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位置: 首页 》直属研究会 》综合报道
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2015年年会顺利召开

时间:2015-10-08   来源: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  责任编辑:xzw

  2015年9月19-21日,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2015年年会在甘肃省兰州市隆重召开。此次年会由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主办,甘肃省法学会、甘肃政法学院、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兰州基地承办。来自全国各地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和检法实务部门的13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比较法治文化”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开幕式全景

  9月19日上午,会议开幕式隆重举行,由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李秀清教授主持。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高鸿钧教授、甘肃省法学会傅连宴副秘书长及甘肃政法学院校党委书记宋秉武、校长李玉基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发言。中国法学会研究部李存捧副主任在开幕式上代表中国法学会祝贺年会的顺利召开,并代为宣读了因故未能参会的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姜伟同志的书面讲话。在讲话中,姜伟副会长指出,自去年换届以来,在以高鸿钧教授为会长的新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研究会建设更加规范,学术活动更加丰富,社会影响更加广泛,已经发展成为法学理论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受到中国法学会领导的充分肯定。在肯定研究会成绩的同时,姜伟副会长又对研究会和中国比较法学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希望,希望比较法学研究会和全国比较法学者要将自身的研究服务于法治中国建设,坚持中国特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发挥研究会的平台作用,形成比较法研究的专家型智库。

  在为期一天半的会议中,各与会代表围绕本次“比较法治文化”这一主题,召开了四场专题研讨会。在对“法治的文化之维”的主题研讨中,严存生教授等六位专家针对我国古代法治文化文明转型中的中国法文化、司法改革与法治文化、从礼法到政法、传统中国法的内在精神及其转化、中国法治精神的培育、法治信仰的意义阐释等问题发表了主旨发言。在对“国家建构与法治文化”的专题研讨中,发言人和评议人针对现代国家建构中的法治文化建设、法治转型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法律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的悖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在对“法律传统、法律精神与法治文化”的专题研讨中,各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传统司法责任制度及其现代价值、法治观念中个人之善与政制之善的关系、清代司法中“情理”的论证命题以及作为比较法律文化重要内容的“雄辩术”等主题进行了深刻阐释和有针对性的学术交锋。在“法治文化:域外经验与具体运行”这一单元中,女性继承权的制度建构、刑事宽恕的法治化、中西法官职业化和法院司法角色以及清代西部民族宗教立法研究等话题引发了与会代表的兴趣,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互动。

  本次年会深入揭示了法治文化的丰富内涵及现实意义,充分展示了法治文化的多重面向和多元内容,积极阐释了以比较法方法研究法律文化的独特性及可能贡献,全面提出了比较法学研究的内在要求与中国特色,对于推进比较法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次会议旨在通过研究域外法治文化,借鉴其法治建设经验,并与中国传统社会和近现代转型社会法治文化建设进行比较,为推进现代中国社会的法治化进程和实现四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20日上午10点半,大会闭幕式顺利进行。比较法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王志华教授主持了闭幕式。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张骐教授对本次年会作了学术性总结。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高鸿钧教授对研究会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和期待,强调比较法研究要有大格局视野,世界大格局是法律全球化、中国大格局是依法治国,要围绕这些重大问题,追求理论品味,用成果说话,并以各个专业委员会、“青年比较法论坛”、“中国比较法论坛”等平台为渠道,开展更为生动、活泼、有效的学术活动。

  研究会理事会通过了“2014-2015年度经费使用情况”和“2015-2016年度经费使用规划”的报告以及新增理事、设立专业委员会事项。

  闭幕式举行了“中国比较法学”年度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经过研究会常务理事会的严格评选,共评出了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五名,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李晓辉副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鲁楠助理教授、华东政法大学科研院陆宇峰助理研究员等获奖学者上台领了奖。

  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院长魏清沂教授代表本次会议承办方进行了总结发言。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赫然教授对研究会的信任表示感谢,欢迎各位与会代表2016年7月相聚长春,以“比较司法制度研究”为主题进行下一届年会新一轮的学术研讨。

  王志华秘书长还就下一届年会举办时间、地点和年会主题以及中国比较法学研究项目和优秀论文评奖等事宜做了说明。

  本届年会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圆满闭幕。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