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30 来源:六安市法学会 责任编辑:陈聪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浪潮下,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公安普法工作指明了方向。安徽省六安市公安局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探索创新,以独具特色的 “警鹅” 卡通 IP 形象为抓手,赋能打造普法新质战斗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普法大格局,在创建法治社会、推动青年法治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文化赋能:从“乡土符号”到“法治图腾”的IP裂变
(一)地域基因解码,锻造普法符号矩阵。深挖皖西大白鹅“昂首向天”的生态意象,融合警徽、盾牌等法治符号,联合高校团队开展“警鹅文创设计赛”,从200余组方案中淬炼出“向天哥”(正义化身)、“皖小西”(平安使者)、“六六”(反诈先锋)三大IP矩阵。通过“命名众筹+故事共创”机制,赋予IP“守护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法治使命,让本土文化成为普法“基因库”,实现“一眼辨识、一图胜千言”的传播裂变。
(二)需求精准画像,构建场景化内容架构。基于大数据绘制“普法需求热力图”,针对青少年、农村留守人群、新业态从业者等群体,打造《向天哥破案记》《鹅警官反诈剧场》等5部系列动画,将民法典、反电诈、乡村振兴法等“硬核法条”转化为“鹅言鹅语”趣味剧情。创新“短剧+直播+互动”模式,实现“法律条文场景化、法治教育游戏化”。
(三)情感价值注入,塑造法治共同体认同。为IP注入“忠诚如鹅、智慧如警、亲民如邻”的人格特质,记录“守护校园”“调解纠纷”等暖心故事。在IP中植入“革命老区”红色基因,打造“法治守护美好生活”价值IP,让普法从“单向说教”升维为“情感共鸣”,构建“人人都是法治参与者”的共同体意识。
二、传播破圈:从“云端触达”到“全域渗透”的立体攻势
(一)全媒矩阵重构,打造法治流量池。依托“六安警方”新媒体矩阵(35个账号、580万粉丝),在“两微一抖一快”平台构建“警鹅流量”,累计播放量超800万次、互动量破100万。创新“大别山平安夜校”直播品牌,开发“警鹅送法到家+案例解析+弹幕问答”模式,最高单场直播吸引超2500万人次在线学法,打造“永不落幕的法治直播间”。
(二)线下场景革命,构建沉浸式网络。打造普法品牌“平安电影院”,将普法短视频植入城市影院映前广告、农村公益电影、出租车LED屏,实现“城市有屏、农村有影、出行有声”。打造“警鹅主题街区、公园”“法治公交专线”,在商圈、社区、学校设置“法治打卡点”,让群众在“扫码互动”“合影分享”中完成“法治沉浸体验”。
(三)精准滴灌工程,破解普法“最后一米”。针对青少年开发“鹅警官法治剧本杀”“反诈密室逃脱”,针对老年人推出“警鹅普法菜市场”,通过“用户画像+智能推送”,实现“千人千面”精准普法,让法治知识“精准入脑、直抵人心”。
三、融合治理:从“普法创新”到“社会共治”的范式升级
(一)警校协同生态,培育法治青年军。成立“六安警方青年站”、六安少年警校”,联合高校开展反诈短视频创作大赛、“青年普法代言人”等活动,吸引高校青年参与,培育校园普法骨干。推动“警鹅动画”走进中小学课堂,打造“开学法治第一课”,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法治意识提升,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社区”的辐射效应。
(二)警民共建联盟,织密治理防护网。以“警鹅IP”为纽带组建“平安守望者联盟”,发展“鹅警官志愿者”3.7万人,2024年电诈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26.99%。创新“直播问政+法治诊疗”模式,线上解答法律咨询1.2万条,实现“普法过程”向“治理动能”转化。
(三)品牌价值溢出,输出普法新模式。六安市公安局普法工作获全国普法办专题报道,六安市公安局获评“全国普法表现突出单位”,通过“大别山平安夜校”主题系列直播、跨行业跨地区联动直播等形式,输出“文化IP+科技赋能”普法模式,开发“警鹅文创”“法治研学”,推动普法工作从“地域特色”升格为“全国标杆”。
四、经验升华与未来图景
(一)坚持“四维驱动”,构建普法创新生态。总结“文化赋能(本土IP活化)、科技赋能(精准传播)、社会赋能(跨界共创)、价值赋能(情感共鸣)”经验,形成“需求洞察-内容生产-渠道分发-效果评估”的闭环机制,打造普法工作“六安样板”。
(二)深化“数字孪生”,打造普法新标杆。推进“警鹅IP”数字化升级,开发“鹅警官”虚拟数字人,运用AI实现“千人千面”智能普法。依托六安市公安局实体化新质战斗力中心,建设“法治模拟体验馆”,融合VR、AR技术打造“反诈密室”“交通安全”等沉浸场景,构建“可看、可玩、可传播”的法治新空间。
(三)拓展“治理外延”,贡献平安建设“六安智慧”。探索“普法+网格治理”“普法+智慧安防”融合路径,将法治元素融入“城市大脑”“乡村微脑”建设,推动普法效能向社会治理效能转化,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法治内涵,为平安中国建设贡献“六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