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5年01月14日 星期二
位置: 首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实践》专刊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专题报道 》2022年 第06期 02月
牢固树立系统观念 扎实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

时间:2022-07-07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  责任编辑:编辑

牢固树立系统观念 扎实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

王洪祥


坚持系统观念,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①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特别强调,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切实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前不久召开的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上,郭声琨同志紧扣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作出了系统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一项重大原则,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重点应从以下五方面抓好落实。

  

  一、工作领域上树牢“大安全”理念,切实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②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从整体上把握事关国家安全的各类重要因素,把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在更高站位、更广领域上认识平安中国建设的内涵和外延,打好“总体战”、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推进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发展和安全平衡兼顾、全面贯通,实现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相统一。

  (一)抓住维护人民安全“根本点”。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全方位提升守护群众平安、保障群众权益的层次和水平,用更优的平安“供给”解决好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一是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贯彻《反有组织犯罪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击整治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违法犯罪,有效治理新型网络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切实保护人民群众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二是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要求期待。巩固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助力推进依法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各项工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三是着力回应人民群众的民生诉求。深化“放管服”“互联网+行政管理服务”等改革,精简优化办事流程,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融合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便民利民的优质政法公共产品,促进做好“六稳”“六保”等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等工作。

  (二)把握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生命线”。政治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攸关党和国家安危。必须把政治安全放在首位,采取有力措施,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一是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政法战线作为捍卫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重要力量,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防范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确保“刀把子”始终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二是严密防范打击危害国家政治安全违法犯罪。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宗教极端等活动,筑牢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铜墙铁壁。三是健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人才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确保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三)筑牢维护经济安全“基本盘”。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能够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必须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维护经济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一是防范化解风险守住“底线”。协同有关部门加强经济安全的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及时监测研判、防范化解金融等领域涉稳风险,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对涉众型经济案件受损群体,坚持把防范打击犯罪同化解风险、维护稳定等统筹起来,做好控赃控人、资产返还、教育疏导等工作。二是坚持规范监管划定“界线”。协同有关部门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为其设置“红绿灯”,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防止其野蛮生长;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健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审查等制度,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纠正和规范发展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妨害公平竞争等行为,依法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平台从业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聚焦重点领域筑牢“防线”。协同有关部门努力确保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确保生态安全,加强核安全监管,维护新型领域安全。

  (四)绷紧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弦”。维护社会稳定是政法战线的“主责主业”。对于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风险,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做到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努力将其消解于未然、化解于无形。一是把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好。促进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二是把宽严相济政策运用好。既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又注重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少捕慎诉慎押”等制度机制,扩大教育面、缩小打击面、减少对立面,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三是把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好。发挥好基层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等作用,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帮扶救助、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推动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最大限度消解社会戾气,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严防发生个人极端案事件。

  (五)织密维护公共安全“保障网”。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必须积极推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风险,提高维护公共安全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持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打造城乡统筹、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严密落实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和“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强化学校、医院、公共交通工具及车站等人员密集重点场所和铁路沿线治安防控,提升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能力。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严密重点方向口岸出入境管控。二是推动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体系、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完善危险化学品治理监管机制,严格执行交通、消防等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寄递物流等行业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三是促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升应急处置效能,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等能力。

  (六)守好维护网络安全“新领域”。网络空间是国家的“第五疆域”,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必须把防控网络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健全网络社会综合防控体系。一是坚持“打”,依法打击整治网络贩枪、网络黄赌毒、网络传销、网络套路贷等新型网络犯罪,完善线索快速落查、跨区域协作和跨境执法司法合作机制,有力铲除网络安全领域黑色产业链,坚决遏制网络违法犯罪多发高发势头。二是立足“防”,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及其供应链安全保护为重点,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安全审查和防护措施,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三是突出“建”,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络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努力营造健康网络生态。

  

