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位置: 首页 》省级法学会年度工作报告 》2017年省级法学会年度工作报告
河南省法学会2017年综合工作报告

时间:2018-02-01   来源:会员部  责任编辑:att2014

  2017年,河南省法学会在中国法学会的精心指导下,在河南省委和省委政法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和省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团结带领全省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组织开展法学研究、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对外交流等活动,持续加强组织建设,稳步推进法学会改革,整体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现将2017年工作情况及2018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2017年主要工作

  (一)思想政治引领进一步加强。一是成立法学研究行业党委,加强研究会党建工作。今年3月份,省法学会党组报请省委组织部批准,成立法学研究行业党委,实现了法学研究行业党建工作的创新和突破,为强化对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政治引领奠定了组织基础。法学研究行业党委成立之后,扎实推进各研究会的党建工作,目前已率先实现所属42个研究会的党组织全覆盖。同时,注重加强对各研究会党组织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出台《河南省法学研究行业基层党组织管理规定(试行)》,建立研究会党组织与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的协同联动机制,举办河南省法学研究行业党建工作培训班,着力培养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党务工作者队伍。二是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及时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确保中央、省委有关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在法学会系统的贯彻落实。出台《河南省法学会关于加强对法学法律工作者政治引领的指导意见》,严格对论坛主题、研究课题、法治活动选题、刊物和“一网一微一端”等内容的政治审查和把关,明确底线红线,强化责任落实,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不断增强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团结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坚定不移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法学研究取得新成效。一是积极组织全省法学、法律工作者申报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中国法学会2017年度部级课题。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1项重点课题、12项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获批立项。中国法学会项目有10个课题获批立项。二是继续公开发布研究课题。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法治领域重大问题设立研究课题,面向社会公开发布50个“河南省法学研究课题”,每个研究会至少有1个立项课题,基本涵盖法学研究各个领域。三是积极协办第十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共征集论文123篇,报送53篇,有22篇获奖,获奖数量名列中部六省前列。四是组织开展第二届“优秀法学研究成果评选”活动。共征集论文96篇,课题50项,专著20部,充分展示和总结了近年来我省法治建设实践和法学理论研究取得的成就。五是加强成果转化。与省直政法单位、省人大法制委、省政府办建立合作机制,积极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参与法治实践,畅通了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的渠道。通过《成果专报》等形式及时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推荐报送优秀科研成果,共编印《成果专报》18期,其中一期被中国法学会《要报》刊用。关于“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立法研究”的成果,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曹建明检察长批示肯定;《关于中国(河南)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建议》得到省领导的批示肯定;《基层检察院民事执行检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检察系统优秀调研报告。六是积极开展学术研讨。成立研究小组对“航空港经济法治保障”“农村精准扶贫法治保障”等中国法学会重点委托课题进行研讨。举办“第二届法治河南乡村论坛”“第二届法治河南青年论坛”“自由贸易试验区法治建设研讨会”“第五届两岸四地财产法论坛”“第二届医养结合高峰论坛”等活动,围绕法治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讨。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成“河南省第二届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评选活动,评选出9位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进一步完善“河南省法治智库”建设,选聘非法律专业智库专家25名,为我省重大决策、法学研究、法治实践等建言献策。

