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位置: 首页 》地方法学会典型经验巡礼
成都市新津县法学会经验材料

时间:2018-05-04   来源:  责任编辑:fml

  近些年来,新津按照基层法学会“实体化、实战化”建设要求,立足本地实际理清建设思路,全力推进法学会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省、市法学会相关领导多次到新津调研,省内外兄弟单位多次到新津考察学习,第三届四川省“治蜀兴川”法治论坛(成都)在新津成功举办。

  一、立足实体化,全面加强组织建设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法学会建设工作,将法学会建设作为“法治新津”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依法治县工作大局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县委政法委将法学会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法学会作为县级政法机关的重要组成,享有与其他政法机关的同等地位。

  (二)强化保障,狠抓落实。县委政法委不等不靠,在办公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为法学会调剂了两间办公室,配备了办公设备,把本单位3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择优调配到法学会工作岗位上来,落实了每年20万元的工作经费,确保了有场地办公、有人员干事、有经费保障,实现了常态化运转。

  (三)建强组织,健全体系。根据《中国法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副会长和会长,同时严把会员入会关,保证会员质量,会员数量从建会初的42名壮大到目前的222名,成为全县的“法学法律人才库”和全县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实践者和爱好者之家。全力加强党的建设,根据会员队伍不断壮大的实际,先后建立党支部、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确保了法学会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二、立足专业化,深入推进学术研究

  (一)加强法学研究,扩大专业影响。结合会员的特点和专长,将会员划分为四个课题组,围绕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司法改革等重点工作开展法学研究,特别是抓住一批影响大、涉及面广、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会员开展联合攻关、共同研讨,先后形成了30余篇质量较高的研究成果。同时创刊出版《新津法学》专刊,加强研究成果的展示、发布、推广和应用,向各个层面赠阅,有效扩大了法学会专业影响。

  (二)主动融入发展,发挥专业优势。主动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当好县委、县政府的法律顾问和参谋助手。紧紧围绕天府新区南区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出现的涉法问题,先后组织开展专题研究40余次,为重大项目主体提供法律服务70余次,帮助协调解决法律问题20余个。主动参与信访维稳部门开展的涉稳遗留问题攻坚克难专项行动30余次,组织会员开展依法妥善处置研究,为化解遗留问题提供法律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先后组织会员90余人次,协助相关部门加强民生重大法治问题的研究,为依法保障民生献计献策。

  (三)强化自身建设,提升专业水平。始终坚持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提高法学会的影响力、向心力和专业水平的重要举措来抓,组织广大会员主动融入“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四对照四提升”专题教育等活动,大力加强会员的思想作风建设;组织会员积极参加上级法学会、政法部门等开展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会员的业务能力水平;常态化组织会员开展学术交流、研讨等活动,为会员学习提高、展示才华、加强交流创造机会,始终保持学会的生机活力。

  三、立足实战化,联动融合服务基层

  (一)融入“三大体系”建设,积极参与顶层设计。组织会员积极参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顶层设计,协助县委、县政府构建并实施了“1N34”基层社会治理体系、“2439”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456”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等基层治理“三大体系”,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法学保障,探索出一条具有新津特色、完整清晰、务实管用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路径。

  (二)融入“三级中心”建设,搭建联动融合载体。县法学会各会员单位坚持“大联动、微治理”理念和“县级综治中心抓总、镇级综治中心联动、村级综治中心落地”的思路,构建完善了覆盖全域的县、镇、村三级综合治理平台,使法学会及成员单位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有平台、有落点,履责有阵地、有支撑,既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又方便了广大群众,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探索“互联网+”,法治触角延伸家庭。县法学会及各会员单位依托信息技术拓宽治理手段和治理渠道,探索“互联网+依法治理”新模式,将“家庭律师”、法制宣传等内容加载进“雪亮工程”电视和手机平台;在基层全面推广“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促进民间纠纷由政府“指定调”变为群众“自选调”;推行APP信息收集推送系统,引导群众积极发现上报问题信息,定期推送 “新哥说法”“津姐讲法”等特色专栏,有效推动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和法治服务信息化、智慧化和现代化。

  (四)创新服务形式,法治促进社会和谐。县法学会及各会员单位立足实际、主动作为,优化载体、创新实践,组织会员在基层建立了“杨三哥工作室”“连心茶馆”等一批个性化特色调解组织,全面推行“乡贤调解”;利用茶馆这一传统民俗阵地开展以案说法,普及法律知识,收集社情民意,全面推行“茶馆说法”;组织会员常态深入基层调解矛盾纠纷,进行法治诊断,全面推行“法治诊所”;常态组织法律志愿者深入基层,与群众“摆龙门阵”,全面推行“廊桥夜话”,全县法学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呈现出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