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位置: 首页 》讲话文件 》领导讲话
王乐泉会长在第十一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时间:2016-11-18   来源:  责任编辑:elite

 

建立完善网络法治体系

  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中国法学会会长 王乐泉

  (2016年11月18日)

同志们:

  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之际,中国法学会主办的主题为“互联网治理与法治发展”的第十一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首先,我代表中国法学会,向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致以诚挚问候,向论坛主要承办单位国家检察官学院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在今天的开幕式上还要对本届论坛征文获奖作者、第四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获得者及优秀组织单位颁奖,我也向获奖的作者和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国法学青年论坛”是中国法学会创办的面向全国法学青年的高规格、多学科、宽领域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发现、汇聚和培育青年法学法律人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法律制度和法治实践的创新。论坛自创办以来,始终以广大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为本,紧紧围绕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点热点问题,密切联系法学青年思维活跃、善于创造、富于挑战的特点,推出了一大批有创见、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针对性强的对策建议,发现了一大批有潜力、可堪造就的青年才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已经成为联系和汇聚法学青年人才、鼓励创新、奖掖后学的重要阵地,在全国法学界法律界特别是在法学青年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本届论坛确定了“互联网治理与法治发展”的主题,很有意义。一方面,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一系列重大部署的实际举措,是充分发挥法治对引领和规范网络行为的主导性作用,为探索建立完善适应网络时代需求的治理体系和法治体系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网络法治处于法学发展的前沿,而青年人走在时代的前列,这个新兴的学科需要朝气蓬勃的青年学人去开拓建设,富有创造性的青年学人一定可以有所作为,反映了网络法治体系建设和互联网依法治理对法学青年的时代要求。我相信,本次论坛的3000多篇论文及36位青年学子和著名法学家的报告、评议,将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法治中国和数字中国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网络法治建设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关于网络治理和网络法治也提出了很多新论断和新思想,尤其是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世界互联网大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等会议上提出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辩证关系论、网络主权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论、网络技术发展论、网络强国战略论等。这些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网络法治建设的重大意义。

  加强网络法治建设,是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维护我国网络空间主权与网络空间安全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革命正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世界主要国家都把互联网作为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是我国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较大风险隐患,成为各国面临的严峻挑战。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维护我国网络主权与网络安全,必然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进而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加强网络法治建设,是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当前,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新常态环境下的经济新动力,我国相继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等作出了全面部署,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进而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这些重大战略的有效落实以及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互联网依法规范有效运行。

  加快网络法治建设,是推动网络治理法治化、转变社会治理模式与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网络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使得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让网络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助推器,就需要打破现有的信息壁垒、信息化建设滞后等瓶颈,而这些全局性整体性的制度安排必须依靠法治强有力的保障才能实现。近些年来,互联网金融诈骗、电信诈骗等恶性案件频发,必须严密防范和有效打击这些新型网络犯罪,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要努力构建完善的网络法治体系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变革了社会生产方式,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生活。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及其应用模式的不断涌现,网络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不断深化,但同时也引发了无序竞争、网络侵权、网络犯罪等一系列新问题,对网络法治建设提出了重大挑战。与实践需求相比,尤其是与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相比,我国网络法治建设还存在不少的盲点和空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尽快构建完善的网络法治体系。

  一是建立完备的网络法律规范体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明确要求:“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这就要求制定科学的立法规划,全面推进网络立法。《网络安全法》已于本月初审议通过,明确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和数据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相关规定,为切实维护我国网络安全奠定了法制基础。下一步要加快制定电信法、电子商务法、密码法,研究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电子政务法、政府数据开放条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及时修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同时要求完善相关司法解释,推动现有法律延伸适用到网络空间。

  二是形成高效的网络法治实施体系。一方面,要理顺网络执法体制机制,明确执法主体、执法权限、执法标准。推进政府职能整合,着力解决执法权交叉、执法权限模糊等问题;完善优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裁判程序,处理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提高执法效果,形成执法合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执法能力建设。通过执法方式改革与手段创新,建立实时风险监测、预警与预测,推行过程监管,加强各部门信息共享与执法合作,创新执法手段,形成执法合力,严格责任追究机制,切实解决执法不作为等问题。

  三是构建有力的网络法治保障体系。一方面,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法治工作队伍。除了政治立场、职业操守、专业知识培养之外,要加强法治工作队伍网络信息化知识培养与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网络法治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行业自律等社会治理机制,形成网络社会多元治理的机制。加快建立政府引领,企业、社会组织、技术社群、公民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的互联网治理机制。强化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网络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作用。

  四是促进网络法治文化建设。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的良好生态需要亿万民众共同维护,要增强全民网络法治观念,促进网络法治文化建设。要以多种形式开展网络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价值;提倡文明上网、理性上网、公平竞争、合法经营、规范执法,减少或杜绝选择性执法现象;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用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全面树立“网络无边界、法律无死角”观念,提高全社会自觉守法意识。

  五是加强网络法学体系建设。建立网络法学体系,发挥学科建设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要组织力量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为网络法治建设提供科学支撑和法理依据;要根据网络法治实践的需求,完善本专科和研究生教育体系,设置融合法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的网络法学专业或研究方向,创新网络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网络法学师资队伍,以适应应用型网络法治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要充分发挥中国法学会在网络法治领域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中国法学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网络法治研究和青年法律学人培养,通过专业研究会和地方法学会组织了大量的网络法治课题研究、学术活动以及相关立法咨询会,为国家相关法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今年以来,中国法学会先后成立了网络法治研究方阵,举办了中国网络法治30人论坛,包括此次举办的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以及近期筹划改组的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都是促进网络法治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当然,这些努力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中国法学会将进一步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完善学术研究机制和学术激励机制,通过专题论坛、课题资助等机制为青年法学和法律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和成才平台;将进一步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探索网络法学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构建完善的网络法治体系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同志们!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和希望。中国法学青年是中国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的生力军,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力军。希望广大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珍惜和把握历史大好机遇,立足中国现实,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积极投身互联网法治事业和建设网络强国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出智慧和力量!

  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