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6-05 来源:会员部 责任编辑:
去年以来,我们不断探索和积极推进基层法律服务站建设工作。通过“抓住两个关键、发挥三个优势、加大四个力度”,工作有了实质性推进,成为法学会围绕中心、服务群众、参与平安四平、法治四平建设的重要平台、阵地和法学会工作活力的增长点,扩大了法学会的社会影响力,提高了法学会在全局中的地位。
一、抓住两个关键
一是抓住形成合力的关键。积极争取市委政法委的领导和地方党政领导的支持,形成组织工作合力。去年8月省委政法委和省法学会关于推进法律咨询服务站建设的文件下发后,我们及时向市委政法委汇报,市委政法委和法学会很快联合下发了《基层法律咨询服务站建设方案》。实施过程中,将工作落实情况、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及时与当地党政主要领导沟通,得到认可和支持,解决了实际问题。
层层推进,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服务站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我们每月初召开一次会长碰头会,听取建设情况汇报,对下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今年初,由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带队,利用一周时间,在全市开展专题调研,进行指导,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对共性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对个别问题逐一帮助沟通、解决。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推进,提高了各县(市、区)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主动推动落实。
密切与各职能部门联系,形成部门协作合力。对疑难繁杂的问题与案件,服务站主动与相关部门和基层组织联系、沟通、协调,推进工作“归口解决”,并做好跟进工作,努力使到服务站的每件纠纷都不演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二是抓住找准定位的关键。围绕法治吉林建设大局,做法律知识的宣传站。我们以开展咨询服务为切入点,根据不同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宪法、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等法律知识讲座百余场。针对易发纠纷,组织婚姻、继承、土地转让、赡养等专题现场答疑400余次,发放《法律服务手册》及各类普法宣传单5000余张。铁西区地直社区法律服务站在社区设置了法治宣传栏,将与社区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等及时上专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画,结合具体事例“说”法。
围绕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做民情信息的收集站。各服务站与群众面对面开展工作,及时了解基层群众所需、所想,及时关注事关当地和谐稳定的疑难复杂问题和矛盾纠纷,及时收集易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报送。针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协同相关部门一道,多次开展调研,主动为党委、政府决策出谋献策。
围绕政法工作实际,做矛盾纠纷的化解站。我们主动为政法工作分忧解难,做“外脑”和延长的手臂。积极做基层矛盾化解的“消防员”和“疏导员”。对群众咨询的问题,能够解决的依法妥善解决,不能解决的耐心解释,引导群众按正常程序解决,防止导致民转刑案件或群体性事件。
今年初,伊通县茗人府邸小区法律服务站成功处理了一起小区居民与小区物业的纠纷。小区居民对社区的脏、乱、差非常不满,多次聚集在一起到社区物业办公室“理论”,发生了争吵和肢体冲突。对此,服务站主动介入解决,认真了解纠纷原因,主动与物业沟通,与社区居民协商,把居民代表与物业办公室负责人召集到一起,耐心细致做调解工作,达成调解协议:由物业办公室先按社区居民的要求把工作做好,1周以后如果居民满意,再把物业费交齐。对此双方一致同意,解决了问题。6个月来,我市充分发挥服务站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作用,共化解各类群体性矛盾纠纷60余件,促进了当地和谐稳定。
围绕自身工作实际,做基层群众的服务站。努力通过答疑释法、沟通疏导等方式,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的诉求,对群众咨询的服务事项办结率达100%,对于法律咨询案件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共平息涉访、涉法、涉诉案件千余件,受到群众欢迎。梨树县四棵树乡农民崔秀范因户口和身份证登记的年龄比实际年龄小7岁,不能领取国家为60岁以上农民发放的660元养老补贴,多次到相关部门,要求重新登记户口,一直没有解决,走上了上访路。乡法律服务站成立后,她找到服务站申请帮助。服务站副站长谷永富了解情况后,进行实地调查,走访群众、到村委会调查户口底卡,证实崔秀范的情况属实。谷永富帮助上报到公安机关。市公安局认定该户口确实有误,批准予以更改。之后又帮助协调补发了3年养老补贴1980元,解决了这个上访问题。
二、发挥三个优势
