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09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责任编辑:陈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及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础。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的基础上,本文试探索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大指导作用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机制,以明确任务目标和工作举措,更好发挥法治引领、规范、保障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思考,深刻阐释了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法治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国家治理法治化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体育治理的科学指引作用,是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对推动体育事业在法治轨道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深远的战略性、严谨的科学性、深厚的人民性、生动的实践性、严密的系统性,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目标依据、规律遵循、价值取向、前进动力和方法指引。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所彰显的政治性、战略性、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系统性在体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指引意义,深入探索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
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不断提升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其一,体育法律规范体系基本完善。截至2024年6月30日,我国已经形成由1部法律、7部行政法规、34件部门规章组成的体育法律规范体系,以及由32件党中央与国务院文件、158件规范性文件、101件体育总局制度性文件等组成的体育法律规范体系,为体育法治建设奠定了重要制度基础。体育法治实施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体育法治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体育法治保障体系支撑有力,基本建立了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制度,体育法治人才、科技等方面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其二,体育法治体系与法治能力同体育发展需求基本相适应。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认真学习并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举措。“体育行政部门主责+其他部门协同配合”的治理格局有效运转。体育从业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体育治理能力逐步提高,体育社会组织、自治性体育组织积极参与体育治理。全民参与体育治理途径基本通畅,参与机制不断健全。体育纠纷解决能力明显提升,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2023年2月成立,体育仲裁制度正式运行。其三,体育法治在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对以法治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充分,对全面推进依法治体的顶层设计、宏观统筹、长远谋划有待加强。体育管理体制机制与体育工作需要不相适应,在设置的科学性、职责的规范性、机制的完善性上还存在不足。体育领域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短板,在立法、执法、普法及依法办事能力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体育各领域发展制度不够完善。体育协会组织体系、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体育管理者法治思维、法治意识有待加强。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任务。现在距离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只剩10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体育各项工作发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应建立“党的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行业自律、保障充分”的体育治理工作格局,健全坚持和完善党对体育法治工作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体育治理各领域各环节;健全坚持和完善政府主导体育治理体系,推动发展人民满意的体育;健全坚持和完善社会多元主体共治体育治理体系,激发全社会参与体育发展的活力;健全坚持和完善全民参与体育治理体系,保障人民参与体育治理合法权益。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
深入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体育强国建设要求,形成完备的体育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体育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体育法治监督体系和有力的体育法治保障体系,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体育高质量发展,促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一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体育法治建设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始终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体育法治建设各领域各环节,牢牢把握体育法治建设正确政治方向,为体育法治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二是树立正确法治观念,坚持宪法法律至上。牢固树立依法决策意识,以法治政府建设为目标,坚持权责一致,严格遵循法定职责和权限,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履责,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三是提高依法办事能力,维护法律权威。提升体育系统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健全体育依法决策机制,强化对体育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营造体育系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习惯。
加强体育法治体系建设,为推动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备的体育法律规范体系,着力推动体育法配套制度建设,重点完善体育项目制度标准规范,循序渐进推动地方体育立法。明确职责定位,建设高效的体育法治实施体系,建立健全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机制,优化政务服务,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凝聚监督合力,建设严密的体育法治监督体系,完善监督机制,加强立法监督,强化执法监督。充分调动资源,建设有力的体育法治保障体系,加强政治和组织保障,强化队伍和人才保障,提升科技和信息化保障。
加强体育法治能力建设,为提升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重要支撑。一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把法治建设纳入全局工作,明确体育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责任主体,切实将法治政府建设落到实处。二是加强体育组织依法治理。理顺项目管理中心与单项体育协会之间的关系,健全协会内部治理体系,提升协会依法自治能力和行业服务水平。三是提升体育从业人员法律素养和行为规范。完善体育道德规范体系建设,加强体育行业行风建设,注重提升专业素养。四是加强体育普法宣传和引导,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面向体育从业人员、体育赛事组织者与经营者等开展多层次体育普法活动。
坚持用法治思维解决当前体育领域重点问题。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当前体育领域的政治风险防范、体育意识形态风险防控、体育市场繁荣发展与有效监管、反兴奋剂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与国际斗争、行风行纪依法治理体系建设、体育领域权力制约和监督、职业体育健康有序发展、运动员权益保障、体育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体育社会组织治理、基层体育治理、安全生产风险防范与事件处置、新兴体育项目管理等重点问题,在法治轨道上加速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全面深化体育改革,积极探索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监督有力的体育法治体系,为全面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动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本文为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重点委托课题“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指导作用研究”〔课题编号:CLS(2024)ZDWT32〕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张家胜、褚波、刘作翔、焦洪昌、陈华栋、张笑世、袁钢、陈中、徐翔、郭锐、于昊、徐伟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