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16 来源:贵州省法学会 责任编辑:att2014
10月11日,贵州省法学会、贵州日报共同举办座谈会,围绕我省法学法律界贯彻落实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进行座谈。省社科院院长、省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吴大华,贵州日报《法治贵州》周刊总监、高级编辑罗华山以及省法院、省检察院、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学院、清镇市环保法庭的10余位法学法律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座谈会由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徐文山主持。
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推动贵州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一份纲领性文件,提出了贵州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总体要求、战略定位、目标方向、重点任务、实施路途等重大问题,是我省做好改革发展顶层设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
吴大华指出,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示范区过程中,要把握好党的领导和依法治省的关系,把握好法治政府、法治市场、法治社会建设的关系,把握好“蓝图”与“施工图”的关系,坚持正确方向、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改革创新,努力开展“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创新试验”新局面。《方案》既是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又是一份生态文明法治宣言,标志着中国生态文明从“人治”到“有法可依”再到“良法善治”的法治进程,也标志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巨大引擎再次轰响!下一步要细化工作举措,配套制定相关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把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小平认为,《方案》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贵州带来了新的机遇。从法治建设的角度看《方案》的实施,她建议,要对法律实施效果进行“回头看”,进一步加强法律实施效果的评估评价工作;要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加强新近立法与以前的“良法”相衔接;要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关注,实现农村与城市共享发展;要重视舆论导向,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包运成认为,《方案》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强化法治对贵州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保障,即要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制度,完善生态文明执法体制,强化联合执法、交叉执法力度,强化对生态文明建设执法的监督,强化司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保护,对生态文明建设分别采取民事、行政和刑事司法保护,建立健全恢复性司法保护机制。
贵州财经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韩敏霞认为,《方案》的指引非常具体,当前的一个首要作务是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一、建立科学立法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地方性法规的立、改、废工作,构建省级绿色法规体系。二、完善生态保护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建立权威统一的环境执法机构,实施跨区域、跨流域联合执法、交叉执法。三、推进绿色绩效考核机制,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提高评价考核刚性,建立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指挥棒”。四、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贵阳学院法学院院长、教授、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蜀黔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的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严格的制度建设和保障。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贯彻落实《方案》精神,一是用科学的理念指导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二是用法律的手段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用法律的力量维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三是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和权利意识,发挥民事法律制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四是加强执法检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法制化和常态化。
省高院环境资源庭庭长罗朝国,省检察院生态保护处处长胡晓,清镇市法院环境保护庭庭长罗光黔等实务部门的同志围绕环境公益诉讼、生态修复性司法理念、环境资源审判改革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很好对策建议。
最后,徐文山作了总结。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贵州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方案》就是贵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现实体现。各位专家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共议《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说明我省法学法律界关心国家政治生活,关注贵州改革发展,围绕大局执着开展法学研究的大局意识、问题意识已蔚然成风。他要求,一是全省法学法律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方案》,对《方案》中提出的要求、措施做深入研究,提出更加细化的对策建议,为更好地营造贵州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法治环境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二是省法学会要以贯彻落实《方案》为契机,在现有的专家智库的基础上,将那些热衷服务于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学法律专家纳入智库,为我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献计献策。三是全省法学法律界的专家学者要以敏感敏锐的态度,善于发现和分析我省各地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同时及时总结提炼各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好的经验好的做法,用于进一步指导全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贵州日报》等媒体记者参加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