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位置: 首页 》图文实录 》第十三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 》专题报道 》第三分论坛
报告人胡浪波:思维导图:我国社区犯罪预防的逻辑径路——以犯罪预防环境设计理论(CPTED)与“枫桥经验”相结合为视角

时间:2018-07-12   来源:  责任编辑:fml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组委会能给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发言机会,今天我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思维导图:我国社区犯罪预防的逻辑径路—以犯罪预防环境设计理论(CPTED)与“枫桥经验”相结合为视角》,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如下汇报:

  首先,这篇文章的立意与创新。社区作为人们生活居住的重要的场所和交往空间,其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高低。就本人所在的泸州而言,2017年泸州市被评为全国最幸福城市,社区范围内刑事案件犯罪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取得这方面的成绩,一方面得益于人民群众在社区日常管理中发挥的突出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发挥新时代“枫桥经验”制度优势的应有之举。然而刑事案件犯罪率低并非意味着犯罪已经在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正是基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触发了本人对此问题的回应。鉴于此,笔者建议,在社区治安管理工作中积极发挥“枫桥经验”群众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应及时对已发刑事案件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并运用犯罪预防环境设计理论(CPTED)对潜在的犯罪行为进行环境设计与行为规制,才能将潜在的犯罪行为扼杀在萌芽之中。

  其次,我想汇报一下本文的主要结构,文章除引言、结语外,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论文研究的方法论设计: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本文选取的社区犯罪预防的案例,为了突出其代表性与典型性,在对象选择上严格遵守三个标准:一是社会治安案件数量频发的社区;二是近四年来治安问题较难的社区;三是社区物理空域存在缺陷的代表社区。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西方社区效应分析框架为逻辑起点,对社区犯罪类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通过深入实地考察、会议座谈以及S社区所在派出所提供的已发生的刑事案件的监控录像等多渠道信息的收集方式,来充实本案例研究所需要的准确(Accuracy)、详细的数据资料(ConcreteData)并对研究对象的范围进行必要的时空限制(StrictlyRestrained),并分析出社区犯罪与环境、物业管理与居民参与犯罪预防相关性以及我国目前社区犯罪防控出现的短板,以期能对我国社区犯罪预防提供出可行性路径。在数据来源上,本研究的S社区各犯罪类型的案件数据主要来自社区警务室提供的刑事案件立案统计;社区环境维护信息与出入口资料则来自物管公司与社区居委会;居民对社区领属感与环境满足感调查统计来自社区居民的询问和回收的问卷调查。

  第二个方面,主要简述了我国社区犯罪的三个基本特点:

  1.案件类型复杂多样。从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四年间,S小区共发生侵犯公民财产类案件312起,其中盗窃案件占比最大,据笔者统计,盗窃电瓶车案件占侵犯公民财产类案件总数的53%,盗窃电动车案件占28%,入户盗窃案件占13%,盗窃车内财物案件占4%,其他类型案件占2%。从盗窃案件发生的时空条件进行分析,四类案件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并且均集中在人行步道绿植密集区域及小区内的公共活动场地附近,其他区域无明显案件集中的特征。

  2.作案手段技术含量高。以笔者调研的小区为例,发生在S社区的盗窃案件,从之前的撬锁进入室内盗窃演变到如今的技术开锁和插片开锁;诈骗类案件由以前登门入户推销虚假保健品或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方式发展到如今向受害者直接发送植入木马病毒的中奖短信和虚假的网站链接的方式套取受害人银行卡卡号和密码以骗取钱物,面对当今社区犯罪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社区犯罪预防应充分认识到高技术犯罪手段带来的极大危害性,积极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3.犯罪案件的犯罪对象更加固定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安居落户,残酷的工作竞争环境与快节奏的生活使刚落户的人们的心理难以适应,为了养家糊口,社区内的青壮男性劳动力不得不外出打工创业,滞留在社区大量的妇女、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不得不独立面对社区安全的防护,这三类群体由于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防范能力较差,时常成为社区入室盗窃、诈骗、抢劫等侵犯公民财产性与人身安全性案件的主要受害者,针对此种现状,我国社区治安管理工作应注重对此三类群体的特殊关注。

  第三个方面,主要简述了我国社区犯罪预防的三种价值追求与定位:一是要有效消除诱发社区犯罪的不稳定因素;二是要帮扶社区矫正人员早日回归社会;三是要增强社区弱势群体(老人、妇女、儿童)的安全防患意识。

  第二部分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主要介绍了美国犯罪学家C.R.杰弗瑞的犯罪预防环境设计理论的五个核心内容,即自然监视、入口管理、领域属性、活动支持和地方维护;第二个方面主要阐释了“枫桥经验”在我国社区犯罪预防中的新作用;第三个方面主要论述了犯罪预防环境设计理论与“枫桥经验”两者间的辩证关系;第四个方面主要揭示出我国当前社区犯罪预防遇到的五重困境:1.在自然监视上:社区监控设施现代化升级不够;2.在通道控制上:社区出入口设计存在缺陷;3.领域感,即社区居民对小区整体治安环境满意,但对参与犯罪预防的热情不高;4.活动支持:社区内隐患排查工作不到位;5.地方维护:社区内开展犯罪预防活动不够。

  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在借鉴犯罪预防环境设计理论(CPTED)与“枫桥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社区犯罪预防提出五个方面的可行性路径:(一)加强社区的“人防”工作,提高治安队伍的整体素质;(二)完善“自然监控”设备,构建“互联网+社会治理”的模式;(三)加强社区出入口安全防护措施升级配套工作;(四)动员群众参与群防群治工作,多管齐下防范社区犯罪;(五)开展对社区内重点人群的隐患排查工作。

  最后,谈谈本文存在的需要完善的三处地方:

  (一)社区犯罪预防五大举措中,经费保障来源的问题,文中虽提到寻求行政部门的拨款,但毕竟不能完全解决经费问题,仍需社区居民自筹部分经费;

  (二)共建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成果转化的问题,其中小区实时监控系统与公安机关天网系统端口的衔接与应用问题;

  (三)小区群众参与社区犯罪预防积极性的调动问题。以上问题还需在以后研究中进行进一步探讨。

  以上是我对论文汇报的主要内容,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学者多批评指正。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