  二、工作格局上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着力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当前,平安中国建设面临问题的跨界性、关联性、复杂性增强,依靠单一的部门、资源、力量往往很难有效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平安中国建设③,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④。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必须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切实增强系统治理的合力。

  (一)完善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委领导体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我国创造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最大奥秘。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平安中国建设各方面全过程。近年来,有的地方坚持党建引领、压实四方责任,健全党建引领下多方参与的共治机制;有的建立责任捆绑机制,打造党组织领导下街乡、村居、网格基层平安建设“责任共同体”;有的发展“红色物业”、推行居民小区“近邻党建”,收到很好效果。要总结推广这些经验,积极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探索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的途径和载体,把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更好转化为基层治理和平安建设的强大效能。

  (二)完善联动融合、集约高效的政府负责体制。各级政府在平安中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政府治理体制机制,重点是推进政府职能体系优化协同高效。横向上,破除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弊病,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协同的机制,实现问题联治、风险联控、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纵向上,破除头重脚轻、贯通不畅的难题,打造上层统筹有力、中层运转高效、基层做强做实的治理体系,提高快速响应、精准落地能力。近年来,有的地方推进基层执法体制改革,打通条块资源,赋予乡镇(街道)对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管理、指挥、考核权,建立“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有效提高了服务管理质效和精准治理能力,这些经验做法值得总结推广。

  (三)完善开放多元、互利共赢的社会协同体制。实践表明,社会组织参与平安中国建设,有利于弥补政府治理资源不足等问题,有利于灵活迅速回应社会需求,有利于提升平安建设相关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近年来,有的地方通过公益创投、定向签约、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支持相关社会组织发展,有的推动“村嫂理事会”“乡贤评理堂”“和事佬”协会等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民间纠纷调解,收到了很好效果。要总结推广这些经验,充分调动工青妇、法学会等群团组织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完善社会组织孵化培育、资金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发挥市场机制等作用,积极培育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组织,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展,推动千千万万社会组织“微治理”持续释放出平安建设“大能量”。

  (四)完善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公众参与体制。平安中国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不断拓展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化渠道,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研究借鉴有的地方通过App、网格微信群搭建众创平安新平台,有的地方加强“红袖标”“红砂护边员”“胡杨救援队”等群防群治力量建设的经验,充分发挥保安员、网格员、义警、平安志愿者等作用,强化全社会广泛参与平安建设的激励保障,提升人民群众参与度。要优化平安建设考评标准和方式,加大群众意见在考评中的权重,充分发挥考评“指挥棒”作用,引导各地各部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新期待新要求,实现平安中国建设过程人民参与、成果人民共享、成效人民评价。

  

  三、工作方式上注重综合施策,坚决打好解决突出问题组合拳

  当前社会矛盾日益复杂、风险点源日益多变、不确定性日益增强。为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系统观念,深化对社会运行规律和治理规律的认识,统筹运用政治、法律、文化、科技等多种方法手段,多维治理、综合施策,不断丰富平安建设“工具箱”,增强社会治理整体性和协同性,更有效地破解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各类难题。

  (一)坚持以“政治”引领行稳致远的正确方向。政治引领既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优势。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不懈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使之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以科学理论指引社会治理。近年来,有的地方针对烂尾楼处置、土地管理等治理难题,加强当地党组织的政治领导,统筹党政机关、人大、政协、社会组织等力量协同化解,有效凝聚了民心民力,防止矛盾积累激化。要总结借鉴这些经验,在平安中国建设中进一步把握政治方向、发挥政治优势、强化政治保障、夯实治理根基,更充分地发挥政治引领的先导性、根本性、决定性作用。

