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21 来源:会员部 责任编辑:admin
导语:
年度立项课题87项,其中重点课题40项,一般课题47项。举办了以“浙江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美丽浙江’与生态文明法制保障”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与法治保障”为主题的3场“浙江青年法学沙龙”。举办法制宣传报告会24场,直接听众8500余人。举办首届“浙江法治大讲堂”。市级法学会建设纳入“2013年度市委政法委工作目标考核”,细化了市级法学会建设考评标准,县级法学会已达21个。新发展个人会员822人,总数已达9478人。
浙江省法学会2013年度综合工作报告
第一部分:2013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浙江省法学会在中国法学会的有力指导、省委政法委的直接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立足浙江,结合自身优势,发挥职能作用,在把握导向、深化研究、宣传交流和组织建设等方面有了新突破,取得了新成效。
一、在把握导向、注重引领上取得新成效
一是以上级指示精神统一思想。召开常务理事会、理事扩大会议和领导干部读书会及一系列工作会议,配合中国法学会召开全国地市级法学会干部培训班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法学会工作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以及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二是以明确任务要求指导工作。及时制定印发《全省法学会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新时期进一步繁荣法学研究的意见》和《省法学会2013年工作要点》,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三是以组织开展学术活动引领方向。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研究制定年度法学研究重点方向和活动计划,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政法重点任务,组织课题申报和立项,举办论坛、研讨会、沙龙等活动,开展征文活动和论文评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倡导“把文章写在浙江大地上”,进一步提升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建设的贡献率。
二、在深化研究、转化应用上取得新成效
一是研究主题重实用。通过领会党委政府重大会议精神、研究政府工作报告和重大决策部署,掌握中央、省委的工作中心和法治建设要求;召开合作机制联席会议,了解相关部门研究重点和合作意向;走访部分高校、实务部门和市县进行实地调研,摸清社会法治实践的基本需求,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咨询评议的作用,立足党的十八大精神、四大国家战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长三角区域协调、我省地方特色和优势学科资源等六大领域,重点选取了海洋经济发展法治保障、温州金融改革法治保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枫桥经验”与现代法治研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等21项紧贴中心、大局、民生的研究主题,积极整合资源,聚集研究力量,开展应用对策研究。
二是研究形式重多样。组织课题研究。共收到申报材料144份,比上年增加50%。经学术委员会评审,确定年度立项课题87项,其中重点课题40项,一般课题47项。举办区域论坛。举办第五届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法治论坛和第四届山区经济发展法治论坛;参与第十届“长三角法学论坛”;参加“地方法学会工作论坛”,以“法学研究服务法治中国的浙江样本”为题介绍了我省的具体做法。组织学术研讨。围绕涉法舆论热点问题,组织召开“司法纠错”研讨会,提出防止错案发生的对策建议,正面引导社会舆论;召开浙江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研讨会,深入探讨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重点领域,提出我省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方面的重点任务和具体推进措施;共同召开纪念“枫桥经验”50周年座谈会,协助编辑完成《枫桥经验在浙江》一书。开展年会研究。全年共有刑法、民法、宪法与地方立法等20多个研究会召开了年会,其中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举办全国知识产权法学会年会,浙籍法学家研究会年会邀请了江平、陈光中、高铭暄、应松年四位法学泰斗作主题演讲,法律文化研究会协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扩大学术影响,打造浙江品牌。举办法学沙龙。举办了以“浙江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美丽浙江’与生态文明法制保障”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与法治保障”为主题的3场“浙江青年法学沙龙”活动,约12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讨论,提出对策建议。
三是研究成果重多元。发挥优势出成果。与上海市法学会签订法学研究合作机制备忘录,积极发挥人才和专业优势,组织和参与各类论坛、研讨会以及年会29场,参与研讨人数2300余人,交流论文2000多篇,编辑论文集20多册,完成往年课题61项,部分成果得到党委政府的肯定。例如,《我省民间借贷引发刑事犯罪的调查分析》和《专业技术设备政府采购领域职务犯罪的调查分析》,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宣传推介出成果。选取优秀稿件编辑成《要报》或《法治内参》,数篇成果得到领导的批示,其中《推进浙江省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对策与建议》、《关于完善我省机动车非现场执法制度的建议》获得省委领导的批示,被有关立法、执行部门采纳。立法论证出成果。受省工商局委托,组织10余名法学专家对《浙江省查处无证无照经营条例》(征求意见稿)进行论证,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得到省工商局的高度评价;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正案)》提出的部分修改意见,被全国人大立法采纳;组织专家起草《温州市民间金融管理条例》,获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正式成为地方性法规。调查研究出成果。受中国法学会委托,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课题开展研究,形成的调研文章得到中国法学会的充分肯定,获得奖励;组织专家赴义乌实地调研,形成《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法治保障论纲》调研成果,为义乌市深化相关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组织专家赴舟山调研,形成《推进舟山自由贸易园区法治建设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调研成果,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提供了参考意见。
