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位置: 首页 》讲话文件 》领导讲话
张文显副会长在“第一届中国法治文化论坛暨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2015学术年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5-12-30   来源:  责任编辑:xzw

在“第一届中国法治文化论坛暨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2015学术年会”上的讲话

2015年12月26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的年会,当然我们现在还是法制文学研究会的年会,首先我代表中国法学会、代表王乐泉会长、陈冀平书记向本次论坛和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论坛征文获奖代表表示热烈祝贺!向全体会议代表和全国法治文化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自2008年成立至今,一直着力于明确职责定位,服务法治建设,扎扎实实的开展了许多活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研究会主动适应新形势、新需要,将原来的“法制文学研究会”更名为“法治文化研究会”,拓展了研究领域,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主要有这些方面,比如,在加强法治文化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研究会积极组织政法系统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经过一年半的努力,编辑出版了《中国法治文化概论》。这本书成为我国法治文化理论学术研究的精品力作;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填补了法治文化研究的一项空白。在搭建法治文化交流平台方面,研究会创办了《中国法治文化》月刊,迄今已连续出版了12辑,刊发作品达到一百多万字,其中发表学术类论文53篇,建言性文章17篇,各地法治文化建设、实践经验报告27篇,成为法治文化传播的重要的宣传阵地。在创新法治文化社会服务方面,研究会举办的“法治书画普法万里行”、“年度法治文学精选”等活动,将法律知识融入到书画、小说、纪实文学等艺术形式当中,别开生面地开展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反响。可以说,法治文化研究会,已经成为我国法治文化研究和宣传领域一支充满活力、务实创新、成果丰硕的骨干力量。

  法治文化的建设,一直是我们国家法治建设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我们都知道,完整意义的法治,是包括三个方面,就是法律制度、法治体制和法治文化。法律制度是法治的前提,由法律规范、法律体系构成;法治体制就是法治的物质载体,包括了立法体制和机构、执法体制和机构、司法体制和机构,还有法律职业共同体;那么,法治文化包括了法治概念、法治观念、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价值观、法治理论、法治习惯、法治行为模式,等等。所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在制度完备、体制创新和文化建设方面共同推进、协调发展。那么,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法治文化建设显得更加突出,也面临着空前繁荣和发展的历史机遇。希望我们法治文化研究会紧密围绕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夯实基础,开拓创新,研究、宣传和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文化建设当中继续建功立业。

  借这个机会,我代表中国法学会党组对法治文化研究会的工作提几点希望、建议和要求:

  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坚定的践行者、守卫者、弘扬者。法治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根本要求。法治文化研究会作为跨领域的研究组织,人员广泛,思想活跃,尤其要增强政治定力,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站稳立场,头脑清晰,才能明辨是非,不至于发出错误的声音,误导社会群众。法治文化工作者要做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坚定的振兴者、守护者,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贯穿于研究会工作的始终,贯彻到所有的方面,坚决抵制各种错误的思潮侵袭和影响,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文化指引和正能量。在法治文化研究和创作中,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正确的创作态度,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

  二要进一步明确研究会的职责定位,从法治文化的专业视角为法治中国建设出谋划策。法治文化研究会作为一个跨专业、跨学科的研究会,可以从社会、历史、艺术等更加广阔的角度,来观察剖析法治实践的规律和经验,这是研究会的一个独特优势。希望法治文化研究会进一步明确定位,发挥优势,凝练主攻方向,突出学术性和专业性。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法治文化研究会的首要的工作任务。一方面,法治文化研究会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形成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理论体系框架。我看我们宣义会长策划的这本《中国法治文化概论》,就是探索法治文化理论体系的一个很好的尝试;从法治文化的角度,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实践基础和规律,分析法治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和解决对策。另一方面,法治文化研究会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现代性转换,对世界优秀法治文化成果也要注重驾驭、借鉴和吸收。通过传承、借鉴,来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研究会开展活动,一定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要将研究会的法治文化研究与生动丰富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在五中全会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为深化立法体制改革、执法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法治领域的重大改革,营造更加良好的法治氛围,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自信。

  我也注意到,我们这次会议是以“法治文化和廉政建设”为主题,这个主题十分契合当前的形势和需要,尤其是今年十月,党中央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这样的背景下,法治文化研究会及时跟进,从法治文化的角度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开展专题研究,从廉政法律制度建设和廉政文化教育等方面,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理论支支撑,非常及时。我相信这次年会的成果,一定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起到有力的文化促进作用。

  三要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广泛吸纳本领域的领军人物,带好队伍,出好作品。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强调了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强调要发挥群团组织的人才资源作用,要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研究会更名为“法治文化研究会”之后,比原来的研究领域更加广泛,那么,要利用换届的机会,把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和优秀人才更多的吸纳进来,广泛凝聚全国法治文化工作者的智慧,真正打造出一支能够代表国家队水准的研究队伍。

  今年6月,中央印发了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再次强调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建设法治工作队伍,选拔社会主义法治职业人才。法治文化工作者也是法治人才队伍的组成部分,也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构成。习总书记在四中全会上对法治队伍做了一个新的阐述,除了我们传统上说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之外,把政府立法机关和执法机关,还有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者,都纳入到法治队伍当中。所以,我们也要按照五个过硬的标准,抓好研究会队伍建设。人才是法治文化研究会创造力的源泉,拥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工作热情饱满的优秀队伍,研究会才有活力,才能出成绩,才能有更加光明的前途。

  四要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提升法治文化研究成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价值。中国法学会所属研究会既是常规的学术团体,又是中国法学会智库群的组成部分,所以要从这两个方面推进研究会体制机制创新。这个月月初,中央领导同志在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会议上指示,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要选好首席专家,建设好研究队伍,形成开放竞争流动的人才机制;要创新智库内部治理、完善制度建设、激发智库活力,加快形成灵活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要加强智库与决策部门的沟通联系,搭建常态化的互动平台。我想这些指示,都是研究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要求。研究会开展活动,要做到质和量并重,不断提升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键是要做到三点:一是要求真务实,发现、探索、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全局性的真知灼见,实现理论创新;二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党的要求出发,用我们的成果来推动制度创新;三是要兼容并蓄,百花齐放,形成一个学术民主、思想自由、互相认同、互相尊重的研究局面。

  同志们,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在经济新常态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驱动下,也是在互联网+的支撑下,中国法治快速地进入了新常态。中国法治新常态,可以从六个关键词来概括:全面推进,全民推进,协调发展,加快建设,转型升级,国际国内互动,等等。希望研究会抓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法治新常态的历史机遇,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激发创作热情,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法治文化研究,引领中国法治新常态,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出我们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以上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谢谢大家!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