  (三)法律服务开创新局面。一是深入开展法律服务进基层活动。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省综治办、省普法办、省法学会要求,共举办法治讲座7250多场,开展集中宣传活动6678多次,发放各类宣传品近1632万余份,组织文艺演出1550多场,打造橱窗和固定宣传栏6万多个,提供法律咨询150多万人次。二是扎实推进基层法律服务站建设。经多次调研、论证,省综治办、省普法办、省法学会决定在全省依托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设立法学会法律服务站,建设覆盖全省的基层法律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6月19日,省综治办、省普法办、省法学会在许昌联合召开全省基层法律服务站建设推进会,对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截至目前,全省2456个乡镇(街道)法律服务站全部成立,48488个社区全部设立法律服务联络点,已建成覆盖全省的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市、区)三级法律服务体系。三是服务立法工作。受省人大委托,组织起草《河南省老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修改《河南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持续推进《河南省大气污染条例》前期评估工作;召开《民法总则》草案第三稿研讨会,形成书面修改意见上报全国人大并部分被采用;还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河南省水污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等多个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和立法意见在多个地市进行调研。四是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向省委、省政府、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鹤壁、三门峡、商丘、南阳等单位或省辖市推荐法学专家担任法律顾问。省法学会所推荐的河南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成员,认真履职,在全省法官检察官遴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省卫生计生委联合开展“健康中原法治行—法律服务进医院”系列活动,与省综治办、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省普法办共同举办“法律服务进学校”活动,与省工信委联合开展“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法律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四)法治宣传呈现新亮点。一是组织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积极推动“双百”法治宣讲活动进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国家安全观下的反恐态势”“建设法治政府”等主题进行累计举办报告会136场,累计听众达7.9万人。其中,省委理论中心组举办专场报告会1场;省直各单位理论中心组举办29场;各市县举办106场,41场进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十九大召开后,我们还及时举办了10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场报告会,有效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二是扎实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活动。共举办法治讲座6000余场,开展集中宣传活动7000余次,举办模拟法庭750余场,发放各类普法资料817万余份,全省共有47332余名普法志愿者参与了活动,为800余万人提供了普法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三是全面完成《公民与法》杂志改版工作。对《公民与法》(法学版)进行了全面改版,更名为《公民与法》(综合版)。目前,《公民与法》(综合版)杂志已逐步成为全省法学会工作宣传的一个靓丽窗口,成为全省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展示工作成效的重要平台。四是积极探索“互联网+法学会”工作新模式。深入推进全省法学会“一网一微一端”三矩阵建设。目前,河南法学网已完成改版上线运行,“法治中原”微信公众号的栏目和内容也已完成了优化,逐渐形成特色定位和读者阅读粘性。截至目前,法治中原微信公众号的关注粉丝已超过五万人,单篇阅读最高达一万五千余次,日均阅读量五千余次,微博号粉丝一万余人,今日头条客户端累计阅读量达到100万余次,在我省法学法律界中的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五是积极开展青年法学家系列讲座。组织第二届“河南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在河南电视台法治频道《法治讲堂》栏目开展系列讲座,目前正在陆续播出。六是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与省普法办、团省委联合主办河南省青少年自我保护《成长红绿灯》系列活动,计划以未成年人身边的真实案例为素材拍摄100部法治微电影,开展普法教育,强化未成年人的安全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

  (五)对外交流获得新进展。一是积极参加中国法学会学术交流活动。推荐我省会员随中国法学会代表团赴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地参加相关培训。二是承办“庆祝香港回归二十周年法学研讨会”。来自香港、澳门与内地的法学专家和法律实务工作者围绕“香港法治的现在和未来”展开研讨。会议期间,省法学会还组织我省律师界代表与部分香港法学法律专家就“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法律问题进行座谈,进一步促进了豫港两地法律服务业的交流与合作。三是举办第二届“豫台经贸合作与法治保障高峰论坛”。组织豫台两地的法学法律工作者围绕“豫台经贸合作与法律服务”有关问题进行交流,为更好地促进豫台经贸合作、保障台商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法治保障。四是成立“河南省法学会外商商务投资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为全省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同时,举办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律服务论坛,对建设河南自贸试验区和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外商投资环境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五是承办“第二届两岸青年法律交流研修班”,进一步深化与台湾法学法律界的民间学术交流合作。六是与兄弟省(区、市)法学会开展交流。先后有广西、上海、吉林、新疆、陕西、甘肃、山西等省(区、市)法学会来豫考察学习。省法学会也派出考察组分别赴上海、浙江、广东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为更好的开展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六)组织建设展现新面貌。一是继续推进市县法学会规范化建设。出台《市县法学会工作规范》,明确了“有人员、有经费、有场所、有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有机构、有编制、有机制、有成效”的基本目标。二是逐步总结推广试点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召开全省试点工作经验推广会,相继推广了汝州市完善自身建设、永城市参与化解信访积案、修武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试点经验,解决了基层法学会“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市县法学会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三是召开“全省城市法学会工作会议”。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国法学会省(区、市)暨重点城市法学会工作座谈会要求,交流经验、部署任务,推动全省城市法学会工作快速发展。四是加强研究会建设。批准民商法学研究会分设为民法学和商法学两个研究会,督促民商法研究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宪法学研究会、刑事诉讼法研究会召开换届大会,指导农业与农村法治研究会、郑州航空港政策法律研究会召开理事会调整主要领导,同时要求各研究会及时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召开学术年会,结合我省法治建设实际,深入开展学术研究,服务法治实践。五是加强会员服务管理工作。吸纳全省优秀法学法律工作者,不断扩大会员覆盖面。截至目前,我省有中国法学会个人会员43716余名,团体会员也由原来的640个发展为711个,增速超10%。其中党政机关占29.6%,法学工作者占21.5%,政法部门及法律服务工作者占41%,其他占7.9%,会员结构更加合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知识层次和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为便于会员的管理联络,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于6月底建成了省、市、县三级法学会会员联络组。在周口、固始等市县开展会员服务工作试点,探索会员服务方面的经验做法,在全省各地建设会员工作站和联系点,主动探索服务会员新路子。六是加强学习培训力度。承办全国法学会干部培训班,组织我省市县法学会100余名干部同步参加培训。举办河南省法学会“互联网+法学会”培训班,切实提高全省法学会干部的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运维能力。在年内召开的七届二次理事会、全省研究会工作会议、城市法学会工作会议等会议活动中,也都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邀请专家对参会人员进行专题辅导。七是省法学会机关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制订《河南省法学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河南省法学会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方案》,机关党建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举办轮流上党课、警示教育、读书交流、定期谈心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机遇、新任务、新挑战,增强使命感和担当意识,提高服务中心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推动机关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七)启动河南省法学会改革。《中国法学会改革方案》下发后,省法学会立即着手制定我省的改革方案。按照贯彻中央政法委和中国法学会决策部署,强化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贴合我省实际、探求工作规律、改进方式方法,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推动法学会事业长远发展的总体思路,多次征求会领导、机关各部室及部分学科研究会和地方法学会的意见,历经数稿,最终完成了《河南省法学会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该方案已初步征求省委改革办意见,并经会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目前正在征求省委、省政府、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的意见。