三、在宣传交流、展示成果上取得新成效
一是“双百”活动有发展。我省2013年“双百”活动以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等主题为宣讲重点,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政领导干部为重点宣讲对象,邀请了江必新、周叶中、游劝荣、薛刚凌、王晨光、王树义、葛洪义等7位省外知名法学家和范忠信、张雪樵、马永双等省内专家学者,采取辅导报告、专题讲座、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宣讲,全年共举办报告会24场,直接受众8500余名。
二是法律服务有深化。积极组织专家参加省科普周法律咨询服务和开展“法律下基层”活动,指导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会员联络组赴杭州社区、浙江农林大学法政学院会员联络组赴临安乡村、省司法厅会员联络组在余杭区银泰百货广场、杭州铁路运输检察院会员联络组到高铁建设施工单位开展法律宣传服务活动,受到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创新载体有亮点。举办法科学生辩论赛。与浙江工商大学共同举办浙江省首届法科大学生法律职业技能竞赛——“振才杯”辩论赛,组织省内19所高校法学院系的学生代表参加比赛,提升法科大学生法律职业素质,努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举办首届“浙江法治大讲堂”。邀请我国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再认识——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视角”的讲座,传播了先进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文化。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推荐会员参加中国法学会访问团;两次组织赴台参访交流团,分别与开南大学法学院、中国文化大学法学院举办“海峡两岸犯罪防治及更生人保护管理”、“海峡两岸社会治安建设暨法治教育”座谈会,促进了浙台两地法学、法律界的了解与合作;自行组团出访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与国外议会、政府、法学教学和实务部门,就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相关制度及其法治化运行进行深入地交流探讨。
四是学术杂志有突破。《法治研究》以建设全国一流法学杂志为目标,努力迈向法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全年共出版12期,编辑增刊2期,发行6万余份,共刊登文章192篇,其中法学名家稿件约占50%。《法治研究》先后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在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公布的期刊转载量排名中,名列国内法学期刊前十位,取得了重大突破。
五是信息宣传有成效。浙江省法学会网站全面更新,设有22个栏目、12个专栏,更新上传各类信息上千条。组建法学会系统通讯员队伍,强化信息工作,扩大宣传效应。全年共编辑《浙江法学动态》6期,印发4000余册;向中国法学会网站、内刊分别报送信息百余条,信息刊发量居全国前三位。密切与中国法学会主管的《民主与法制时报》联系,两次在头版报道了我会法学研究和学会建设的工作经验,并刊发省法学会会长面对面访谈。利用《法制日报》、《浙江法制报》等主流媒体,刊登“中国法学‘浙江现象’引人关注”、“法学研究服务法治中国的浙江样本”等文章,积极宣传介绍我会工作亮点和成效。
四、在夯实基础、推动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一是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强学会班子建设,适时调整了部分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和常务副会长。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省委政法委朱贤良副书记任省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确保了学会领导班子的完整。召开市级法学会组织建设情况通报会,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整改要求和时间表,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省法学会会长王辉忠专门作出批示,要求认真抓好督查落实,推动市级法学会建设上新台阶。将市级法学会建设纳入“2013年度市委政法委工作目标考核”,细化了市级法学会建设考评标准;加大对市级法学会性质定位确认的指导,宁波、温州两市法学会被市编委认定为群众团体,免于民政社团登记。指导嘉兴、富阳、鹿城和嵊泗等市县法学会完成换届工作;推动绍兴、越城、嵊州、新昌、永嘉、泰顺、苍南、鄞州、长兴等9个县(市、区)成立法学会。目前,我省县级法学会已达21个。
二是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积极发展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会组织,依托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成立竞争法学研究会,依托浙江农林大学法政学院筹建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针对研究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专业研究会建设方案,着手调整和整顿研究会组织,推动研究会健康发展。加大会员发展力度,今年新发展个人会员822人,总数已达9478人;大力推进以专业研究会成员为基础、以省内主要学科带头人和部分实务部门专家为主干、以国内知名浙籍法学家为核心的“浙江省法学人才库”建设,积极推动市级法学会建设法学法律人才库,与省级立法、司法、执法部门建立人才库共享机制,为更好发挥“专家库”、“智囊团”作用奠定基础。