(一)发挥基础广泛的优势。我市法学会共有会员838人,团体会员32家。我们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一是发挥会员多层次、多专业的优势,动员广大会员积极投身基层法律服务站的义务服务工作;二是发挥公检法司等团体会员单位的职能优势,以政法系统退休干部为主体,组建了十几支法律服务队伍,为基层法律服务站提供日常性、专业性、常态化的法律服务;三是加强与高校联合,协调从吉林师大政法学院法理学、行政法学、刑法学等5个专业各选2名法学教授到各法律服务站工作,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开展工作的强势和“助推器”。
(二)发挥群众性的优势。充分发挥法学基础厚实、地位超脱、自主性强的优势和在人民群众心中客观中立的优势,在法律服务站建设中突出了中立、便民、无偿服务和解决问题等特点,树立了亲民为民形象,密切了与群众的关系。
(三)发挥桥梁纽带的优势。主要在三个方面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法律走进群众的桥梁,为维护群众利益“遮风挡雨”。我们充分发挥服务站人员的专业特长,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缕清法律诉求思路,帮助群众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去年11月,铁西区地直社区居民蓝桂芬姐弟顶着大雪来到社区法律服务站,提出申请法律援助。蓝桂芬的父亲有1套房屋及部分存款,去世前留有1份遗嘱,称房屋及存款留给小女儿。蓝桂芬及其他子女怀疑遗嘱是伪造的,想通过诉讼平分父亲遗产,但不知如何诉讼。听说社区成立了法律服务站,报着试试看的心理找上门来,希望能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按照工作流程,把这项工作交给了服务站专家团队二级律师张忠。张律师多次同求助人面谈,对询问的情况一一解答,帮助这起遗产纠纷通过调解方式和平解决。蓝桂芬姐弟经常与人说法律服务站好,是百姓的“贴心人”。
搭建共同协作的桥梁,成为解决问题的“助推器”。我们取长补短,主动做好沟通协调,积极配合基层组织和民调组织,努力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好每一件咨询。
搭建联系群众的桥梁,成为党委、政府的“连心桥”。服务站为民服务的作用和效果逐渐显现,使党委、政府了解民情又多了一个“窗口”,搭建了政法部门服务基层“接地气”的平台,使群众更加理解和相信司法、执法部门,自觉维护、遵守法律,形成了多方“共赢”局面。
三、加大四个力度
第一,加大重视支持的领导力度。一是法律服务站建设坚持从上往下“给力”。市法学会主动与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沟通,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都有明确态度,都亲自帮助办实事,解决难题。伊通县委书记孙立荣多次过问服务站建设,亲自到服务站指导。双辽市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柴宇明为组长的“基层法律服务站”工作领导小组。由于各县(市、区)主要领导、政法委领导的高度重视,有效解决了人员、资金、办公用房等具体问题。二是直接抓会长,会长直接抓。每个法律服务站从筹划到运作,市法学会直接调度会长,各县(市、区)法学会会长直接抓服务站建设,召开专项工作会研究、部署每一个具体环节,保证建设一个建好一个。
第二,加大基础建设的突破力度。基础建设做到了“三统一”、“四到位”。“三统一”是统一名称、统一制度、统一要求。各服务站统一悬挂“法学会——基层法律咨询服务站”牌匾、门牌和桌牌;统一张挂基层法律服务站揭示板,将组织机构、工作职能、工作流程、专家服务团队人员、联系方式统一上墙;统一印制了《服务站咨询记录》、《法律专家服务受理记录》和《服务站工作跟踪记录》。
“四到位”是办公场所到位、办公设施到位、人员到位、报酬补贴到位。全市的法律服务站都有自己的办公场所,40%的服务站有独立的办公室。每个服务站都配备了办公桌椅、档案柜、电脑、电话等办公设施,保证工作的开展。每个服务站配备2名以上专职人员。一部分是政法战线退休的老领导、老干部和科所队长等,具有较高的法律政策水平,工作热情高,在本地有较高声誉和社会影响,由县(市、区)法学会聘任,发聘用证书;一部分由当地协调配备公益性岗位人员,保证人员的固定性。县(市、区)法学会协调出人单位和社会力量等多种方式,保证为工作人员提供800—1000元工作补贴。
第三,加大工作机制的建设力度。共建立了七项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了全天坐班制。站长和专职工作人员全天坐班,与群众面对面开展法律服务,处理、解答群众问题。二是建立了专业法律工作人员轮流坐班制。对反映上来的专业性强的问题进行专业解答,提出解决方案。三是建立了约定服务制。对疑难复杂问题,工作人员进行登记,约定服务时间,组织专家学者集中研究解决,进行答复。四是建立了双向联系沟通制。群众根据不同法律需求,自主选择服务站专家提示板上的专家,进行电话、网络联系咨询。五是建立了定期回访制。对由服务站给出解决方案的处理事件,服务站工作人员定期回访,确定每件咨询案件落实到位。六是建立了专家例会制度。对重大疑难问题进行把脉,并向各职能部门提出专业意见,供职能部门参考。七是建立了信息报送制。对一些涉及面广、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服务站协同相关部门一道形成意见,上报党委政府,主动为领导决策出谋献策。
第四,加大工作质量的提升力度。一是由市法学会多次组织各县(市、区)法学会到外省外地学习先进经验。二是在市内各县(市、区)法学会互相走动,相互交流与借鉴。三是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服务站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共召开了两次调度会、一次经验交流会,推进服务站建设提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