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位置: 首页 》省级法学会年度工作报告 》2017年省级法学会年度工作报告
北京市法学会2017年综合工作报告

时间:2018-02-06   来源:会员部  责任编辑:fml

  2017年,北京市法学会在中国法学会的正确指导和市委政法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中共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中国法学会改革方案》,以全面落实市委巡视工作整改要求为主线,以提升能力、增强实效、形成合力、改进作风为切入点和着力点,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全面推进组织体系建设、创新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拓展深化对外法学交流,推动北京市法学会工作整体跃升,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加强对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政治引领,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一是充分利用自身影响力,不断强化思想引领。一年来,市法学会始终把引领法学研究正确的政治方向,团结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法学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对法学法律工作者政治引领的意见》以及《北京市法学会关于加强对首都法学法律工作者进行政治引领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有效工作机制,切实履行政治引领职责,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定不移地听党的话、跟党走。

  二是不断提升自身感召力,大力开展工作引领。学会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团结首都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坚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始终坚持法学研究和法学会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学会立足于保持和增强法学会组织的政治性,强化政治担当,抓好思想引领,注重加强与各法学教育院校、研究机构和全市政法系统有关单位的联系,共同对各研究会负责人以及研究会开展的各项活动承担好政治责任;市、区法学会及所属研究组织利用召开常务理事会、学术研讨会、年会等不同场合和时机,做好会员的教育引导和政治引领工作,确保全体会员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2017年开展的第二届“首都法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中,除了在京法学院所、市政法单位和研究组织推荐外,对拟获奖作者,还需要再经过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审核,共同承担政治责任,切实把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法学研究、加强智库建设

  学会以提升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为重心,紧紧围绕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切实抓好重大问题研究,智库作用发挥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完善课题研究组织工作,不断增强法学研究成果的实效。学会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组织工作,按照《北京市法学会市级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和市委政法委的要求,继续以招标和委托方式组织开展市级法学研究课题,2017年学会立项市级法学研究课题40个,其中重点课题10个、一般课题20个、青年课题10个,提供经费支持200余万元,同时学会还承担了市委政法委交办的委托课题5个。研究重心由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并重向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于解决法治建设实践问题转变,组织形式由学会设立主题开展研究向学会、科研院所、实务部门、研究会等几个方面共同开展研究转变,不断增强法学研究成果的实效。

  二是完善论坛组织形式,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学会通过首都法学家论坛、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京津沪渝法治论坛、社科前沿法学分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坚持以立足北京、研究北京、服务北京为原则,着力于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法学理论问题和法治实践问题,为首都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学会每年组织一届“首都法学家论坛”,2017年主题为“首都法学法律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会在与其他省市法学会共同主办的“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和“京津沪渝法治论坛”的论文评选中,分别有15篇和20篇论文获奖,获奖数量位居前列。同时,学会组织论坛的质量和效果得到中国法学会肯定,在第十二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和第五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评选中均获“优秀组织奖”。

  三是完善服务大局的方法和路径,积极发挥学会在法治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独立编写并公开发布的《北京市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6)》。不断提高报告的全面性、权威性和指导性。报告近70万字,全面反映了北京市年度法治发展情况,内容更加丰富、亮点更加突出,10余家研究会提供了专项研究报告。年度报告中关于北京市法治建设社会满意度调查的分析报告,更加体现了学会作为第三方参与法治建设评估的优势,极大增强了报告的参考价值。立法咨询论证工作实现新突破,通过与实务部门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使这项工作由以往的学会主动提供服务转变为实务部门主动寻求与学会合作。2017年,受立法部门委托,学会共组织专家20余名,举办了2场立法咨询论证会,对市政府、市人大等立法决策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专家学者的水平、研讨成果的质量得到相关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在促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市法学会专家提交的关于《北京市非机动车条例》和《北京市烟花爆竹管理条例》修改的意见,得到市人大法制办的重视和采纳。

  三、规范管理、稳步推进,加强学会组织体系建设

  学会以打造繁荣首都法学研究的主力军、主阵地为目标,大力加强学会组织体系建设和管理机制建设,法学研究组织整体建设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一是大力加强研究组织的规范化建设。认真执行学会制定的《北京市法学会常务理事会、会长会议、秘书长联席会工作制度》《北京市法学会研究组织考评激励暂行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探索建立适应群团工作特点的研究会组织工作方式,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研究组织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制定了工作细则,指导和协调研究组织加强自身建设,2017年组织召开了3次委员会工作会议和1次秘书长联席会,为加强沟通学习,树立优秀典型提供了良好平台。

  二是积极推进研究组织自身建设。2017年,学会积极推进研究会研究领域的合理布局,新成立了10家法学研究组织,研究组织总数达到58家。5家研究组织如期完成换届,2家研究组织从市法学会内部分支机构转变为社团法人组织。学会建立了经费定向支持制度,对各研究组织开展的论坛、研讨和课题调研项目给予专项的经费支持,加强对研究组织的工作引导,使他们坚定了做好法学会工作的信心。

