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04 来源:吉林省法学会 责任编辑:陈聪
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法学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办公厅、省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文件和上级法学会决策部署,聚焦五个加强,建立五个机制,积极服务政法工作现代化,努力打造模范型、创新型县区级法学会。
一、加强政治引领,建立以“学”促服务机制
朝阳区法学会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引领全区法学法律工作者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法学会工作全过程。一是领导干部领学。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讲进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集体学习。落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每月召开党组会议,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第一议题”列入常务理事会会议、理事会会议重点内容,凝聚思想共识,强化使命担当,激发奋进力量。二是打造阵地研学。在社区建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培训实践基地,开展学习培训、调查研究、传播交流,打造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传前沿阵地。组织法律法学工作者聚焦法治中国建设面临的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紧密结合法治朝阳建设实践,深入开展法学理论研究,为政法工作现代化提升理论支撑。邀请区内高校教师、律师,适时组织开展学习宣讲活动,团结引领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自基地建立以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培训讲座10余次,开展工作调研6次。三是丰富载体融学。依托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依托“双百”“基层行”“家庭法律顾问”等载体,组织居民群众开展现场讲法、媒体普法、以案释法等宣讲活动。依托省市法学会公众号、“空中法治讲堂”、《民主与法制》《法治吉林建设研究》等媒体进行交流学习,提升履职驽行的能力水平。在基层举办法治宣传活动200多场次,形成专题学习文章30多篇、调研报告10多篇。
二、加强法治力量,建立以“才”促服务机制
朝阳区法学会广泛联系驻区高校、政法单位、法律服务工作者,进一步深化校地融合、三官一律、首席专家等工作机制,整合驻区高校师生、政法干警、执业律师等优秀资源,建立“三位一体”朝阳区法律咨询专家服务团队,不断提升服务团队专业力量。一是组建三支队伍。服务团队从区政法人才库中优选人员建立,由朝阳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领衔,划分成立“政法服务队、律师服务队、校地服务队”三支队伍,政法服务队从政法单位人才中选出,律师服务队从执业律师人才中选出,校地服务队从驻区法学院校人才中选出,目前专家团队已达到32人,其中由区委组织部和区委政法委联合下发聘书的人才专家20人。二是建立工作机制。朝阳区法学会制定下发了《朝阳区法律咨询专家服务团队工作指引》,从队伍建设、工作职责、遵守纪律、享受待遇等几个方面对服务团队作出了明确规定。引领团队积极参加政治引领宣讲,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等活动,深入党委、政府和基层一线开展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等工作,助力平安朝阳建设。三是做实法律服务。团队进入党政机关、园区企业、中小学校、街道商圈、景区景点、居民小区等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法律培训等活动,增强党员干部、居民群众、商户企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充分发挥专家团队在参与社会治理、矛盾纠纷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通过送法进机关、进企业、进园区、进校园、进社区(村)等形式开展宣讲总场次34场,受众总人数3500余人。
三、加强品牌培育,建立以“智”促服务机制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是新时期法学会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法学会工作的优质品牌和服务,是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载体。朝阳区法学会发挥优势,对标需求,开启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制度“朝阳模式”。一是做大服务平台。打造“首席+3+N”服务法治实践“精品名牌”,即: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进驻“综治中心、法律服务站、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三级平台。开展首席+商圈(重庆、红旗、桂林商圈)、首席+景区(南湖、莲花岛)、首席+园区(国贸电商园区、经济开发区)、首席+小区(39个幸福小区)等多领域首席+N模式,着力打造服务党委政府、服务商户企业、服务人民群众、服务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新平台。二是做深服务领域。在各街镇、社区推行法律服务“五诊”模式,即:“网格导诊”,探索“网格+法律服务”,率先在39个小区设立家庭法律顾问;“社区义诊”,依托“三长制”建立问题“发现、反映、解决、反馈”闭环机制;“综合会诊”,依托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诉前调解等机制,协调推进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专家门诊”,落实专职律师定期坐诊,对普通案件进行调解;“疑难特诊”,依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对重大疑难案件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三是做新服务模式。建立完善朝阳区法学会驻区综治中心法律服务站,充分发挥首席专家的专业性、领头示范和“第三方”介入的优势,探索新“六诊”模式,即:日常“坐诊”,预约“就诊”,走访“巡诊”,联合“会诊”,线上“义诊”,疑难“特诊”。推动首席专家工作室、法律服务站点与综治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助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去年以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共接待信访群众46次,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17场、提供法律援助11次、受众3000余人次,化解征地拆迁、劳动用工、家庭矛盾、邻里关系方面的矛盾纠纷10余起,有效化解重大信访积案2起,特别是首席专家参与办理的都艳玲进京访案件成为全省典型案例,在去年中国法学会召开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大连调研座谈会上进行了发言。
四、加强站点建设,建立以“强”促服务机制
朝阳区法学会不断创新法治服务、法律宣传载体,打造开放式法律服务站,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法治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一是加强工作平台建设。建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培训实践基地,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室),法学、法律工作者之家等法学会工作平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工作规范化开展。团结引领法律服务人员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法学研究,持续开展“双百”“基层行”活动,为推进朝阳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理论保障和优质的法律服务。二是加强法律服务站建设。健全登记管理、首问负责、跟踪服务、评价督导、归档管理、信息报送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提升站点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改善群众体验。重点打造了区综治中心、区信访大厅、二二八社区、新华社区和德昌社区法律服务站,在3个街镇和6个村(社区)推进建立法律服务站示范点,探索建立1个市级法学会工作联系点。三是加强工作队伍建设。法律服务站长由综治中心主任、街镇政法委员、社区(村)书记兼任,工作人员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等为主,坚持把政治素质高、作风过硬、业务精湛、擅长做群众工作作为选聘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工作人员的首要条件。充分吸收法学会会员以及法学院校教研人员、政法干警、律师、企事业单位法务人员、社会调解员、“法学社工”、网格员、“两代表一委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参与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工作。 坚持法治为民,为基层单位、居民群众和中小微企业提供矛盾纠纷化解、合法权益维护等法律服务。
五、加强基层基础,建立以“保”促服务机制
进一步加强法学会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工作保障,提升法学会服务法治实践各项工作的有效性。一是加强机关建设。选好配强法学会领导班子,配齐配强法学会机关干部。2019年9月,朝阳区委编办发文,正式成立科级事业单位。2023年3月,增设副处级专职副会长1名,核定内设机构2个、正科级职数2个。根据《中国法学会章程》规定,按期完成换届,按时召开常务理事会议。制定党组议事规则和工作制度,明确党组主要任务、工作职责和相关制度,规范党组工作,完善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对法学会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全面推进法学会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二是完善经费保障。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和区委政法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和法律服务站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提供经费支撑,解决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的报酬和基层服务站点的调研、办公、开展活动等经费开支。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健全考核表彰奖励制度,将法律服务站工作纳入区级平安建设年度考评内容,对勤勉尽责、表现优异、工作突出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律服务站工作人员予以通报表扬,优先推荐参加“朝阳好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法治人物”等评选以及其他评优评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