三是自身建设进一步规范。切实加强法学会机关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组织学习,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找准“四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召开党组、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确定重点整改项目,提出改进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15条整改措施,通过教育实践努力形成“纪律更严、风气更正、业务更精、工作更实”的优良作风。加强学会党组织建设,实施党组例会制度和党组成员分工负责制,完成机关党总支换届,以机关部室为单位成立党支部,落实部门负责人“一岗双责”制度。加强机关管理制度建设,规范业务指导行为,全年制定和完善了《秘书长联席会议制度》、《“浙江青年法学沙龙”活动规程》等各类业务规程、工作机制、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30余项,有效保证机关工作规范运行。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工作指导上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市县学会工作指导偏重宏观,布置任务、提要求多,帮助解决具体问题较少,对研究会的指导、管理针对性不强,如何调动工作积极性办法不多;对法学研究的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强调不够,推动成果转化应用的力度不大,法学会的职能作用发挥还不够。我们要把解决这些问题作为今后工作重点,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加以改进。
第二部分:2014年工作思路
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新年度中心工作,结合中国法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精神,按照省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2014年省法学会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遵循“领会精神,找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一主线,以“法学研究新成果,助推法治浙江建设,努力提高在服务大局中的贡献率”为目标,着重围绕“把导向、抓科研、增效能、促发展、聚合力”五大任务,着力推进学会建设和法学研究繁荣发展,努力在提升研究质量、增强队伍能力、完善体制机制、发挥职能作用和巩固自身建设上有新提高。
一是认清形势把导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准确把握世情、国情、省情、社情,通过文件、工作会议、读书会、座谈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精神,发挥学会的组织引领作用,把牢法学研究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立足实践、服务实践的研究导向,倡导和弘扬求真务实的治学导向。
二是突出重点抓科研。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根据我省实践需求和研究优势,突出坚持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研究并举,参与立法论证与总结法治经验并举,平台展示成果与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并举。通过课题、研讨会、论坛、年会等形式,立足宏大叙事、国家发展战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地方特色、区域协调和学科资源,在鼓励、支持开展全方位研究的同时,重点在“法治中国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上下功夫,聚焦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社会治理创新、法治政府建设、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机制以及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等政法重点工作,组织开展深入持久地研究,务求取得实效。
三是深化改革增效能。在连续开展制度建设年、规范运行年活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展以深化改革、提能增效为目标的改革增效年活动,通过深入调研和听取意见,制定出台党组成员分工负责制、学术委员会改革意见、市级法学会全面建设意见、研究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意见、课题管理体制改革意见、机关内部考核办法改革意见,进一步扩大学会影响力辐射力,进一步加强机关内部的管理力,进一步提升职能处室的指导力,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执行力。
四是统筹兼顾促发展。在狠抓法学研究主业的同时,统筹兼顾法制宣传、学术阵地、对外交流、组织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力求学会工作全面扎实推进,取得整体效果。举办“双百”法治宣讲活动,着力在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开展送法下乡、进社区等活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推进《法治研究》杂志核心期刊建设;充分发挥学会网站、内刊和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开展对外法学交流,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开展市级法学会工作考核,加强规范化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整合研究力量,完善研究会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加强会员队伍建设,出台团体会员(联络组)管理办法,推进“法学专家库”建设;加强学会自身建设,精心筹备省法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各项准备工作,总结过去,谋划未来,确保学会换届顺利成功。
五是营造文化聚合力。大力倡导做人要真诚,做事要认真,做学问要严谨的价值认同。充分发挥党组、党总支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常谈心、常关心,了解掌握机关干部的思想动态,及时化解矛盾和解决实际问题,努力营造心齐气顺聚合力的机关氛围;倡导勤学习、善谋划、能干事,着力提高机关干部的履职能力,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督促后进,激发和调动机关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形成你追我赶的健康风气,以此来检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