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12月04日 星期三
位置: 首页 》法界资讯 》学界动态
【司法关注】第二批挂职法学家履新最高法初体验

时间:2015-05-18   来源:法制网  责任编辑:elite

  从老师到法官深感身体力行远比单纯批判更难

  第二批挂职法学家履新最高法初体验

  □ 法制网记者 李娜

  研究国际法的刘敬东用“BigDay”(大日子)形容他到最高人民法院“上班”的第一天。

  5月4日,刘敬东早早起了床,精心选了一套西装,打上一条蓝色基调的领带,没吃早饭,就出了家门。

  8点准时进入最高法,拿起工作卡在读卡器前一刷,“嘀”的一声像是提醒或是告诫,他对自己角色的转变突然有了真实感: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国际法研究所的一名老师,变成最高法民事审判第四庭副庭长。

  除了刘敬东,第二批到最高法挂职的其他6位法学家,也在近日陆续走马上任。

  最高法相当重视这7位“新同事”的到来。在不久前专门召开的专家学者交流挂职座谈会上,院长周强特别强调,这7名挂职干部“有职有权”,“要把挂职干部当自己人,充分发挥作用”。

  5人挂职审判岗位

  4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任命通过后,法律人微信朋友圈转疯了5名法学家任职最高法的消息。

  据了解,5名在审判岗位挂职的学者分别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校长林维、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刘广三、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国际法研究所经济法室主任刘敬东、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锡锌、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冯果。他们分别出任最高法刑一庭、刑三庭、民四庭、行政庭和审监庭副庭长。

  另外两名学者挂职综合部门,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宪忠、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汪海燕,分别出任最高法研究室和司改办副主任。由于他们不在审判岗位,不涉及法律职务,因此不需要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

  相比第一批6名挂职学者中仅有3名在审判岗位,这次最高法拿出更多一线审判岗位让挂职法学家充分实践。

  座谈会一结束,最高法行政庭副庭长李广宇就把王锡锌接到四楼行政庭办公区。30多名同事早已在此等候,其中一些曾是他的学生,一些曾在研讨会上见过面。李广宇说:“以前可能叫他王老师,今后该叫王副庭长了。”

  “是什么级别的官职,我不是特别在乎。”王锡锌说,“但以挂职方式深度了解最高法,不是旁观者,而是直接身体力行者,甚至是主角,亲历整个过程,是我非常感兴趣的。”

  林维表示,法律实践是职业法律家的真正摇篮。“我们虽然只是挂职,但都是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副庭长,要把自己当作有权、有职、有责的司法工作者,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将法学理论知识、法学研究成果转化服务于案件审理、司法解释等具体工作。”

  首次出现两位70后

  理论功底扎实、学术造诣精深、有行政领导经历、司法实务经验……7位学者无一例外有着过人之处。

  其中,王锡锌、冯果、孙宪忠曾获评“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刘广三在刑法、证据法领域科研成果较多,是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和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敬东在国际经济法领域科研成果较多,担任中国法学会WTO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王锡锌在行政法领域科研成果较多,研究著作丰富;冯果在经济法、商法领域科研成果较多,是中国证券法研究会副会长;孙宪忠的民法科研成果丰硕,目前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第二批挂职法学家中首次出现两位70后,进一步凸显年轻化。1971年9月出生的林维,刑法领域科研成果较多,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曾在联合国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实习;1974年8月出生的汪海燕,诉讼法领域科研成果较多,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及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双千计划”人才。

  7名法学家都有司法实务经验。如刘广三曾挂职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冯果曾挂职任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汪海燕曾挂职任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林维和刘敬东则先后担任过最高法特邀咨询员。

  此外,最高法将第二批挂职人选范围,首次从京内扩展到京外院校。7名法学家中,冯果来自于武汉大学。

  据了解,这7名挂职人选是最高法面向全国20多家法学院校、科研机构发出邀请,从各地推荐的42名人选中,根据岗位要求,从综合素质、研究方向、专业水平和工作经历等方面考虑,层层筛选出的。

  期待学术转为现实

  过去学者和实务部门相互不理解。学者经常批评实务部门办案有问题,实务部门则指出,学者整天掉在书袋里。

  此次挂职最高法的7位专家,或多或少也曾批判过这个中国最高审判机关。如今,为期两年的挂职,他们要在这里亲身体验枯燥繁琐的法官生活,经历生与死的审判抉择,享受被人尊敬又压力重重的审理过程,角色转换并不容易。

  “站在大门外看最高法,和走进大厅、走上审判席看,完全不一样。”刘敬东说,民四庭是涉外审判的重要部门,履新后最大感受就是,直接的身体力行远比单纯批判更难。

  刘广三告诉记者,到刑三庭担任副庭长,要亲自参与死刑案件复核,人命关天,这是件十分严肃的工作,要求多方求证、反复权衡、谨慎处理,既要认识到中国当前死刑存在的必要性,又要认识到严格控制死刑适用的重要意义。

  “最高法的案件往往重大疑难复杂,应当正确对待审核签发权,处理每一起案件时,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切实尽职尽责。”冯果说,两年的实践,可能改变他的很多观念、思维方式甚至是培养学生的方式。

  王锡锌则表示,自己已经逐渐进入角色。“5月1日起,新的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同步实施,加上立案登记制改革的影响,行政诉讼案件可能出现井喷式增长。”他说,这些天他一直密切关注这方面的情况,仔细收集分析相关资料,希望未来能把最新学术成果研究运用到疑难案件审判中。

  “最高法很有吸引力的一点,就是可以把学术观点转化为现实,只要你的观点代表未来的方向。”挂职法学家们都对此充满期待。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