  三是全面推进区级法学会建设。2017年学会全面完成16家区级法学会组建工作,实现了区级法学会组织全覆盖,填补了学会工作的空白。3月,学会组织召开区级法学会工作培训座谈会,征求区级法学会2017年工作的意见建议。同时积极推动在区级法学会成立党组,目前已有丰台、大兴和昌平区法学会成立了党组。学会还总结丰台区法学会落实机构编制、建立党组、配置专职工作人员等工作的经验做法,作为全市区级法学会工作典型经验样本,在12月召开的全市区级法学会工作推进会议上进行交流推广。

  四是努力加强会员的发展和服务保障。学会制定了《关于加强会员队伍建设的意见》,为会员发展、管理与服务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结合区法学会的成立,积极发展实务部门会员,同时积极探索团体会员发展。2017年北京市法学会新发展会员6850人,达到了中国法学会关于2017年度的会员发展计划要求,新增团体会员单位为25家,增长超过了10%,圆满完成了中国法学会提出的年度发展指标,有效补充了法律服务人员数量。

  四、以首善为标准,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

  学会坚持首善标准,以特色为立足点,全面推进品牌建设,一批知名品牌脱颖而出,在服务法治北京建设、引领法学人才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一是拓展领域,加强项目凝聚机制。2017年学会通过主动联系、广泛动员、考核评优、奖励支持、典型引路、品牌创建、上门服务等手段,激发法学法律社会组织和工作者参与社会建设、开展公益法律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团结凝聚更多的法学法律社会组织和工作者参与社会建设。2017年对21家法学社会组织实施了中期督导和结项考核,帮助各项目组织提高工作标准、完善工作内容、落实工作成效。为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学会积极做好各区法学会和所属研究组织党建管理岗位的申报、管理和督导工作,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队伍建设,2017年党建管理岗位增加到35个。

  二是孵化品牌,打造影响力强、覆盖面广的法治宣传阵地。学会全年共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双百”法治宣传58场,听众2万余人次,为宣传、弘扬、推进法治发挥了积极作用。“法学法律专家基层公益行”是学会近年来开展公益法律服务活动的主题,是发挥“枢纽”作用创建的行业性、龙头性、联合性、综合性公益法律服务品牌,是凝聚共识、凝聚力量、凝聚智慧的标志性品牌,被评为北京市十大公益服务品牌。2017年8月,北京市法学会“法学法律专家基层公益行”入选《北京基层社会治理100例》。为扩大学会优秀社会组织的宣传力和影响力,按照市委社会工委的部署要求,学会积极上报社会建设成果资料,获得“北京社会组织公益行”优秀组织奖。

  三是深度打造,做强精品学术期刊。《法学杂志》坚持围绕现实和理论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打造精品文章,组织相关选题的专栏文章,及时展示优秀法学研究成果。截止目前已出刊11期,刊发文章164篇,继续保持核心期刊的地位和荣誉,学术评价不断提高,影响力指数和影响因子较去年有较大提升。

  四是发挥专家资源优势,服务首都法治建设。2017年首都法学法律高级人才库在数据、功能、结构诸方面得以显著的改善和提升,建立了专家线上交流互动平台,为实务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推荐专家,形成专家影响力评估指数,创新了“互联网+”法律服务方式,得到中国法学会、市委组织部及兄弟省市法学会的高度评价,为服务首都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平台。

  五是协作发展,加强对外交流工作。2017年,学会积极探索中国法学会提出的建设国际型研究会的方法和路径,先后组织或协办了优秀青年法律人才赴法参加专业研修培训、第三届京台法律实务专业研讨会等对外交流活动,市法学会所属法学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2017年组织召开两次专题研讨会为企业涉外活动开展信息咨询,为更多法学法律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不断交流思想、凝聚智慧、着力打造法学交流主渠道。

  五、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核心,加强机关队伍建设

  一是以巡视整改为契机,加强机关规范化建设。学会党组高度重视巡视整改各项工作,从找准新形势下的职能定位,积极加强党建工作;强化机关规范化建设,抓好建章立制;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整改落实长效机制;深入查找工作短板,努力推动改革创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整治松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等六个方面抓严抓实巡视整改工作,以落实巡视整改要求推动法学会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一年来,市委政法委多次听取学会党组巡视整改落实情况汇报,学会党组也在整改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学会干部队伍精神面貌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在规范管理、改进作风、推动工作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2017年《北京法学会信息》普刊第1期《北京市法学会突出“四个坚持”原则,大力推进机关规范化建设》得到中国法学会肯定,被中国法学会转发。