  (二)坚持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和推进社会治理,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法治化水平。以法治谋划平安建设,总结借鉴有的省就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工作修订或出台地方立法等经验,用好用足地方立法权,加强平安建设领域的立法工作和制度建设。以法治解决矛盾问题,总结借鉴有的地方推动市、县法学会建立首席法律专家库、促进矛盾化解等经验,更加善于用法律上的事实明辨是非、用权利义务思维分清对错,推动相关矛盾纠纷在法治轨道内彻底解决。以法治引领社会风尚,总结借鉴有的地方推行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推动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等经验,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努力使循法而行成为全体公民自觉行动。

  (三)坚持以“德治”涵养正气、润化人心。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必须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平安中国建设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发挥好身边榜样的示范作用,总结借鉴有的地方提高见义勇为物质奖励标准、扩大优待主体和政策保障范围等经验,进一步加强见义勇为激励表彰,营造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善行义举普撒大地的良好局面。发挥好乡规民约的约束作用,总结借鉴有的地方开展“信用社区”“道德银行”“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卡”等活动、出台《移风易俗促进条例》等经验,让根植乡土的乡贤文化在移风易俗、促进和谐等方面焕发新的活力。发挥好行业章程的规范作用,推动道德内容纳入各类规则,促进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引导群众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发挥生活礼俗的教化作用,总结借鉴有的地方以小公约、小家训等“八小工程”促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等成功经验,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用好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平安中国建设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四)坚持以“自治”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基层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必须划清政府管理权和群众自治权的边界,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有的地方建立“基层自治清单”制度,进一步厘清乡村权责边界;有的搭建“百姓议事堂”,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要总结推广这些经验,探索创新基层自治实现途径,搭建便捷议事平台,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式,广泛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等基层民主协商活动,画好基层平安建设“同心圆”。

  (五)坚持以“智治”注入动能、提供支撑。科技是推动平安中国建设的第一引擎。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必须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把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从“最大变量”变为“最大增量”。抓好智慧决策,总结借鉴有的地方推动“城市超脑”建设等经验,搭建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的智能化平台,加强数据深度挖掘利用,以数字蓝图赋能智慧治理,推动平安建设实现由“经验决策”向“大数据决策”转变。突出智防风险,总结借鉴有的地方建设智慧消防、欠薪预警、食品安全等大数据平台,有的地方最大限度延伸城乡雪亮工程联网节点等经验,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分析潜在风险、监测危险指标、预判动态趋势,提高治安防控的智能化水平。强化智能服务,总结借鉴“网上办”“掌上办”“刷脸办”等经验,充分发挥线上平台优势,为群众打造“指尖生活圈”。

  

  四、工作载体上优化分层治理,努力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阵地仗

  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必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从整体上推动市域、基层、网格这“三大阵地”功能协同、体系优化,打造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灵活运转的分层治理体系,把大矛盾大风险化解在市域、小矛盾小风险化解在基层、苗头性问题隐患解决在网格,有效防止矛盾问题升级、外溢、上行。

  (一)坚持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战略支撑。对一些重大矛盾风险、疑难复杂问题,仅靠基层往往很难解决,而市域在法律政策手段方面统筹能力更强,具有明显的“治理半径”优势。中央政法委从2020年开始在全国开展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共有416个地市参加,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新样板。如有的城市确立了市级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难题、县级组织实施解决突出问题、街乡强基固本解决具体问题、社区落实落细解决服务问题的权责架构;有的城市充分用足用好市域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较大的法规政策自主制定空间,出台个人破产条例、数据条例等地方立法,有效解决了一批平安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等等。要继续加强对试点地区分类指导,并组织做好第一批试点地区评估验收,推动试点经验从地标上升为国标、从地方探索上升为顶层设计、从单项经验集成为系统制度,进一步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使市域真正成为防范化解重大矛盾风险的“终点站”。

