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位置: 首页 》地方法学会 》综合报道
助力京津冀法治协同迈向更高水平
——写在第二届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论坛召开之际

时间:2024-07-02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责任编辑:陈聪


□本社记者 焦新波 郭新磊

映日荷花别样红,此时正值盛夏中。在美丽的白洋淀畔和充满活力的雄安新区,由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法学会共同主办,河北省法学会承办的第二届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论坛即将在此拉开帷幕。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被正式明确为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被定位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而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正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建设。

如今,十年砥砺奋进、十年坚持守望,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不断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这期间,河北省法学会引领全省法学法律工作者,围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保障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前瞻性、对策性、应用性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研究,助力京津冀法治协同迈向更高水平,以法治方式助力京津冀打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再塑新机制,以法治方式助力打造先行区、示范区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这是新时代布局落子的第一个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河北省法学会以此为遵循开启了法学研究与法治实践的新课题。

很快,在河北省法学会倡议下,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法学会开启了京津冀法学交流合作机制,共同签署“京津冀法学交流合作机制框架协议”。该协议约定,运用京津冀法学法律人才互补优势,促进京津冀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度交流,建立“区域法学会定期协商沟通机制、法学研究交流机制、法学人才资源共享机制、法治宣传共享机制和法律咨询服务共享机制”五项合作机制,从宏观性和战略性高度达成凝聚共识、合作共商、资源共用、联手共做、成果共享等“五项共识”,为推动京津冀区域依法治理、法学交流、法律服务提供新的平台。

三省市法学会共同建立京津冀法学人才库、开通网站窗口,实现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共用,联手共同破解京津冀协同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将形成的优秀成果共享,分别呈报当地党委、人大、政府等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他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增强抓机遇、应挑战、化危机、育先机的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在此背景下,2023年7月,京津冀三省市法学会研究决定对2014年框架协议进行深化调整,进一步建立健全合作交流机制,将已经举办八届的“京津冀法学交流研讨会”升格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论坛”。这既是京津冀三省市法学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加强工作联合和任务协同配合,有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具体行动,更是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记者从河北省法学会获悉,本次论坛征集到的研究论文、调研报告和课题成果等共计708篇。目前该论坛已成为京津冀三地法学会共同繁荣法学理论研究、服务法治建设实践的重要载体。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实施10周年,更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雄安新区建设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一周年。在这个特殊点,即将在雄安新区举办的第二届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论坛,专家学者齐聚于此、共襄盛举、擘画未来。此次论坛聚焦党中央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法治保障”为主题,着重突出探讨“以法治方式助力把京津冀打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共同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法治保障贡献法学会智慧和力量。

法治服务先行,深度参与京津冀协同立法研究

十年来,河北省法学会充分发挥法治智库作用,推动法治服务“先行”,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要领域的制度建设、立法、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蓝绿交织,鸥鹭蹁跹。夏季的白洋淀,芦苇摇动、游船穿梭,一派生机勃发的美丽景象。这样的画卷,得益于《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坚实的法治保障。这是雄安新区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从规划管控、污染治理、防洪排涝、修复保护、保障监督等方面对白洋淀及其流域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规范,这部法规凝聚了河北省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心血。

河北省法学会副会长、河北大学副校长孟庆瑜长期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问题,深度参与京津冀协同立法研究,积极为国家和河北立法工作进行调研论证。他受托完成《白洋淀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条例》《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条例》《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立法调研起草工作,为相关条例法规的出台提供智力支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法学会推动法治服务先行的重要作用。作为河北省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他在长期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性工作中,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白洋淀流域生态安全法治保障研究”、中国法学会重点委托课题“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法治保障问题研究”、河北省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招标项目“白洋淀流域生态安全评价及协同保护研究”等,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地方立法问题研究》《论京津冀环境治理的协同立法保障机制》等理论研究成果,为地方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法治力量。

河北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省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李靖,也长期专注京津冀协同立法工作,参与了《京津冀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河北省地方立法条例(草案)》《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修订草案)》等咨询论证工作;主持“省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中期评估”“雄安法治建设成效第三方评估”“支持雄安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第三方评估”等评估项目。完成“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一卡通’协同立法”“法治雄安平安雄安实践篇章”等重点委托课题。

