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位置: 首页 》省级法学会年度工作报告 》2018年省级法学会年度工作报告
北京市法学会2018年综合工作报告

时间:2019-01-29   来源:会员部  责任编辑:qsr

  2018年,北京市法学会在中国法学会的关心指导、市委政法委的坚强领导和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中国法学会改革方案》,坚持初心,团结奋进,忠诚履行“三个团体,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使命,努力推动学会全面建设不断进步,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巩固和提升,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和首都法治建设领域改革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加强和深化对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政治引领,政治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是加强政治引领,牢牢把握法学会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法学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对法学法律工作者政治引领的意见》和《北京市法学会关于加强对首都法学法律工作者进行政治引领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有效工作机制,切实履行政治引领职责,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定不移听党的话、跟党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学会建设与发展。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市法学会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迅速掀起热潮,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法学会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进一步形成生动实践。在6月举办的市法学会系统“2018年能力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上,作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专题辅导报告。2018年9月,学会党组书记萧有茂同志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促进和提升党的各项建设”为主题,为全系统做了专题辅导。

  三是团结协作,共同推进政治建设。主动接受市委政法委的全面领导,特别是政治领导。注重加强与各法学教育院校、研究机构和全市政法系统的联系,共同对各研究组织、区法学会和开展的各项活动承担好政治责任,推进法学会系统政治建设。市法学会、区法学会及各研究组织利用召开常务理事会、学术研讨会、年会等不同场合和时机,做好会员的教育培训和政治引领工作,确保全体会员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四是深化政治引领,加强政治审核把关。在第二届“首都法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在法学院所、市政法单位和研究组织推荐的基础上,按照市委政法委委务会的要求,对拟获奖成果和作者,还请其所在单位党组织审核,共同承担政治责任,切实把政治审核把关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法学研究、智库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是完善课题研究的组织,不断增强法学研究的实效。法学研究工作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紧紧把握“两个转变”,不断增强实效。研究重心由注重基础理论与应用对策研究向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于解决法治建设实践问题转变,组织形式由学会设立主题开展研究向学会、科研院所、实务部门、研究会共同开展研究转变。2018年经市委政法委委务会批准,设立市级法学研究课题40个,其中重点课题10个、一般课题20个、青年课题10个,课题研究经费200余万元。在课题设置上,体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要求,设立了“北京市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首善之区法治建设引领作用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首都法治实践研究”等重点课题。围绕服务司法改革,设置了“刑事案件认罪认罚制度研究”、“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研究”、“刑事执法办案机制研究”、“司法人员执业保障研究”、“智能办案系统机制研究”等五个重点课题。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注重成果转化的原则,由市法学会学术委员会、法学带头人和资深专家、学者组成评审专家组,组织完成2017年市级法学研究课题结项以及市委政法委交办的5个委托课题的结项。评选出优秀课题10项,合格课题30项。

  二是完善论坛组织形式,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组织了以“学习宣传新宪法,深化推进北京市司法责任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双百”首都法学家专场报告会(原首都法学家论坛),下设六个分论题。围绕报告会的主题和分论题,市法学会在所属研究组织、各区法学会和市政法各单位开展了论文征集活动,共征集论文212篇,其中25篇被评为优秀论文。与其他省市法学会共同主办了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京津沪渝法治论坛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法学交流研讨会。广泛动员法学法律专家积极参加相关论坛和研究会,分别有21篇、20篇和11篇论文获奖,获奖数量位居前列。在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论文征集活动中,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获优秀组织奖。

  三是完善《北京市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7)》结构与内容,发挥服务大局的作用。《北京市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7)》全面反映了北京市年度法治建设发展情况,内容丰富、亮点突出。报告中关于北京市法治建设社会满意度调查的分析报告,体现了法学会作为第三方参与法治建设评估的优势,增强了报告的参考价值,报告的全面性、权威性和指导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今年首次将各区法学会纳入编委会成员单位,增加了各区法治建设报告,从市、区两级层面全面反映北京市法治建设情况。市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张延昆同志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安排召开《北京市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7)》工作推进会,并作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深刻认识开展《北京市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7)》编写工作的重大意义,二是要以编写《北京市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7)》为重要切入点,推动全市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三是要加强法学会自身建设,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履行工作职能。《北京市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7)》已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北京日报》刊发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

  四是精心组织司法改革第三方评估工作。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部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已经出台的改革举措,要对落实情况进行总体评估”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领导的要求,市法治建设领域改革专项小组决定,开展全市司法责任制改革第三方评估工作。市法学会3月初接受任务后,积极与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协调沟通,与中国法学会研究部签订了《北京市司法责任制改革第三方评估委托协议》,明确了任务。市法学会在此项工作中,认真落实市委政法委的相关要求,全力配合中国法学会研究部,积极参与评估指标体系的研讨,克服困难,调整经费30万元,保障了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是精心组织好立法咨询论证。建立与实务部门常态化合作机制。今年组织了五场立法咨询论证活动,即《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送审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草案征求意见稿)、《关于加强限房价项目销售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北京市电子商务条例》立法论证,应邀择派专家参与《北京市老年人监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专家论证会议并提出论证意见。其中《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送审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草案征求意见稿)委托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承办,发挥双方优势,取得良好效果。特别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送审稿)论证工作,得到了市政府法制办的高度认可,专门复函充分肯定了论证意见,在立法中予以吸收采纳。

