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9-24 来源:温州市法学会 责任编辑:att2014
温州市法学会换届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凝聚全市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智慧力量,突出抓好护航经济发展、繁荣法学研究、推进法治实践三篇文章,积极探索服务“三改一拆”“五水共治”、金融改革、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等中心工作,重“服务”、强“管理”、拓“组织”、建“机制”,努力把学会打造成党委政府的“智囊团”、经济发展的“护航员”、法学研究的“生力军”、法学会员的“娘家人”,求真务实、创新工作,为深化“平安温州”“法治温州”建设、加快推进我市赶超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强化机遇意识,当好法治建设“智囊团”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部署实施,为法治建设带来了春天,也为法学研究、法学会、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带来了契机。市法学会深刻把握《中共温州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法治温州建设的意见》精神,在推进法治建设实践,服务地方性立法,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等法治温州建设中发挥咨政建言作用。
针对“五水共治”、“三改一拆”、 金融改革、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等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市法学会及时组织党校、民宗、行政与执法、规划及政法各部门专家学者,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加强分析、积极探索,努力为党委政府提供理论支持和法律支撑。比如在温州市取得地方立法权后,我会主动介入,与市委政研室合作,积极组建“温州地方立法体制机制研究”课题组,根据温州法制建设现状,对加强立法队伍的立法能力建设、加强立法程序和工作制度建设、探索开展重点领域立法等方面开展研究。又如在发挥组织引领、法学研究、服务政法工作大局上,我们联合市中院邀请了中国法学界泰斗陈光中来温开展了“庭审中心与证人出庭”法学沙龙,(温州是除北京以外开展该项课题研究的唯一试点地区)在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公信力上进行了深入探讨,深入研究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案件记录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了政法各部门的工作衔接,为我市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法学会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立足法治研究法治”,又“跳出法治审视法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深入研究在推进温州赶超发展进程中,如何更好地以法治为框架、用法治作支撑、由法治来贯穿;始终坚持引领思想潮流,努力让法治普及成为一种文化,让法治成为老百姓维权的基石、生活的信仰。
二、强化担当意识,当好赶超发展“护航员”
市法学会始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主动贴近全市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实际,强化研究合作,整合有效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努力为“赶超发展、再创辉煌”战略任务顺利实施提供有力地法治保障。
首先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锐性。针对我市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特别是 “四边三化”“温商回归”“一打三整治”等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我们强化前瞻性思维,从法律层面加强对当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根源性、内在性原因分析。以“企业破产与司法重整”“企业风险化解”等为主题,在国内较早地对企业风险化解、企业破产重整、金融改革创新等工作进行研究,做到见微知著、先知先觉,同时还开展或参与重大决策第三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提出专业性的法律意见,及时研究深层次、根本性的法律问题,见招拆招、全力应对,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有“交定青山不放松”的战斗力。温州,市情民情复杂,基层基础薄弱,治安案件多发,矛盾纠纷频繁,安全隐患繁多。在服务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平安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中,法学会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 “温州法治大讲坛” 和 “温州法学沙龙”等多种活动形式,针对社会热点、政府难点、群众关注点等问题进行研究,适时组织专家开展重大涉法舆情评论,正面引导社会舆论。
再者有“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精气神。推进改革,涉及的往往是一些“硬骨头”“硬钉子”,难度很大。对此,我们围绕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突出抓好经济金融稳定、乡镇体制调整、基层治理创新等重点工作,深化课题调研。认真抓好法学课题的征集、立项、发布、研究工作,今年来经学术委员会研究立项课题35项,完成课题结项24项,其中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各10篇,如对“温州金融改革的实践及法律问题”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多方肯定。
三、强化尽责意识,当好理论研究“生力军”
法学研究是法学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我们紧紧把握省委夏宝龙书记提出的法学研究的学术性和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独立性和协同性“三对关系”要求,巩固经验做法,改进问题不足,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法治实践,加强调查研究。如《企业破产案件刑民交叉法律问题研究》等成果得到上级领导多次肯定;汇编完成《温州法学论丛》3辑和,通过厦门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法学、思考、实践》一书。使法学研究更好地接地气,更好地服务群众。
法学研究关键是成果转化,成果转化是法学研究的生命线,两者的归宿点则在于服务法治实践。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路和方法,以服务“法治温州”建设为目标,以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以专业研究会、法学研究实践基地为主阵地,以命题式研究和自行开展课题研究为抓手,以研究成果有效转化、实务部门有效应用为标准,扎实推动法学理论的成果转化。如《民间融资管理研究》部分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起草的《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采纳;《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调研成果被省高院及市中院相关试点工作吸收;编辑出版《研究成果转化事例选编》一册,创新空白领域,提升能力水平。
四、强化服务意识,当好法学会员“娘家人”
法学会是“法学法律工作者之家”,我们以法律人才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根本,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优化会员服务为渠道,进一步提高法学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会”的纽带更加紧密,让“家”的味道更加浓厚。
通过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实地调研、交流培训等活动,发现优秀人才,加大培养力度,完善会员信息。积极组建“专家人才库”,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法学专家团队和一批高素质的法治领域学术带头人;全市已建县级法学会11家、专业研究会3家、法学研究实践基地1个,在县级法学会组织已经全覆盖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法学会组织架构,推动专业研究会大发展,推进法学研究实践基地大繁荣;今年3月份以来我们出台了《温州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会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秘书处工作制度》《温州市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工作规则》《温州市法学会会员管理规定》及《温州市法学会财务管理办法》,落实年度工作目标分解、年终考核评选表彰等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学会规范化建设;结合“中国法学会会员管理系统”,拓展会员发展渠道、丰富会员服务内容、壮大会员联络员队伍,并建立分组服务管理模式。现个人会员已发展到2088名,团体会员单位由66家发展到目前的139家,法学会的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明显增强。
积极开展多样性的对外交流、学习培训、小型研讨会等活动,为会员成长提供“加油站”。今年来,会员中获得“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名,2013-2014年度全省法学会系统优秀集体1个、优秀个人2名;获奖的课题和论文有:“省2010-2014年法学研究十佳优秀成果”1篇(为唯一一篇地级市推荐的入围的作品),中国法学会“生态环境法治保障”主题征文优秀奖1篇,入围省级年度重点课题1篇、一般课题3篇,第七届海洋论坛征文评选入围5篇。
优秀的法学会虽然作风、气质、作用各不相同,但贯穿始终的都是崇尚真理、追求卓越、学术为基、人才为本的精神品质。温州市法学会在传承原有一些好做法的基础上,根据新情况和新任务,在法学工作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基层群众的认可,但我们深知离领导的要求与群众的期盼仍有一定差距。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市法学会定当咬定目标、鼓足干劲,脚踏实地、奋勇争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