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位置: 首页 》全国地方法学会工作座谈会 》专题报道 》经验交流
云南省昆明市法学会:聚力法治宣传服务法治实践 努力推动法治昆明建设

时间:2018-04-28   来源:  责任编辑:att2014

  一、突出三个抓手,聚力法治宣传

  (一)以法治论坛为抓手,有力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市法学会积极探索合作互赢模式,与多部门联合举办法治论坛和研讨会。近年来,举办首届中国·昆明“法治城市·制度创新”论坛、“执法工作者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培养”论坛、“县级法学会建设推进会暨服务参与法治建设研讨会”、“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昆明—问题·路径”理论研讨会等。市法学会结合昆明法治建设实际,科学确定论坛主题,邀请国家级和省级、市级专家学者紧贴昆明实际展开研讨交流,提升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参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为专家学者提供交流、展示、学习、分享的平台。

  (二)以“双百报告会”为抓手,有力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从2010年以来,市法学会每年认真承办云南省“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昆明专场活动,现已组织8场,市县两级领导干部近7000人次接受培训。市法学会每年邀请国内、省内知名法学专家,针对法治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讲授。同时,设立主、分会场,通过视频方式扩大宣讲面,制作发放教学光盘,极大地增强广大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和水平。

  (三)以“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为抓手,有力推进基层法治文化建设。昆明市法学会创新采用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活动。今年更是将“四个一”活动要求创新发展为“七个一”活动,省、市法学专家和县区法律实践工作者、青年普法志愿者积极参与,通过开展一堂法治讲座、一次法律服务、一个模拟法庭、一场普法活动、一个法治园区、一个法治基地、一场法治展演,进一步推动法律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运用三大阵地,支撑法治宣传

  (一)以法治研究为阵地,主动服务中心大局。昆明市法学会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科学设定课题范围,积极组织广大会员开展法学研究。引入团体会员激励机制,健全完善论文评审机制,激发广大会员参与法学研究的积极性。同时,紧紧抓住法治昆明建设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对策研究。近年来,昆明市法学会负责完成的8个应用对策研究被相关领导机关以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领导干部内部参阅件等形式予以采用,并多次获奖。

  (二)以智库建设为阵地,主动服务决策部署。2015年,昆明市法学会在全省法学会系统中率先成立昆明市“法治智库”,聘请17位国家级、省级、市级知名法学、法律专家学者作为首批智库专家。专家智库成立后,在法学研究、法治宣传、案件评查等方面,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2017年还与普洱市纪委共同搭建“智库联盟”,共享专家智库资源,形成以法学专家学者、法律实践工作者为主体,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的人才库,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三)以法治基地建设为阵地,主动服务社会治理。昆明市法学会通过在县级建立法治基地建设,将法律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基层,主动靠前服务群众。经过三年努力,已建成西山区永顺里社区、盘龙区金江路社区、五华区文林小学、石林县鹿阜中学及“台创园”等5个法治基地。采取法官、检察官、民警、律师、公证员、调解员等中国法学会会员轮流坐班的方式,为群众答疑解惑,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为单位企业讲授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依托三大载体,服务法治实践

  (一)以学会刊物为载体,搭建成果转化平台。昆明市法学会通过简报、专报、期刊、论文集等形式,及时反映重点工作和重要调研成果,使更多法学研究成果进入决策层,应用到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等法律实践中。近年来,市法学会编辑印发法学优秀论文集3300余册,工作纪实800余册,全面展示学会工作经验亮点和优秀法学研究成果。与市委政法委共同创办《昆明政法》季刊,现已刊印20期,为推广、运用、转化法治昆明建设研究成果搭建了重要的宣传平台。

  (二)以网站论坛为载体,畅通成果转化渠道。近年来,昆明市法学会推荐报送500余篇法学优秀论文,参加中国法学会举办的区域法治论坛和省、市举办的法治论坛参评论文,共有100余篇荣获各类奖项。积极向中央、省、市法治期刊书籍和长安网推荐报送法治昆明建设的研究成果,拓宽转化渠道,缩减成果转化周期。

  (三)以学习交流为载体,提升宣传服务水平。昆明市法学会积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每年以业务培训会、调研座谈会、专题研讨会等形式,以会代训,对各级学会领导干部进行业务培训,提升思想政治和业务水平。同时,积极与外省市法学会沟通联系,学习借鉴工作经验。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扩大法治昆明的宣传途径,提升学会工作水平。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