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5 来源:重庆市法学会 责任编辑:编辑
7月18日,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青践天台,法护乡村”暑期“三下乡”实践团走进彭水县天台村,为群众提供“接地气、有创意、超便利”的法律服务,宣传“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法律知识。
重庆市法学会与市司法局、团市委联合主办的“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成为离群众最近的法治课堂。
在巴南区,当地法学会会员顶着炎炎烈日,通过座谈、会诊等方式,组织律师服务团“点对点”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促进民营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依法维权。
“法治体检”正在成为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坚持党的领导 践行新时代使命担当
法,国之重器。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
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重庆市法学会团结带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持续夯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坚固基石,真正以法治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市法学会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完善和落实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将党的建设贯穿法学会事业发展全过程,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全市法学会系统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充分发挥好法学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智力优势、成果转化优势,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一流法学会。
7月12日,全市法学会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暨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培训会召开,会议要求全市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统计,在今年的“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中,市法学会动员组织青年法学家、青年律师、青年普法志愿者深入基层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主题宣讲1800余场次,现场听众20余万人次,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走进基层千家万户、飞入干部群众心里。接下来,市法学会将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教委、市司法局联合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深入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原创性贡献,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进机关、进高校。
党的十九大以来,市法学会努力扩大组织覆盖面,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加大工作力度,法学会组织体系和党组织建设有了新突破。
在合川区,区法学会成立了党组。
巴南等4个区县法学会成立了党支部。
渝中等9个区县法学会成立了联合党支部。
民法经济法等16个直属研究会设立了功能型特设党支部。
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近年来,全市法学会党的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党对法学会工作的全面领导,激发了全市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使命担当,投身于法治建设的时代洪流。
秉持为民宗旨 助力乡村振兴与营商环境
法之必行,在于民心所向。
一切为了人民,是法治中国无处不在的烙印,也是法治中国始终不变的底色。
7月19日,一群特别的客人来到重庆市武隆区沧沟乡沧沟村,与50余名村民齐聚一堂,谈法论理,让夏日的院坝夜晚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是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法润乡心”“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志愿者们走进沧沟村大坨农业社提供法律服务,为村民们讲解常见的法律问题,并为他们遇到的难题出谋划策。
一起关于土地流转民事纠纷的院坝协商会,伴随着夏虫的鸣叫上演了。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的彭玮同学提前客串了“人民调解员”的角色。
“其实这起纠纷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年代久远、证据缺失等原因悬而未决,这也是当事双方难以化解矛盾的原因。”彭玮说,在数据、材料等不明确的情况下,并不能完全化解纠纷,于是情理疏导成为了此次调解中重要的一环。
“大家多年乡亲知根知底,远亲还不如近邻呢,心里可别留疙瘩。我们会通过各种渠道途径找到历史资料,让这事清清楚楚。”彭玮掏出笔记本,详细记录下需要查询的资料文档。
这番话让当事双方心中的“死结”变成“活扣”。此次调解的成功让彭玮收获了成就感,但山里留守儿童长期存在的法律问题引起了社会实践队的密切关注。于是,“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与当地司法所建立起联系,定点定期对特殊家庭进行帮扶,长期提供法律服务。
“除了提供法律服务和常态化援助,新时代农村发展的社会面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路径,也是我们积极探索与思考的重点。”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院长张力说。
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也有这样一支青年普法志愿者服务队,他们走进綦江区隆盛镇振兴村和永城镇中华村,针对村里的老年群体开展以“掌握防诈技巧,应对各种骗术”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带动群众提升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素养。
类似的场景是市法学会践行为民宗旨,深入基层开展法律服务的一个个缩影。
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以自治作为乡村治理的基础,以法治作为乡村治理的保障,以德治作为乡村治理的支撑,搅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由重庆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市乡村振兴局联合主办的“2022年重庆市乡村振兴法治护航进酉阳”活动,在酉阳县花田乡举行,运用“人工智能+法学法律专家”现场提供法律咨询和调解、赠送“重庆乡村振兴法治护航智慧屏”等方式,为当地村民送去法律服务“大礼包”。
在潼南区,当地法学会联合区委政法委组建法治宣传队,结合普法教育、反邪教、反电诈等相关工作内容,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送法下乡”法治教育宣传活动,用真实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普法释法,提升辖区群众法治意识和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性、主动性。
不仅仅在广袤的乡村田野,好的营商环境亦需要好的法治氛围。
倾听企业“烦心事”,法治助企纾困解难题,市法学会交出了这张“答卷”——
沙坪坝区在全市率先成立面向企业和经济实体的公共法律服务企业驿站,运用“探索+发展”的法律服务方程式,对沙坪坝区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在江津区,当地法学会通过开展联合党建活动,结合企业自身法治需求,开展法治宣传与法律咨询服务,用“党建+法治”的方程式,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綦江区法学会则联合区相关部门开展政商学界交流对话,用“政+商”的方程式,拉近了各企业与政法单位、高校专家的距离,为推动企业知法、懂法、用法搭建桥梁。
近年来,市法学会充分发挥我市法学法律人才富集优势,深入开展法学研究,积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联合举办筹办“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西部法治论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等,取得研究成果377项,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立法活动,提出有价值的专家建议,推动法治实践、服务高质量发展。
赋能法治载体 汇聚市域社会治理力量
法者,治之端也。
法治是规则之治,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化亦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当法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价值追求和行为模式时,市域社会治理领域很多难点、痛点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其中法治载体的创新实践便是关键一环。
在南川区南平镇红锋村,有一间扎根7年的“法律诊所”。殷国松既是这间“法律诊所”副主任,也是村民口中亲切的“殷医生”。
7月底,村民张某夫妻俩走进“法律诊所”,为他们看“病”的正是“医生”殷国松。
“殷医生,我们是离异重组家庭,互相都带有孩子,可她长期偏袒自己亲生的,我实在忍不下去了,离了财产分割怎么算。”
“先别急,老张你先问问自己,是不是也偏袒自己亲生的孩子?”