  二是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抓手,积极开展学习教育。学会党组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努力提升机关工作质量、效率和管理水平,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良好氛围,通过对标立规,建章立制,抓好落实,推动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为切实保持和增强法学会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好地发挥学会“三个团体,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提供保障。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市法学会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迅速掀起热潮,学会向全系统印发了《北京市法学会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通知》,10月25日,市法学会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双百系列活动”启动,目前已举办了6场报告会,11月20日学会党组书记韩耕同志还以“践行六个坚持,服务法治实践,建设首善之区”为主题,为法学会系统做了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辅导。在今后的工作中,市法学会系统和首都法学法律工作者要紧密团结,携手共进,坚持首善标准,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法学会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进一步形成生动实践,在新时代实现新跨越新发展,为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作出新贡献。

  2017年,市法学会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中国法学会和市委、市委政法委的要求,与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在法学研究方面,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不多,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首都核心法治智库建设仍需加强;在研究组织建设方面,各研究组织工作发展不平衡,会员服务的意识、能力和水平有待加强;在服务首都政法工作方面,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能力有待提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明年的工作中重点研究,着力解决。

  2018年北京市法学会的工作,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主线,按照延昆会长对法学会工作的要求,牢牢把握“六个坚持”的工作思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履职,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驰而不息推进法学会党的建设、业务建设在新时代取得新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面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做出新贡献。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

  (一)在学深学透上下功夫。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领市法学会发展全局,自觉运用十九大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努力开创法学会事业的崭新局面。

  (二)在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关键在行动,归根结底是要落到一个“干”字上来。

  (三)在加强政治引领上下功夫。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国法学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法学法律工作者政治引领的意见》以及《北京市法学会关于加强对首都法学法律工作者进行政治引领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始终坚持法学研究和法学会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四)在落实意识形态责任上下功夫。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形成“党组领导、分工落实、责任追究”的常态机制,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

  二、坚持将法学会打造成法学人才的聚集地,为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一)牢记历史使命。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发挥法学会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学术团体和政法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作用,让十九大精神在法学会各级组织落地生根,进一步形成生动实践。

  (二)广聚良才英才。要使法学会成为“政治立场坚定、学术造诣深厚、学风严谨扎实,业务娴熟精湛”的法学人才聚集地。

  (三)搭建聚才平台。要充分利用好各类论坛、沙龙、法学杂志约稿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各类法学人才在立法论证、执法规范化、司法体制改革、法学教育和研究、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等方面的作用,给法学良才创造成为党和政府决策智囊的机会,搭建聚才平台。

  (四)创建育才机制。要在首都法学法律高级人才库建设的基础上,为法律事务推荐更多优秀人才。要全面落实法学会“百名法学英才培养计划”,深化《北京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课题研究,加大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培养力度。

  三、坚持将法学会建设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研究地,为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提供法治理论保障

  (一)把握法学研究方向。要不断深化学习、研究、宣传和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握法学研究方向,使法学研究始终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轨道上,团结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坚持法学研究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聚焦研究服务重点。要抓住研究服务的“牛鼻子”,紧紧围绕首都发展中的难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谋划创新。

  (三)创新激励研究机制。要不断创新激励研究机制,制定激励考评制度,形成主动参与、创先争优的生动局面。

  (四)促进研究成果转化。要以十九大关于法治建设的新论断作为根本遵循,在繁荣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国,特别是服务法治实践、建设首善之区的任务中取得新突破。

  四、坚持将法学会创建成法治宣传成果产生地,为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提供宣传成果

  (一)积极参与法治宣传与服务。要加强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浓厚氛围。

  (二)丰富提升宣传手段与效果。要不断创新法治宣传的手段,充分发挥法学会的专业优势和组织优势。

  (三)做实做好已有宣传服务品牌。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主动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服务全市中心工作。

  (四)总结形成宣传服务成果。积极孵化品牌,打造影响力更强、覆盖面更广的法治宣传阵地。

  五、坚持将法学会发展成法学交流的主渠道,为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贡献智慧

  (一)加强交流合作。法学会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要加强与人大、政协、政府等单位的交流合作,拓宽交流渠道和交流方式,积极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研究咨询部门建立交流和定期会商制度。

  (二)深化区域交流。要继续积极组织参加京津沪渝法治论坛、环渤海论坛、京津冀协同发展交流等活动,要努力加强与兄弟省市、地区法学会的交流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建立区域交流合作的有效机制。

  (三)提升对外交流。要通过对外法学交流不断交流思想、凝聚智慧、着力打造法学交流主渠道。

  (四)建设交流平台。要在巩固和发展原有法学交流平台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在新时代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新平台。

  六、坚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一)全面推进五项建设。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

  (二)紧紧把握关键环节。法学会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要将全面从严治党与机关自身建设紧密结合,切实保持和增强法学会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三)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法学会要紧紧围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四)打造过硬干部队伍。要落实延昆书记“以新时代党的建设为统领,打造一支绝对忠诚、绝对可靠、绝对有担当的首都政法队伍”的要求,全力抓好机关、基层法学会和研究组织队伍建设。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