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位置: 首页 》要闻 》学会要闻
张鸣起副会长出席“社会第三方化解涉诉信访实证研究”课题启动会

时间:2017-03-07   来源:中国法律咨询中心  责任编辑:elite

  2017年3月2日,中国法学会重点委托课题“社会第三方化解涉诉信访实证研究”课题启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鸣起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姜启波、副庭长包剑平、登记一室主任刘立新、中国法学会会员部主任张所菲、研究部副主任彭伶、法治研究所副所长王伟国,以及部分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志愿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启动会由中国法律咨询中心任伊珊副主任主持。

  张鸣起副会长指出,涉诉信访现象是我国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长期以来也是社会舆论热点聚焦的问题,本次课题责任重大且任重道远。他要求,第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和治国理政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立足十八大以来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确立科学的评价评估方法;第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从建设的进程与成果来看,法治社会明显落后于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建设,第三方化解涉诉信访是我国法治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成果体现,对于依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要确定好课题的定位和研究范围。课题的切入点和侧重点应放在第三方功能的发挥以及和法院的诉讼衔接方面,力求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第四,要注意问题导向和成果的转化应用问题。应将研究问题聚焦于法治社会建设需要的、法院司法审判中遇到的和人民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3月2日,中国法学会重点委托课题“社会第三方化解涉诉信访实证研究”课题启动会在京召开  

        会上,任伊珊副主任介绍了开展此次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强调了启动本次课题不仅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法学会重点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完善志愿专家工作机制、增强化解矛盾纠纷实效、利用科技手段创新工作方法的需要。通过大数据科技手段,通过对最高人民法院涉诉信访案件的类型、特点、成因和化解对策的实证分析,深入研究专家学者、律师参与化解涉诉信访案件的有效途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第三方诉讼服务模式,积极发挥咨政建言作用,供中央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任伊珊副主任表示,咨询中心将以本次课题研究为工作抓手,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模式,积极配合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努力让志愿专家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张鸣起副会长出席课题启动会并作总结讲话

3月2日,中国法学会重点委托课题“社会第三方化解涉诉信访实证研究”课题启动会在京召开

  彭伶副主任就中国法学会重点委托课题的开展情况、立项背景及相关要求做了详细说明。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杭平详细介绍了课题准备情况、总体设想和实施计划。

  在专家建议和交流讨论环节,姜启波庭长首先对志愿专家工作运行两年半以来咨询中心富有成效的工作表示感谢,认为在这个阶段启动课题十分必要,既是对前期工作成功经验的总结提炼,也有助于揭示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漏洞问题。他指出,涉诉信访一直都是社会舆论的热点问题,中国法学会作为法学研究的权威部门,组织法学专家以第三方身份对涉诉信访问题进行评估判断,是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创举,有助于客观反映我国涉诉信访现状,同时也有利于树立和维护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他还表示,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愿意在人员和数据等方面为课题提供支持和帮助。

  张所菲主任提出,目前全国地方法学会的建设已经基本覆盖省、市、县三级,第三方开展法律服务是其重要的职能和任务,课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诉讼服务工作模式,对于推进地方法学会法律服务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包剑平副庭长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处理涉诉信访工作的相关机制,她表示,全国法院系统中曾就涉诉信访做过专门的调研,愿意将调研的数据和内容提供给本次课题组。中国法治研究所副所长王伟国、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段威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李立众副教授、北京百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志伟律师等围绕课题总体目标、任务分工、实施方案、课题数据共享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此次启动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方向、研究范围和研究目标,为加强重点委托课题管理,确保课题顺利实施和按期高质量完成研究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