,同时呼吁全社会关注法学青年的成长,帮助青年才俊更快地脱颖而出。通过针对当下的学术热点和实践热点进行法学各学科以及法学与社会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和交流,论坛将引导青年学子形成正确的问题意识,密切关注法治实践,为我国法治建设贡献务实创新的建设性智慧。
        刘飏常务副会长希望,中国法学青年论坛要聚焦中国法治实践的中热点和难点问题,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论文征集、报告人和评论人的确定、主持人的选择上要注意学界与实务界、京内与京外的互动交流,体现出论坛的全国性和高规格。希望承办单位扎实工作,切实保证青年参与的广泛性,营造出既激烈交锋又平等交流的氛围。
        江必新副院长在致辞时说,青年是人生中最壮丽的年华,青年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未来,是中国法学繁荣发展的希望。中国法学会主办中国法学青年论坛,通过发现汇集法学青年人才,为法学青年才俊搭建高规格的全国性交流平台,这对于助推青年才俊更快地脱颖而出,对于推动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的创新,对于推动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希望中国法学青年论坛成为催生中国著名法学家的孵化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智囊团,成为中国法学薪火相传的加油站,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生力军的大本营。
        启动仪式结束之后,以“法治视野下的城乡二元结构”为主题的首期论坛正式拉开帷幕。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法治建设的推进,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社会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由此产生的农村土地问题、基层治理、农民工权益保护、农村社会保障等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深刻地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以法治的视野来审视城乡二元结构,不仅是出于对社会正义和公民平等的追求,同时也是为了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法治建设身处的基本环境,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首期论坛以此为主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锦光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教授这一“胡温组合”作了极为精彩的主旨报告,可谓是一炮打响。之后,经过严格评审脱颖而出的来自全国的12名优秀法学青年围绕“城乡二元与社会正义”、“社会转型与纠纷解决”、“社会保障与城乡一体化”、“农村土地与城市化”四个专题进行报告。
        第一单元“城乡二元与社会正义”在主持人张志铭教授的指挥下,冯玉军教授、王锴副教授、邓建中博士分别作了“中国当前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问题”、“农民社会权的平等保护”、“切实有序推动农民平等选举权的实现”的报告,沈岿教授、林来梵教授和屠振宇博士分别对前者进行一对一的评论。冯玉军激情之下的细致、王锴阐述法理时的清晰、邓建中跨越学科藩篱的创见,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而目前正在大力推动城市房屋拆迁条例修改的沈岿出乎意料地以平和的态度来善待同龄人,可谓是英雄相惜;已经不属于青年之列的林来梵则以温文尔雅的言谈、美酒加咖啡的评论与晚辈王锴切磋;更为年少的屠振宇面对邓建中既非年少轻狂也不乏指点江山。最后,张志铭教授以其诙谐幽默的评论继续调动全场的气氛,娓娓道来却绵里藏针,尽显大气和睿智。
       下午1:30,会场移到人大法学院明德楼601国际学术报告厅继续进行。第二单元“社会转型与纠纷解决”由范愉教授主持。李奋飞、姚海放、陈杭平三位才俊就“认真对待派出所的纠纷解决”、“农村物权纠纷解决中国家法的作用”、“建国以来的城乡关系和民事司法”各抒己见,侯猛、肖建国、李学尧的评论则是收放自如,全面深刻。李奋飞的独辟蹊径、姚海放的高屋建瓴、陈杭平的纵横60年,被同龄人拍手称绝。“新秀100”侯猛的“苏门”绝技、诉讼法学博士肖建国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海派”李学尧儒雅之下的刀刀见血,足见天下英雄出少年。而范愉教授的豪情、智慧与干练,有道是巾帼与好汉二分天下。
         第三单元“社会保障与城乡一体化”在黎建飞教授的推波助澜下进入佳境。俞飞、喜佳、吴文芳就“穿越历史三峡,解开转型之结”、“从身份到契约——农民工劳动权的一元法律保护”、“劳动立法的发展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评估”发表高见。叶名怡、杨飞、彭高建的评论从容不迫,连施妙箭。俞飞的文采飞扬、喜佳的有的放矢、吴文芳的扎实分析,赢得满堂喝彩。叶名怡的批评颇具“西北风”、杨飞面对同事看似无情亦有情、彭高建“小试牛刀”即见立法专家便是学问家。黎建飞教授的单元总结评论一气呵成,妙语连珠,妙趣横生。一句“如果是我则更粗口”,既是性情,又是道理,更是立场。
         短暂茶歇后,迎来的便是第四单元“农村土地与城市化”。主持人王卫国教授称“土地问题”为法学研究中那颗皇冠上的明珠,人人都想得到,但很难。高圣平、黄忠、杨峻峰三位青年对“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土地制度:困境与出路”、“重庆地票交易制度的再思考”、“我国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制度”纲目并举。王轶、马特、柳经纬的评论则是各显神通,各有千秋。高圣平忧国忧民的情怀、作为本期论坛唯一80后的黄忠的不老传说、杨俊峰的学术勇气,令人深感后生可畏、法治事业后继有人。而70后领军人物之一的王轶的功力深厚、马特快马加鞭的口才、柳经纬的“魄”“力”双全,方知江山代代有人出,千姿万红才是春。而王卫国教授的言辞表达、主持技艺和深刻思想,更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真不愧为“一代才子”!毫无疑问,“姜还是老的辣”,他才是离那颗明珠最近的人。
         四个回合过后,即开始了短暂的闭幕式暨论坛标志交接仪式。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组委会秘书长李仕春教授代表论坛组委会和另一发起单位、承办单位——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奋战数月的全体同事主持了本项议程。
         首先,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李林教授作了极为厚重的总结发言:中国法学青年论坛意义非常重大。举办这个论坛是中国法学和法治处在转折点的关头,为推出中国法学界的年轻一代,为促进年轻法学人、法律人相互切磋、彼此交流,共同推动中国法学事业的平台。大家的发言体现这么几个特点:一是真正的把握了法治的视角,凸现了法学的特色。二是关注中国实际,有明显的问题意识。三是基本体现了建构主义的立场,积极地为国家、社会、人民的福祉提出我们合理化的建议。四是确实年轻可畏。希望法学青年进一步锻造扎实的法学功底;有宽广的世界视野;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尽可能多的了解中国的法律文化和法律传统;继续学习,敢于继承,勇于超越。
         之后,中央政法委政法研究所副所长曹俊同志受论坛组委会的委托,宣布第2期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的承办单位为中国政法大学。接着,韩大元院长代表首期论坛承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第2期论坛承办单位代表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柳经纬教授举行了论坛标志交接仪式。随后,柳经纬教授发表了简短但真诚的欢迎辞:第二期的主题是:“法律传统、法律移植与法律输出——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法治之路”,时间定为2010年4月初。非常欢迎在座的各位青年才俊,有志于从事这个问题的研究,积极的参与、投稿,欢迎各位在4月份的时候,在军都山下,共商中国法治之路的大计。
          最后,李仕春教授代表主办方,对来自15个单位33位发言人(包括主旨报告人、单元报告人、评论人、主持人和总结人)尤其是法学青年的精彩发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中央部门的领导、著名法学家、各法学院的支持,和人民大学法学院及其韩大元院长的重视和投入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期论坛在久久不息的掌声、觥筹交错、意犹未尽中结束,也开始了新的期待。
         (感谢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光明日报社、法制日报社、检察日报社、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法律博客网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尤其是法制网的全程图文直播)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