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位置: 首页 》直属研究会 》综合报道
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综述

时间:2012-07-26   来源: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  责任编辑:admin

法苑又添百花香
——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综述
易伟


  沐浴着依法治国的春风,由中国法学会主管、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历时近一年时间圆满结束。获奖作品书系将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前卫杂志社分别出版, 5月底前与广大读者见面。5月27日将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总结表彰大会和第四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启动仪式及法治文学笔会。法制文学又结新硕果,法苑又添百花香。
  好雨知时节 法苑又逢春
  大赛举办之际,恰逢我们党胜利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社会主义文化掀起新的高潮,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中国法制文学事业来说,预示着法制文学春天的到来。面对新的形势变化,以及党和国家赋予中国法学会的重要职责,大赛组委会全体工作人员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前景更加广阔。
  作为学习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最好体现,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以“繁荣法治文化 推进依法治国”为宗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循加强法制文学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征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法治文学原创作品,积极传播法治精神,大力宣传法治文化,以促进法制文学事业沿着健康繁荣的道路发展。
  全国广大法制文学工作者积极遵循原创作品大赛所倡导的创作方向,根植于依法治国的沃土,深入生活,贴近时代,在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纪实文学、影视文学剧本、诗歌和理论专著等文学种类开展认真的创作。通过专家、媒体推荐及网站公开征集等多种途径,大赛组委会共收到参赛作品703部,其中长篇小说40部、中篇小说7部、短篇小说18部、微型小说5篇、理论专著1部、纪实文学605部、影视文学剧本8部、诗歌12首、评论7篇,总字数达一千三百万余字。参赛作者大多来自于公、检、法、司、安等政法部门,也有部分专业作家、自由撰稿人和在校学生,他们以极大的热情踊跃参加比赛,所奉献的精湛作品异彩纷呈,争奇斗妍。有的作者甚至一并拿出四种类型的参赛作品,有部分作者的优秀作品则已率先被影视公司签约,进行影视剧的改编和拍摄。
  大赛评审时间自2011年12月1日起至2012年2月28日结束。在大赛顾问委员会的指导下,大赛组委会本着 “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由组委会评审委员会根据大赛工作方案具体制订评审办法,将评审分为初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评委组由初评评委、复审评委及终审评委组成。每个评审环节根据参赛作品类型,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专门评审,最终产生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等获奖作品共63部,无论是参赛数量和质量比前两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全社会奉献了一大批精品力作。
  佳作透精彩 精品铸法魂
  纵观本届获奖作品,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真实而直接地把百姓的冷暖安危记挂在心头,努力实践着“把法律交给人民”的崇高目标是一大特色。一部部作品充分说明,法制文学真正起到了正面宣传和导向的作用,在激发人们对正义的追求、职守的忠贞、法律的坚守以及建立意境高远的思想道德和勇敢无畏的价值导向等方面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对于社会文明的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喻示着中国法制文学事业在经历了漫长的曲折发展后,正逐步走向成熟和繁荣。
  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法律启蒙与犯罪预防历来是法制文学切入观察社会与人生独有的叙事视角,它通过刻画描写执法与违法的博弈、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剖析触及到人性的最深处,使读者在被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曲折情节吸引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进程、法治建设以及人性教化的全面洞察与深度思考。这无疑是举办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的真谛所在。