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1-26 来源:会员部 责任编辑:att2014
2015年,上海市法学会在中国法学会的指导下、市委政法委的领导下,团结、引领全市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深入学习贯彻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一)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上来,通过召开理事会、座谈会、专题报告会,举办论坛,发表文章,拍摄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认真贯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和全国地方法学会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坚持“团结、引领、服务”工作方针,把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真正团结起来,凝聚成一支推动上海法治建设的强大队伍。
二、组织推动法学研究和培养优秀人才成果丰硕
(一)全力办好重点论坛。以“台胞投资权益保障法律问题”为主题,学会和台湾两岸经贸交流权益促进会在上海共同举办了“第十五届沪台经贸法律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以“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创新与法治”为主题,学会与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共同举办了“2015上海企业法治论坛”。以“国际航运中心和‘一带一路’建设”为主题,学会和华东政法大学共同举办了“2015上海航运法治论坛”。以“大数据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为主题,学会、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上海开放大学共同举办了2015年法律实务专场。以“金融风险防范与处置法律制度----新常态、新秩序、新规则”为主题,学会和复旦大学共同举办了“2015年上海金融法治论坛”。由中国法学会指导,学会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法学会共同主办了以“长三角区域依法治水研究”为主题的第十二届“长三角法学论坛”。与北京、天津、重庆市法学会在北京共同召开了以“直辖市法治建设”为主题的第五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以“自贸区扩围的法治保障”为主题,学会和上海财经大学共同举办了第二届中国自贸区法治论坛。学会还创办了“城市公共安全法治保障”系列研讨,分别以“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公民权利义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政府责任”、“公共安全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社会协同”、“食品安全全程管控的法律问题”、“大数据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和“防控恐怖活动的法律问题研究”为主题,召开6场专题会,取得良好成效。
(二)积极指导或合作开展研讨交流。全年,学会指导或合作开展多场研讨活动,如学会和市高级人民法院、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金融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黄浦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召开了“普惠金融与法治化进程中的P2P”高峰论坛;学会和黄浦区人民法院共同组织召开了“经济适用房相关疑难法律问题研讨会”;学会和市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市高级人民法院等多家单位合作指导“未成年人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研讨会;以“进一步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权益保护制度创新暨完善上海自贸试验区商事争议多元化解决机制”为主题,学会和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共同举办了首届东方法治论坛;学会和市检察院、市教委、市妇联、浦东新区检察院共同举办了“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学会和上海市美学学会、上海市伦理学学会、华东政法大学文学院,在上海松江大学城举办了主题为“艺术与法律中的性”学术研讨会。通过组织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进一步加强、深化了学会与院校、实务部门和其他学会的联系,对相关问题的研讨形成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推动理论研究和法治实践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继续推进青年法学沙龙。学会主办、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承办,以“《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的立法完善”为主题,举办了第38次青年法学沙龙。与上海政法学院合办,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加强研究会新型智库建设探讨 ”为主题,举办了第39次青年法学沙龙。