  六是突出重点,服务改革,提升质量,《法学杂志》影响力不断提升。《法学杂志》坚持围绕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打造精品文章,及时展示交流优秀法学研究成果,特别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杂志组织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化解与财税法回应”等系列专题,加强政治引领和学术引领,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结合当前法治建设和正在推进的法治建设领域改革中的热点难点进行专题策划,每期都有1-2个专题,一些名家还有特稿或专稿。开通杂志微信公众号,扩大杂志的影响力。全年共出刊12期,刊发文章173篇,质量稳步提升,继续保持核心期刊的地位和荣誉,学术评价不断提高,影响力指数较2017年有较大提升。

  七是加强法学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服务首都法治建设。贯彻中央、市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部署,落实市委政法委的要求,积极推进“百名法学青年英才”培养工作,2018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分两批组织“百名法学青年英才”赴井冈山开展主题为“接受党性教育,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的专题培训。为更好地服务大局,2018年首都法学法律高级人才库在数据、功能、结构方面加以改善和提升,着手研究建立专家线上交流互动平台,使专家不出门就能参与交流,提供专家意见。直接掌握专家成果下载引证率排名,为形成专家影响力评估指数提供参考。

  三、加强指导,协调推进,组织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是规范加强研究组织建设。2018年,我们注重加强研究组织全面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新的学科研究组织。截至2018年11月,市法学会所属研究组织总数达到64家,其中社团法学研究会29家,民办非企业单位7家。积极履行主管单位职责。研究制定了《北京市法学会研究组织考评激励暂行办法(试行)》,对所属法学社团组织年度工作完成情况和自身建设发展情况开展考核评估。指导研究组织换届工作,坚持把政治过硬作为首要条件,指导比较法学研究会、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企业法治与发展研究会等3家研究组织按期完成换届,完善了研究组织的领导班子结构和领导机制。创新资金支持方式,为研究组织申请支持经费160多万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市法学会与研究组织签定《项目委托合同》,委托研究组织开展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研讨活动项目,完成经费支持,确保了研究组织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指导研究组织积极开展学术年会、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强化学术研讨中的政治引领功能,推动研究组织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常态化、规范化。2018年各研究组织和各区法学会开展法学研究、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律培训和对外学术交流等活动100多场,受众达1万多人。创新服务方式,编发《组织建设专刊》12期,发挥了交流工作经验、指导工作开展、推进组织建设的重要作用。

  二是协调推进区法学会建设。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转发《中国法学会关于加强市县法学会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区法学会工作有序开展。从2018年开始,北京市法学会对全市区级法学会开展考评,并纳入首都综治考评内容,2018年年初向各区法学会下发《区法学会2018年工作要点提示》,11月印发了《关于开展2018年度区级法学会工作考评的通知》。在4月的全国法学会系统工作座谈会上,丰台区法学会会长高峰做了典型经验发言,大兴区法学会的经验作法,被收入会议材料在全国学习推广,我会对此在6月素质能力提升班上专门向16区法学会做了介绍和推广。积极推进组织建设,通过购买党建管理岗位等举措,支持区法学会的业务建设为法律服务工作在全市的进一步开展夯实基础。目前,区级法学会工作开展活跃,成效明显,全年共开展法律培训、法治宣传、法律论证等近百场,受益人群达2万余人。

  三是加强会员队伍建设。发展壮大会员队伍。发展一批懂政策法律、知社情民意、善群众工作的基层法律人才,会员规模覆盖至各区高校、科研机构、人大、政协、司法、行政执法部门等,2018年市法学会新发展会员1436人,会员总规模达到4.3万人。积极发展团体会员。2018年,新增团体会员18家,进一步紧密联系研究组织和区法学会。创新会员服务手段。充分利用“北京市法学会研究组织微信群”、“北京市法学会区法学会微信群”、“会员手机月报”等手段进一步加强研究组织、区法学会、团体会员、个人会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信息共享,进一步紧密联系,增强凝聚力。

  四、注重实效,积极工作,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对外法学法律交流做出了新贡献

  一是组织了系列“双百”活动。以学习贯彻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为主题,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员会、教育部、司法部、中国法学会《关于印发〈2018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市法学会起草了落实方案,经市相关六部门同意,印发了《2018年北京市“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实施方案》。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学会各部门、单位积极协调、相互配合,全力支持市直机关、区法学会、研究组织开展活动,全市范围内组织“双百”活动286场,听众37500余人次,其中,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1场、其他市级5场、区法学会和研究组织280场。成功举办了“学习宣传新宪法,深化推进北京市司法责任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市“双百”首都法学家专场报告会。