据介绍,近年来京津冀协同立法迈入快车道,连续出台和制定了《河北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河北雄安新区条例》《关于授权省人民政府为保障冬奥会筹备和举办工作规定临时性行政措施的决定》等。截至目前,共推出120余部协同立法项目,其中,河北省已就47部地方性法规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协同立法工作。其中,“京津冀协同立法取得实质性成果”被评为河北省“特别典型法治事件”,10余部协同立法被评为“河北省十大法治成果”。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法学会副会长周英向记者介绍,立法过程中,河北省人大部门积极与省法学会系统开展京津冀协同立法研讨交流活动,开展协同立法课题研究,组织邀请省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相关学科研究会专家,开展京津冀协同立法研究、调研起草等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河北省法学会有关同志介绍,全省法学会系统主动服务法治河北实践,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积极参与立法咨询论证,先后参与《雄安新区条例》、《京津冀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条例(三省市会商稿)》、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冬奥会授权决定等多部实质性协同法规的调研起草或修改意见、建议。

倾力法治保障,主动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地方实践

东风劲吹春潮涌,破浪远航鼓征帆。

多年来,河北各级法学会紧紧围绕服务政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不断推进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创新,助力全省政法机关建立了多项、多层级协作协同机制,国家政治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重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事件持续减少,积极助力平安河北、法治河北建设,有力服务保障了京津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全面推进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应领域司法协作。近年来,河北省法学会积极参与河北省高院、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冰雪运动法治保障学术交流会,为包括三地在内的冰雪运动及京张旅游带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支撑。河北省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任务和事项,共同研究优化司法保障机制,助力深化京津冀法院司法协作机制做深做实,能动司法。

河北省检察机关着力提升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质效,深化保障协同,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新两翼”建设、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等重点任务,以检察履职助力高质量发展。河北省法学会检察理论研究会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注重研究检察实践中,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方面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指导环京津区域基层检察机关围绕检察公益诉讼、电信网络诈骗、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研讨实践问题,与毗邻京津检察机关共享研究成果,推动全省检察理论研究取得更大成效。

河北省司法厅健全立法协调联动机制,坚持服务大局,各业务领域相继签订修订戒毒、社区矫正、调解、律师等领域一系列子协议,全面构建起京津冀司法行政协同发展的“四梁八柱”,集中力量为京津冀协同提供优质法律资源,打造高质量法律服务体系,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全力支持雄安新区法治建设。河北省法学会积极参与该厅举办的“法治宣传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等系列主题活动,为打造雄安新区法务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

此外,河北省各级法学会还提出一系列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益建议和措施。石家庄市法学会组织相关专家助力该市委政法委起草出台《关于全市政法机关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等25条具体措施,要求全市政法机关强化司法保障、优化法律服务、完善对接机制、强化监督管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保驾护航。

十年“法治盛宴”,破解京津冀法治协同发展难题

京津冀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面对出现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河北省法学会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直进行着深入思考、探索着破题之道。

由河北省法学会主办的“法治河北论坛”已举办十四届,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法治力量。早在2016年,第七届“法治河北论坛”围绕“京津冀法治建设协作机制的理论与实践”主题,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保障问题、司法改革问题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学者针对京津冀协同立法、司法统一裁判标准、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行政调解制度、冬奥会法治保障等问题,提出了具有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京津冀法治论坛由河北省法学会联合河北经贸大学共同主办,河北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财税法学研究会积极参与。该论坛以京津冀区域经济法理论与实务研讨为主题,旨在以法治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从2016年至今已举办四届,着力形成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对推进京津冀区域法学研究与法治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2021年12月,第十六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在石家庄市举办。会议主题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分论题为区域协同发展中的社会治理法治化,主要针对京津冀大区域或市域、县域等问题展开讨论、研究。

法治是规划和建设雄安新区的法律保障及基础条件。新区发展建设与法治息息相关,河北省法学会组织法学法律界专家学者,及时从法治保障层面,为河北省委、省政府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信息和建议。

对此,河北省法学会专门召开雄安新区法治保障研讨会,推动建立雄安新区建设中相关法律协同机制,加快推进雄安新区法制建设,以及加快推进雄安新区建设的政策制度化、法律化,与会专家学者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引和保障作用,从法治保障层面为雄安新区建设献言献策,针对新区建设中涉及的房屋买卖纠纷、土地征收拆迁、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历史文化遗产梳理、金融风险防范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此外,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服务和保障,河北省法学会还联合河北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立法学研究会、行政法学研究会、河北大学法学院、河北大学国家治理法治化研究中心等,分别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区域法治创新论坛、江河战略视域下白洋淀流域生态安全法治专题研讨会、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法治论坛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宪法保障论坛等多届、多主题的相关活动,充分发挥法治在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十年来,河北省法学会系统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法治问题等情况,提出了具有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一场场高质量的“法治盛宴”,是法学法律界专家学者积极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见证。

“这些学术研讨活动蕴含着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法治智慧,展现了新时代河北法学法律工作者为促进京津冀协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和担当。”河北省法学会有关同志表示,今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论坛这个升格后的平台,河北法学法律工作者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如既往深化法学理论研究,积极参与法治实践,持续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服务。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