  (二)坚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2020年以来街乡、社区在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启示我们平安中国建设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目前,全国3.9万多个乡镇(街道)已配齐配强政法委员3.8万多名、占99.2%,建成各级综治中心58.3万余个,共有网格员450万名,基本实现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强基层组织,总结借鉴有的地方省市县综治中心全部明确为事业单位,建立网格员“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体系,有的出台县、乡、村三级人民调解经费保障标准、配齐配强专职调解员等经验,推进资源力量下移,使基层人财物与事权相匹配,确保基层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进一步夯实基础工作,依托综治中心和网格化管理,统筹公安派出所、社区警务站、检察室、人民法庭、司法所、信访接待中心等基层资源力量,强化部门、街乡、村居、调解组织等协调联动,实现对辖区内全要素精准掌控、对各类风险隐患全周期管理。进一步提升基本能力,总结借鉴有的省建设网格学院专业培训体系,有的依托综治中心推动各主体各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等经验,打造“平战结合”的“指挥中枢”,不断提升基层保平安、护稳定的实战水平。

  (三)坚持做精、做细网格治理。网格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承担着落细落实各项服务管理措施的重要职能。要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总结推广有的地方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设在楼栋里等经验,推动党的建设延伸到社会最小单元。要在社区、网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基层社会治理单元做小做实,总结推广“十户联防”“邻里守望”等经验,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治安积极分子等威望较高、熟悉情况、经验丰富等优势,让他们担任楼栋长、联户长,使治理触角延伸贯通至每个楼栋、每个家庭、每个人,真正打通服务管理“最后一米”。

  

  五、工作保障上加强统筹协调,不断推动平安中国建设再上新台阶

  平安中国建设涉及领域广、工作任务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成立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有力加强了党中央对平安中国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谋划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必须强化统筹协调,加大保障力度,推动各有关方面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载体统合,避免措施的局限性、工作的碎片化,把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成美好现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要职责。必须严格落实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进一步树牢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的观念,把平安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部署,把安全发展贯穿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推动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严格落实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研究部署、推动落实、跟踪问效,切实担负起护一方平安、保一方稳定的政治责任;推动各有关部门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紧扣安全发展问题,促进行业发展与保障安全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各地平安建设领导(协调)小组要充分履行职责,系统谋划制定本地平安建设目标任务、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协调推进平安建设。要充分发挥平安建设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不断完善考评体系,形成正确导向,压实各方责任,健全奖惩机制。

  (二)深化平安创建。在前不久召开的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上,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授牌命名了60个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160个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并授予73个市、县“长安杯”予以表彰,有效鼓励了先进、树立了典型、调动了各地各部门参与平安建设积极性。要加强对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县创建工作的指导,加强典型经验的系统集成和总结推广,为各地深入开展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县创建工作提供指引,推动各地更好地把功夫下在平时、促进长治久安。要主动适应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新形势、新要求,在更高标准、更宽领域、更多层面、更大范围上全面开展地区平安创建、行业平安创建、单位平安创建、基层平安创建等工作,形成以平安社区为根基、以平安市域为抓手、以平安行业为支撑的平安中国实现路径,不断增强平安创建的示范性、辐射性和引领性,最大限度调动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真正让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小平安”汇聚为全国的“大平安”。

  (三)营造良好氛围。扎实有效落实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各项“硬举措”,离不开良好社会氛围营造的“软环境”。要加强正面宣传,发挥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优势互补作用,聚焦能够振奋人心的重大成就,挖掘能够打动人心的先进事迹,推出能够震撼人心的优秀报道,对党中央有关重大决策部署和平安中国建设实践成果、基层一线成功经验等进行全景式宣传报道,不断凝聚社会正能量。加强舆论引导,完善落实“三同步”机制,对热点事件勇于发声、对恶意谣言敢于亮剑、对群众疑惑及时解答,更好回应社会关切。加强阵地建设,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个性化等传播新模式和网络传播新规律,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长安网、中央政法委长安剑等政法新媒体,推动构建政法全媒体传播体系,运用全媒体方式、大众化语言、艺术化形式,制作有格调、有温度的新媒体产品,不断提升政法新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营造良好舆论生态。

  

  作者: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