  二、2018年工作打算

  2018年,省法学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国法学会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全面推进法学会改革。尽快出台《河南省法学会改革方案》,紧紧围绕“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法治建设、服务法学界法律界、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主线,在全省统筹推进法学会改革,切实提高法学会的“引领力”“凝聚力”“创造力”“协调力”“执行力”,把法学会建设成为思想政治坚定、组织体系健全、运行机制科学、工作方式创新、作风扎实过硬、联系群众密切、更加坚强有力的群团组织。二是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落实政治引领和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政治引领和意识形态工作中作用,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党的事业凝聚更多力量,增进更多认同。三是切实提高法学研究水平。积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发布“河南法学研究课题”,对关系法治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服务法治建设。进一步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充分发挥好研究会的作用,与决策部门、实务部门、教育部门逐步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推动法学研究与司法实践有效对接,切实提高研究会的法学研究和服务实践的能力水平。继续办好法治河南青年论坛、法治河南乡村论坛等活动,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四是持续提升法律服务实效。进一步做实、做深、做细法律服务工作,法律服务站要实现场所建设规范化、服务体系规范化、服务方式规范化,并构建村(社区)、乡镇(街道)、县三级法律服务模式,在调解矛盾、化解纠纷、明理释法、提供援助、服务决策等方面切实发挥作用。扎实推进法律服务进医院、进学校、进企业活动。通过法治巡讲、学术研讨等多种形式,选好活动主题和宣讲内容,有针对性的办好每场活动。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法治智库和各研究会的决策咨询作用,积极服务地方立法,主动参与社会治理,有针对性地组建课题组,就重大法律问题开展专题调研论证,形成专家意见,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五是扩大法治宣传教育影响力。深入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和“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推动“双百”活动进各级党委中心组、进党政机关、进高等院校、进大型企业,推动“基层行”活动覆盖所有县(市、区)。进一步完善“一网一微一端”综合平台,办好《公民与法》(综合版)杂志,充分发挥自有媒体的法治宣传和工作宣传作用,不断扩大其覆盖面和影响力。六是不断完善组织建设。按照《市县法学会工作规范》要求,进一步规范市县两级法学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保障机制建设,切实发挥其在参与创新社会治理、服务基层群众等方面的作用。探索在法学研究新领域筹备成立交通法学、反邪教法治、非公经济法治等研究会,力争使省法学会研究会数量达到45个。加大对各研究会和市县两级法学会党组织的指导,督促其严格落实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提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七是精心打造工作品牌。根据《中国法学会关于加强市县法学会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省法学会试点工作经验,按照“一市一品牌、一县一亮点”的指导思想,力争在部分市县法学会逐渐形成有特色、可复制的工作做法和经验,带动全省法学会工作整体提升,共同开创我省法学会工作新局面。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