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5年01月12日 星期日
位置: 首页 》第十三届中国法学家论坛 》专题报道 》主旨演讲
黄进: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背景下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路径

时间:2018-09-28   来源:研究部  责任编辑:fml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下简称为“三新”)总书记具体将“三新”归纳为“十个坚持”和“一个明确”。“十个坚持”,即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处理好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一个明确”,即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工作布局、重点任务。这是总书记首次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命题并进行系统阐述。这“十个坚持”和“一个明确”,是对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重要经验的全面总结和理论升华,既有顶层设计,又体现具体举措,既有正确的认识论,又包含科学的方法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完整体系。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提出了今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七个工作要点和责任目标,其中特别指出:要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更好发挥法学教育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确保立法、执法、司法工作者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责任目标,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法路径,也为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供了方法。

  作为法学教育工作者,我想结合工作,谈两个方面的认识:

  一、“三新”背景下我国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文革”恢复正规法学教育40年。这些年来,我国的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学已经设立627个法学本科专业,197个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3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0个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仅2017年全国高校就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7.4余万人、硕士研究生1.06万人、法律硕士研究生1.8万余人,博士研究生1400余人。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规模大幅度提升,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学教育体系、较为齐全的法学学科体系,为法治领域输送了数以百万计的专门人才。在此背景下,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的法学教育面临几个方面的新挑战。

  一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挑战。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法治中国的建设对我国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也对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培养一大批能够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二是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提出的新挑战。从国际形势来看,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法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熟悉国际规则、善于处理国际法律事务的法治人才,也就是说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参与全球治理的法治人才。

  三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提出的新挑战。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并很快会步入普及化阶段。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和数量的扩张,法学教育必须适度控制规模的增长和量的扩展,注重办学质量的提升,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法治人才。

  四是全面依法治国提出的新挑战。我国的法治建设已经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阶段,不仅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而且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仅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且要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对我们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五是科技迅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现在,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日新月异,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现如今,青年学生的信息源更多来自互联网、计算机、手机客户端等,如何借助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来创新发展法学教育,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法学教育需要更新理念、创新发展,法治人才培养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首先,要处理好法学教育中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既要重视法学专业教育,也要重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也就是我们有时候讲的博雅教育或者说通识教育。其次,要处理好法学专业教育与法律职业教育的关系,法学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教育,而且是一种专门职业教育。法学教育需要培养经国纬政、经世济民的通才,更需要培养立法人员、执法人员、法官、检察官、律师、仲裁员、调解员等法治专门人才和法律服务人才。再次,要处理好法学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法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法学素养,既要打牢法学理论知识基础,又要通过实践教学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工作能力。最后,要处理好修德与修法的关系。法学教育培养的法治人才将从事立法、执法、司法、普法、法律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因此,要通过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不仅让学生掌握法学理论知识方法、法治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法治信仰、法治理想、社会责任心和家国情怀。

  二、“三新”背景下我国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工作的方法路径

  坚持立场坚定,正确引领,道路自信。办好法学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确保法治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要充分利用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加强法治及其相关领域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对复杂现实进行深入分析,作出科学总结,提炼规律性认识,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撑,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

  坚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强调,我们有我们的历史文化,有我们的体制机制,有我们的国情,我们的国家治理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有我们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我国的法学教育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突出特色,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努力以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为世界法治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对世界上的优秀法治文明成果,要积极吸收借鉴,也要加以甄别,有选择地吸收和转化,不能囫囵吞枣、照搬照抄。法治人才培养要逐步建立起与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完整的知识结构、适度的学分要求、丰富的选择空间的法学课程体系。法学课程体系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相衔接,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的最新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备,明法笃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专门针对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提出来的。法学教育要坚持德法兼修,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把法律职业伦理作为必修课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优秀的法治人才必须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法治人才培养应凸显“健全人格教育”的理念,本着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完完全全的人、正正常常的人、健健康康的人,也就是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

  坚持立足实践,虚实结合,内外协调。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为此,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打造同步、模拟和虚拟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法治人才。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提高实践教学学分比例,提高法治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要求。同时,加强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加强校企、校府、校地、校所合作,引入政府部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企业等实务部门力量参与法治人才培养,真正实现法治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同步教学。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