(四)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全年共开展各类课题研究31项,其中市哲社规划课题7项,招投标课题19项,委托课题3项、合作课题2项。市哲社规划系列课题方面,学会组织申报的“全面推进法治上海建设研究” 7个子课题全部获准立项,这是自2012年开展市哲社规划系列课题组织申报工作以来,学会组织的团队首次实现100%的中标率。目前,各子课题组正在抓紧课题收尾工作,年内提交最终成果。招投标课题方面,经过广泛发动,今年共收到理论法学研究课题申报表38份,应用法学研究课题申报表29份,最终确定8个理论法学研究课题和11个应用法学研究课题,年底提交课题最终成果。委托课题方面,根据市委政法委领导的要求,委托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开展《司法公信力第三方评估研究》,目前该课题已经基本完成。受中国法学会委托,组织开展《市场与宏观调控法治化研究》,课题已立项,正全面启动相关调研工作。根据中国法学会要求和第十二届长三角法学论坛筹备会纪要所确定的安排,委托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承担“水污染治理的社会参与”课题研究,课题已立项,正全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合作课题方面,根据中央政法委的要求,经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同意,由学会和市委政法委政治部联合组成课题组,开展了“司法体制改革中的政法队伍建设问题”课题研究,目前已进入结项阶段。与市农委合作开展了《农村集体经济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分别报送中国法学会、中农办、农业部、市委政法委,中农办副主任韩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分别对课题成果作出了批示。
(五)加强书刊出版工作。《东方法学》进一步在较高水平上平稳发展,成功入选全国检察系统《权威、知名报刊名录》,继续成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上海法学研究》不断完善审稿、编校流程,严把质量关,全年按期编辑出版6期。《上海法学文库》资助出版4本专著。《上海法学专报》全年共编发14期,其中被中国法学会《要报》转载2期,被省部级领导批示1期。
(六)积极参与立法咨询论证。全年完成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政府法制办就《反家庭暴力法(草案)》、《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修正案(草案)》、《上海市绿化条例修正案(草案)》、《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权益保护规定(草案)》、《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草案)》等相关立法征询意见的有关工作。
(七)全力组织开展第六届“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评选。本届评选得到了全市各法学院校、科研机构、法律实务部门、下属各研究会及区级法学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经各单位组织申报,共有45名候选人进入参评程序。经两轮现场实名投票和现场面试,并报市委政法委同意,最终评选出10位同志当选为第六届“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
三、大力加强法学会的组织建设
(一)全面加强研究会建设。一是继续扩大研究阵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实践的需要,指导成立了欧盟法研究会、财富管理法治研究中心、破产法研究会、海洋法治研究会等4个研究会,目前学会下属研究会已增至42个。二是督促、指导研究会换届。年内,金融法研究会、诉讼法研究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会等10个研究会完成换届工作。三是定期召开研究会工作会议,对研究会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四是研发学会“研究会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研究会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五是评选研究会“优秀秘书长”。对近年来在研究会工作中辛勤耕耘、成绩突出的8个研究会的秘书长或副秘书长予以表彰,以激励更多研究会秘书长学习先进、甘于奉献,形成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六是积极推动研究会开展学术活动,全年42个研究会共开展各类活动近120余次。
(二)积极推进区县法学会建设。根据中央政法委和中国法学会的要求,认真贯彻《中国法学会关于加强市县法学会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区县法学会工作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强区县法学会工作调研。学会领导带队前往各区县进行走访和调研,摸清各区县法律资源分布和配置情况,从总体上深化了对法学会工作规律的认识和做好新形势下区县法学会工作的思考。二是积极稳妥成立新的区县法学会。经过多方努力,在崇明县和嘉定区两个条件较为成熟的区县成立了法学会。三是已成立区县法学会围绕“三个服务”做文章,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浦东新区法学会承办了市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换届会议暨2014年年会;积极组织会员申报第六届“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评选活动。松江区法学会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推进学术研讨、课题研究、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等工作,收效良好。
(三)扎实做好会员服务工作。一是个人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推进。认真进行会员重新登记,及时完成中国法学会新会员信息系统的会员信息导入、维护等工作。严格按照中国法学会会员信息管理系统要求填报信息,90%的会员在入会申请中填写并提交学术成果信息,为学会更好地发现人才、培养新秀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团体会员稳步发展。新发展上海何爱琴律师事务所、上海致格律师事务所、上海城开律师事务所、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等5家,团体会员总数达到12家。三是积极开展“会员之声”活动。全年围绕“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银行独立保函欺诈法律问题研究”、“环保法治与雾霾治理”、“合同诈骗犯罪问题研究”、“新常态下保险行业合法权益保护”等内容举办6期,受到广大会员的欢迎。四是有效组织部分团体会员单位开展基层法律服务活动。针对社区居民的法律服务需求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五是成功举办第二届“会员杯”摄影大赛。本次大赛以“法治中国、和谐世界”为主题,共收到来自各大法学院校,法院、检察、公安、司法系统以及有关部门提交的参赛作品1369幅。经大赛评委会办公室初评、专家复评和评委会终审,共产生获奖作品70幅。赛后,还举办了颁奖仪式暨法治文化建设沙龙。六是定期召开会员联络员和团体会员工作座谈会。年中和年末分别召开了两次工作座谈会,通报了中国法学会会员工作座谈会的精神和学会工作安排,并就学会工作广泛听取了意见和建议。