  二是广泛开展法学法律专家基层公益行、法治文化基层行和法治建设公益讲堂活动。市法学会始终坚持服务基层、服务法治、服务社会治理工作职能,持之以恒打造法律法治文化品牌,组织法学法律专家开展“公益行”、“基层行”、“公益讲堂”,今年,与有关区、镇共同举办了“宪法在身边 普法村居行”、“基层信息公开法治问题研究”、“司法改革回头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法治建设”等系列活动。此外,市法学会联合16区法学会共同举办“爱祖国、学法律、促和谐”首都青年普法志愿者基层行活动,进机关、进街区、进企业、进院校,受众广泛,反响热烈。据统计,2018年开展各类活动13057场次,普法受众约133万人次,发放普法资料401万余册。

  三是开展公益法律服务、参与社会建设。积极引领法学法律社会组织和法律工作者参与法治建设,化解社会矛盾,筹集资金129万元,保障21家社会组织承接了21个法律服务项目,内容涉及专业化公益法律组织参与信访评估与矛盾化解、培养与提升人民调解员参与涉法涉诉信访矛盾调解能力等法律服务项目,参与社会建设,解决矛盾纠纷,助力法治建设,举办活动110余场,受益群众过万人。这些服务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区域不限,覆盖北京辐射全国。在北京市第四届社会组织公益品牌评选中获1金、1银、3铜、1提名的好成绩,其中北京市法学会的“‘爱首都、学法律、促和谐’基层普法公益行”获得金奖,被评为北京市社会组织十大公益服务品牌。

  四是提升对外法学法律交流工作,增强法治话语权和影响力。加强筹划与协调,继续组织好对外法学法律交流品牌活动—京台法律实务专业研讨会。7月中旬,在市台办指导下,与台湾法曹协会、北京市律师协会共同主办“第四届京台法律实务专业研讨会”。来自京台的法学法律专家、律师等70余人出席研讨活动。为中国法学会、外交部主办的“一带一路”法治合作国际论坛做好邀请专家、提供安保等协助工作。组织学会3名同志参加境外培训和交流,开拓法学交流渠道,增强法治话语权和影响力。

  五、驰而不息推进党建队建和机关规范化建设

  一是大力加强机关党建队建,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今年,市法学会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紧扣学会实际,创新方式方法,通过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抓好党员日常学习和教育培训、抓好专题培训等形式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并积极开展活动,做到双向互动突出党建引领,持续推进“双报到”工作。通过强化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强化党支部职责定位、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相关基础工作全面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围绕城市副中心搬迁,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党性党纪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加强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强化管党治党责任,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围绕加强作风建设“常态化”监督、实现纪检工作全覆盖、建立科级干部廉政档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着力提升党风廉政建设水平。结合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组织开展了纪念“七一”系列活动,弘扬党建正能量,认真抓好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建立健全基层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的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党建系列活动,激发党建工作新活力。

  二是持续推进机关规范化建设。驰而不息加强机关规范化建设,巩固、深化巡视整改和2017年规范化建设的成果,坚持抓好制度的有效落实,推动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良好氛围,工作的科学性、计划性、周密性、实效性得到了提升。规范化建设得到了中国法学会、市委政法委领导和机关的肯定和学会机关全体同仁的欢迎。学会《每月工作报告》将每月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报送中国法学会和市委政法委等单位领导和机关,自规范化建设以来质量不断提升,2月26日,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对学会《每月工作报告》做出重要批示:北京市法学会每月工作报告很好,既反映了工作情况,也有利于总结经验,梳理问题,能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三是加强法学法律组织党建工作。通过开展系统内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调研,向有关部门申请购买党建管理岗位、购买党建实务书籍和开展具体工作指导等举措,推动系统内研究组织党组织的全面建设,指导具备条件的研究组织设立党组织,暂不具备条件的研究组织设立党建工作小组等功能型党组织,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积极协调市委社会工委,为研究组织和区法学会购买党建管理岗位35个,配备党建指导员用于加强研究组织党建工作。在党建调研的基础下,通过多方沟通协调,所属研究组织中新成立独立党支部1个。开展了党建指导员业务知识技能的培训。以“缅怀先烈 重温历史”为主题开展了法学法律组织联合党日活动。

  一年来,市法学会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各方面有了一些进步,在中国法学会对省级法学会工作考核中得分位居前列,被评为优秀等次,但我们认为,各方面差距依然不小,具体表现在:在法学研究方面,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不多,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首都核心法治智库建设仍需加强;在区法学会、研究组织建设方面,区法学会党组建设、研究组织党组织建设工作有待加强;在研究组织工作方面,各研究组织工作发展不平衡,服务的意识、能力和水平有待加强;在服务首都政法工作方面,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能力有待提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研究,着力解决。

  2019年,北京市法学会的工作,要认真落实中国法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精神和中央政法委陈一新秘书长《法学会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要发挥“七个独特作用”》的讲话精神,围绕法治中国首善之区的要求,围绕首都政法工作重点任务,团结凝聚首都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在新时代作出新贡献,推动学会建设取得新进步。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