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7-21 来源:宁波市法学会 责任编辑:att2014
宁波市镇海区“三融入”推进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
近日,宁波市镇海区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在区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本次活动根据中国法学会和省、市法学会的部署,以“爱祖国、学法律、促和谐”为主题,以学法、知法、用法、守法为抓手,注重突出活动“三融入”,将活动融入于平安法治建设,融入于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于基层群众参与互动,使法治精神得到弘扬,法治信仰得以树立,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一、注重融入于平安法治建设。一是明确活动定位。把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作为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区委“六大战略”重要举措来认识,摆在深化平安、法治镇海建设中加以推进,结合普法“六进”活动,精心设计“五个一”活动,即一次普法宣传、一场法治论坛、一堂法治讲座、一批公共法律服务点、一次法治文化巡展,在利用好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创新活动方式,扩展活动效应。二是加强部门联动。根据市区联动、部门联动工作思路,在市法学会的有力指导下,充分发挥党政机关、高校资源、专业机构、社会组织作用,形成合力推进、全民参与活动的良好态势。譬如,宁波大学法学院的“法律大篷车”队伍共计40余人也参与到此次基层行活动,开展法律宣传、企业调研、法律竞赛系列活动,为广大基层、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同时,组织区平安成员单位围绕基层行的特点和工作安排,强化责任落实,协同开展相关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三是强化舆论宣传。组织宁波日报、镇海电视台、镇海电台、《今日镇海》、镇海新闻网、平安镇海微信等媒体集中报道基层行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已有20余家市、区新闻媒体参与活动宣传报道,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
二、注重融入于服务当地发展。一是开展普法教育。针对部分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镇(街道)和村(社区)群众法治观念淡薄的现状,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普法宣传。暑假期间,宁大法学院和团区委青年志愿者分别到机关、企业、村(社区)进行巡讲10多次,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意识和能力。此外,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编排与群众生活密切的相关案例,以模拟法庭形式进行演示。二是提供法律服务。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充分发挥宁波大学、工程学院等高校资源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促进作用,分别在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区、后海塘区域、宁波市化工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骆驼商会等5个区域和单位设立一批公共法律服务点,面向企业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受到企业欢迎。活动开展以来,已开展法律咨询服务16次。三是打造法治品牌。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开展法治文化巡展,对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进行调研指导,对现有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示范点进行完善提升。目前,全区所有的镇(街道)均已建或正建至少一个如广场、公园、会所、长廊等不同形式的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域法治文化品牌。如我区投资6.5万元建设的蛟川街道法治文化会所,在原俞范村外来务工人员会所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提升,建成了法治书屋、法治文化长廊等法治设施,吸引了司法局、法院等11家区级机关入驻,向群众免费开放,吸引了大量群众接受法制教育。
三、注重融入于基层群众参与。一是在志愿者组成上,本次活动既有高等院校的学生,又有当地政法实务部门中青年志愿者,还有热心公益事业、关注法治进程的律师等法律专家。通过搭建了解基层法治需求、参与法律服务的公众广泛参与平台,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和各界人士对我国法治建设的认识,增强解决基层法治建设问题的自觉性。二是在载体设计上,在“五个一”活动的基础上,精心安排有奖竞猜、法治问答等内容,吸引了广大群众参加。在活动启动仪式上,共计推出宣传展板45块,有3000多名群众参加,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多份。三是在服务内容上,此次基层行活动重心下移,面向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镇(街道)和村(社区)群众,兼顾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内容上抓住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例如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了老百姓的安全生产意识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