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位置: 首页 》地方法学会 》综合报道
潍坊市昌邑市法学会在融入社会治理中夯实基层法学阵地

时间:2019-11-19   来源:山东省法学会  责任编辑:att

镶嵌式参与 创新式发展

潍坊市昌邑市法学会在融入社会治理中夯实基层法学阵地


  近年来,潍坊市昌邑市法学会认真落实“弘扬法治精神、创新法律服务”工作要求,大力倡树“研法辅政、用法为民”工作理念,找准切入点,打好主动仗,不断延伸工作触角,全面推进法学会联络组(工作站)、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建设,在镇街区、市直重点单位、企业设立法学会联络站30个,设立社区法律服务诊所98个,形成了“以法学会为主,会员联络组(工作站)为辅,法律服务诊所为有益补充”覆盖城乡的基层法学阵地。

  一、实体化推进,积极搭建基层法学阵地。坚持把法学会工作融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在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分别建立工作平台,夯实了基层法学工作阵地。一是完善法学会组织机构。成立市法学会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实体化建设,扎实开展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场所、有活动 “六有”建设,市法学会机关配备在编专职人员3名,其他机构明确兼职人员。坚持党建引领,比照社会组织党建模式,成立市法学会党委,隶属市委两新工委,制定《昌邑市法学会党员管理办法》,增强了基层法学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二是设立镇街区法学会联络组(工作站)。贯彻落实《山东省法学会改革方案》和潍坊市委政法委、潍坊市法学会《关于在镇(街道)设立会员联络组的通知》要求,着力加强基层法学会组织规范化,在镇街区和会员集中的单位设立会员联络组(工作站),由镇党(工)委政法委员担任联络组负责人,整合综治、调解、信访、法庭、派出所、派驻检察室、义工、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协同推进“法律六进”活动,为基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法治护航。同时,在各个村(社区)成立联络点,进一步延伸工作触角,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三是成立社区法律服务诊所。依托社区综治服务平台,成立社区法律服务诊所,积极发挥社区法律顾问、社区民警、社区法官、社区检察官等法学会成员的带头引领作用,深度参与市、镇、社区、村四级调解平台和市直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平台、联动调解平台建设,参与重点群体政策法律解释工作,累计参与化解、调解矛盾纠纷654起,约谈教育重点人员245名。根据实际设立法律服务室、听证室、心理咨询室、警务室,细分配备网格员,吸纳法学法律工作者和“五老”志愿者,聚焦村级规范管理、矛盾调处等方面,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为群众免费提供各类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引导群众依法维权、依法办事。

  二、拓展式延伸,打造法律服务义工品牌。积极做强法律义工服务这一传统品牌,拓展义工服务基层内容,用义工服务品牌提升法学会形象。一是建立义工服务网络。成立了昌邑市法学会法律义工服务中心,依托法学会工作站和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实现了市、镇、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全覆盖。积极推动法律义工与法学会工作实现高度融合,积极参与服务依法治市工作、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调研、依法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参与法治宣传、服务农村治理等工作,带动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二是丰富义工服务机制载体。积极探索会员参与义工服务活动工作机制,专门制定了工作规程、会员参与绩效和年度工作考核等制度规范,健全会员档案管理制度,全面了解每一名义工的情况,并将义工情况、志愿服务优势向社会进行公示,方便群众了解和选择。先后培育了“爱心小屋”、王文浩工作站、“郭占鳌调解工作室”等系列法律义工品牌,累计解答法律问题5万余个,化解矛盾纠纷356起。三是拓展义工服务内容。发挥法律义工 “第三方”身份优势,参与了棚户区改造、征地拆迁、城中村改造、城市建设等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领域“访民情、听民意”大调查活动,近年来共接洽、解答法律咨询案件5416起6128人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8000余起,“有困难找法律义工”蔚然成风。组织开展了《信访条例》和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有关知识专题宣传活动,积极参与“信访积案攻坚化解年”活动,受教育群众达8.7万人次,在全社会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三、融合化发展,创新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贴紧社会治理大局,立足专业和人才优势,创新法律服务模式,深度融入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一是融入中心工作。专门遴选了30名法学联络员,围绕基层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协调相关会员积极参与重大决策、重点项目法律风险评估、依法行政法律质效评估等工作,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战略、扫黑除恶等中心工作,跟上法律服务,提出治理建议,累计200余条意见建议进入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切实发挥了“法治智库”参谋作用。建立10处企业家工作站,组织开展了“法学会进民企活动”,为企业提供合同审查500余次,帮助企业查找法律风险35处,出具完善危机处理和法律意见353条。二是融入基层平安建设。与基层综治维稳部门密切联动,实现法学会机构人员和工作深度融合。坚持社区法律服务诊所与综治中心同建设,接受综治中心的调度和指派,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354起,推动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问题不上交”的治理目标。法治信息员积极参与网格化建设工作,引导网格内群众依法解决问题,共帮助全市98个社区设立网格832个,为基层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了法学力量。三是融入基层法治建设。积极参与全市大普法宣传工作,与普法办、宣传部、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联动,累计开展“法律六进”等活动157次,受教育群众达15万人次,提升了全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注重用法治的制度意识和程序意识建立长效机制,坚持把社会稳定风险前置于重大事项决策前,在基层社区、村级重大事务决策中参与和组织实施了事前听证法。近年来,全市累计组织事前听证1500余次,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大限度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筑牢了基层和谐稳定的前沿阵地。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