四、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
(一)坚持高标准办好“上海法学讲坛”。将“上海法学讲坛”作为“双百”活动常态化的重要活动平台,先后举办7场,邀请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研究会会长张卫平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所长殷啸虎教授,原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何勤华教授,复旦大学法学院章武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杨力教授等专家学者紧紧围绕全局部署和中心工作,聚焦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法律问题,分别以“学习领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学习宣讲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民诉法司法解释重点解读”、“提升运用法治思维能力的路径与方式”、“东京审判的伟大贡献和若干遗憾”、“民事诉讼庭审制度改革”、“科创中心与法治保障”等内容为主题,举办专题讲座。
(二)开辟“上海法学讲坛”专栏。与《上海法治报》合作,开辟“上海法学讲坛”专栏,打造了“现场版”和“平面版”相结合的法治宣传新路径。专栏开创以来,除了将讲坛的内容通过平面媒体加以扩大宣传外,学会还组织了学界领军人物和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对时事热点问题从法学专业视角进行评析和解读,专栏先后刊发了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季卫东教授的《股市风波之后的法治反思》、上海财经大学郑少华教授的《中国自贸区的制度变革与法治探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倪受彬教授的《法治中国没有旁观者》、华东政法大学刘晓红教授《金砖国家间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的构建》等十多篇专家学者署名文章,集中反映了本市法学、法律界的法学名家对“繁荣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国”的精辟阐述和独到见解。专栏开辟以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法律读库、思想潮等诸多的公众微信号纷纷转发,获得了较高的点击率,扩大了讲坛的读者面,收到了良好的普法宣传效果。
(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法治报”公众号、“律新社”、“上海法治声音”等多家微信平台的合作,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宣传学会重大活动与重点工作,收到良好效果。其中,“上海法治声音”独家专访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引起上海法学、法律界的高度关注。“上海法治报”公众号配合第六届“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评选录制的宣传视频和采取的宣传攻势,有效扩大了评选活动的公众知晓度和社会美誉度。
(四)开通“上海市法学会多媒体系统”。借助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学会的组织框架、工作情况,成为学会对外展示形象的新平台。
(五)继续办好学会网站。不断充实内容,提高网站的时效性和影响力,全年学会网站发布法学研究和学会活动信息1800多条,浏览量突破200万人次。
(六)充分发挥短信平台的作用。一年来,围绕学会中心工作,发送活动信息近百条,覆盖40万余人次。
五、对外法学交流进一步活跃
(一)积极开展对台交流。应台湾两岸经贸交流权益保障促进会邀请,2次组团赴台围绕“台湾地区司法体制改革有关情况”、“社会治理创新与基层组织建设”和“台胞投资权益保障法律问题”、“两岸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及法治保障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二)认真做好外事接待。根据中国法学会安排,接待了巴巴多斯首席大法官吉布森和中非法律人才交流项目第二期研修班学员,增进了中国与拉美、非洲对彼此法治建设的认识。
(三)开展有实质内容的外事活动。协助市委政法委组成专项调研团,赴俄罗斯、英国,对两国司法体制改革进行专项调研。派员参加了中国法学会在法国组织的“司法权合理配置法律制度”专业培训。
(四)积极参与举办国际性研讨活动。根据中国法学会安排,参与举办了中国—拉美法律研讨会暨中国—拉美法律研究中心、中国—拉美法律培训基地成立仪式,第二届东亚—拉美法律论坛,第二届金砖国家法律论坛暨金砖国家法律人才培养基地、金砖国家法律研究院和金砖国家争议解决上海中心揭牌仪式。此外,还和上海交通大学等联合举办了“国际白领犯罪研讨会”等活动。
六、学会机关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切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通过上党课、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能力建设。
(二)认真开展机关廉政建设。根据市纪委驻市委政法委机关纪检组的要求,不断加强学会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职”责任制,保持干部队伍纯洁。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强素质和增活力为着力点,通过多种形式,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学会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劲足的良好氛围。学会机关多名同志获得市有关部门表彰。选送多名同志参加党校学习,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