殷国松给老张两口子泡上茶,让氛围不那么剑拔弩张。
“先不说财产分割的问题。重组家庭也是完整的家,每个家庭成员都是亲人,不管是不是亲生孩子,都应该一视同仁,当成自己亲生的,离婚分家只会让两个孩子更难受。”殷国松有条有理的规劝,让老张夫妻俩频频点头。
这套有温度的调解方法,被殷国松形容为“望、闻、问、切”,与医理如出一辙——查明病根,用最有效的方法解决病症,从而低成本化解社会矛盾。
“法律诊所”是由基层法律服务所与服务村(居)签订服务协议,各法律服务所每周定期指派一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到社区“法律诊所”值班,免费开展“六诊”法律服务。
“接诊”服务,就是定期在“法律诊所”为居民现场解答法律咨询等。
“出诊”服务则是针对个别出行困难又亟待解决问题的群众等,及时开展上门服务。
“会诊”服务是针对重点疑难案件,由法律专家、基层干部以及法学专家等共同商讨解决。
“辅诊”服务是在处理涉法信访等工作中,依法予以指导或直接参与帮助化解。
“义诊”服务是在重要时间点现场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提供法律咨询。
去年,南川区还新推出了“网诊”服务,开通网上平台,安排律师线上“坐诊”,群众在家动动手指也能咨询法律问题。
这样的情形每天都在“法律诊所”里发生,坐诊的“医生”队伍也不断增加。“法律诊所”这个被赋予了众多功能的法治载体,成为南川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
与南川区毗邻的綦江区,上月启动“2022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现场,“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綦江高新区法律诊所”正式揭牌。
“很多群众对法律事务的印象仍停留在‘打官司’层面,但法律诊所并不限于此。”綦江高新区法律诊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法律诊所是法治保障市域社会治理的一个丰富载体,通过设立法律诊所、诉讼诊所、小创企业法律服务诊所等各种服务,不仅让法律融入了群众日常,还让法律专业的学生在踏出校园前就接触到不同业务领域的法律事务。
目前南川、綦江等地正逐步建立“社区法律诊所”,选派律师、法律工作者定期“坐堂接诊”,让群众在家门口接受专业法律服务。
“我们积极参与依法治理,为城乡群众提供体验更好的法治服务,从而化解各类矛盾。”南川区法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川区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破解信访突出问题,对照《信访工作条例》开展全区信访工作行为自查自纠和问题整治,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法律程序、执法错误纠正和瑕疵补正、依法终结、沟通协作等制度机制,将求决、申诉、揭发控告、其他四类信访事项,按照司法、仲裁、行政、信访四个法定途径分类处理。
“目前,全区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和按期办结率均在99.3%以上。”该负责人说。
全市层面而言,近年来,市法学会同相关部门,会通过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实施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举措,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3280件,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34032件,不断扩大和增进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了解,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从知法懂法进而到信法用法,牢固树立起对法治的信仰,将法治元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这些涓涓细流汇聚成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的强大法治力量。
高举旗帜 在依法治国中展现新作为
近年来,我市法学会基础不断夯实、工作覆盖不断扩大、改革成效不断呈现,结出累累硕果——
市法学会现有个人会员1.82万人,团体会员1007个;
实现38个区县法学会组织全覆盖,两级法学会组织体系基本形成;
市法学会直属研究会达到17个,立足实际、繁荣学术、服务当下,形成了一大批接地气的研究成果,有力服务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了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一场场学术会议助推着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步伐,一个个研究成果见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一组组详尽数据记录着法治中国的建设“进度表”……
据统计,如今全市法学会系统共成立相关法律服务机构已达到了1888个,广覆盖、有特色、常态化的“公益性”法律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法学会团结带领全市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中流击楫的昂扬姿态,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建功新时代,为书写重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力量。
(重庆日报2022年8月5日第057版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