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不仅在  普法宣传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已蔚然成风,成为当今中国文坛上的重要一翼和知名品牌。细细品味本届获奖作品,有以下鲜明特征: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众所周知,将多种社会题材纳入法制文学框架内是标志法制文学原创作品成熟的重要因素。本届大赛的参赛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呈现给读者的包括谍影重重,如蔚小建的《刀走偏锋》、丁伯慧的《跑马镇情人》;政坛谜像,如陈玉福的《新区一把手》;警界风云,如葛辉《黑帮白道》刘骧的《老警》;今古奇案,如余云叶的《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第一现场》洪顺利;青春励志,如刘远玲的《打工女》等优秀作品。
  人物塑造,展现自我。本届大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取得了较好成绩。如丁伯慧在《跑马镇情人》中通过独具匠心的“我”,构成一个又一个曲折跌宕的悬念谜团,还对自己的灵魂世界的不断探寻、剖析,给人一种坦诚真实可信之感,从而使作品内容更能感染和打动人。洪顺利在《第一现场》中描述的老刑警丁一川以一种“似是而非”的高超破案手法,一层层地“剥笋”,为我们留下了从始至终的“连环”悬念,引导读者非要走到终点不可,因此颇具吸引力。
  风格迥异,手法纯熟。创作风格的多样化使作者的叙述角度灵活多变,而带给读者的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阅读享受。譬如蔚小建的《刀走偏锋》以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访印尼参加万隆国际会议为时代背景,所设计的故事情节构成逻辑缜密,悬念环生,因此具备了吸引读者读下去的艺术内驱力。此外,作者还巧妙运用故事节奏松紧缓急的微妙变化,使作品的层次感极为鲜明,显示了作者对故事情节发展的高超掌控能力。
  价值体现,励志感人。法制文学原创作品不仅融社会生活、法制建设、人文精神于一体,同时兼备启发性、参与性和娱乐性,作者以非常宝贵的社会责任感,在这种被称为益智文学的解谜框架里通过跌宕的情节、生动的故事,给予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正义与邪恶、生与死的揭示,对人生所处的各种环境尤其是困境下的生命思考作出警示。这些在本届大赛徐向林的《机关算尽》、冉利敏的《红月亮》、有令峻的《狗咬耗子》、刘远玲的《打工女》等多部作品都有体现。
  纪实文学,异军突起。本届大赛纪实文学类获奖作者有30人,征集作品更多达546部。它无疑印证了法治纪实文学写作与传播这一特殊的社会行为所承载的社会思想启蒙责任。法治纪实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预警”方式,除了要充分反映和记录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法治进程和历史事件等,也应注重拓展题材空间,以创作出具有先进思想性和现实意义的优秀作品,使其在题旨价值、叙事形式等方面彰显活力和张力。值得一提的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前卫》杂志在这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并为大赛纪实文学类评奖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拂却烟寒雪  捎来法华香
  诚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本届大赛参赛作品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题材与创作成果的不平衡。法治生活本身是社会生活矛盾高度集中和尖锐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牵连着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带有强烈的震撼力和鲜明的倾向性。因此,法制文学的创作理应裹挟着法治生活中的风云雷电,以其最迅疾果敢的光能和扣人心弦的节拍,最强有力地影响和干预现实社会生活。
  二、作品的数量与影响力的不平衡。从事法制文学创作的作者众多,但大部分参赛作者的创作还远远地落后于现实生活本身所提供的题材和素材,敢于深刻直面现实的优秀作品还是凤毛麟角。从艺术表现形式来说,不少法制文学作品偏重于情节描写而忽视人物性格的刻画,未能正确把握好美与丑、罪与罚以及角色冲突与人性矛盾的转换关系。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时下创作中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即要么刻意追求空灵高雅,距离现实社会太远;要么与生活贴得太近,写得太实,近乎琐碎,缺乏高于生活、引领生活的力量,以至难以在艺术殿堂中展翅翱翔。此外、许多作者对作品语言的艺术性、规范性不够重视,在作品中大量使用未经提炼随意编造的土语、俚语或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法制文学的纯洁性、稳定性和传承性。当然,这些问题的出现,有文学上的原因,也有非文学方面的因素。
  当今文坛犹如社会现象的折影,各种文学观念,各种文学主张,各种风格流派,各种体裁结构的作品,都在竞相生发,争奇斗艳。而读者,作为具有自主意识的文学作品接受主体,无一不在行使着对作品自由选择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领城或流派的文学作品都不可能获得所有读者。
  中国法制文学以原创作品大赛的形式,不断修正着法制文学的创作定位,开掘着自己的优势,坚定不移地走以“文学的形式,承担法律普及、推进依法治国”的道路,为最广大的社会公众服务,为实现“繁荣法治文化 推进依法治国”的崇高目标,不断地做出新的贡献。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