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14 来源:《中国法律年鉴》社 责任编辑:yyx
八、关于法治宣传、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
2018年,中国进一步重视法治宣传,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事业不断发展,为全面依法治国营造了更好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法治宣传
——继续推进“七五”普法规划。6月,全国普法办表彰北京市延庆区等422个县(市、区)为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7月,司法部、民政部联合表彰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镇一村等803个村(社区)为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月,全国普法办确定“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浙江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江西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司法人民委员部旧址、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河北省西柏坡纪念馆、中国法院博物馆、北京税务博物馆等8个单位为首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7月,全国普法办制定《全国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考核评估指标体系(试行)》,联合中宣部印发《关于做好“七五”普法中期检查的通知》,指导各地、各部门行业结合实际,开展“七五”普法中期检查工作,推动全国法治宣传教育考核评估体系化、科学化。
——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立健全“谁执法谁普法”部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27个中央国家机关出台实施意见。编制并公布2批49家中央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实现了普法责任对中央国家机关的广泛覆盖。制定中央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评估指标体系,并组织实施对部分中央国家机关的第三方评估。
——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5月,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会同中央宣传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教育部在北京联合举办3场宪法学习宣传报告会。司法部会同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铁路总公司、民政部、农业农村部、全国妇联、国家民委等十多个部门制定出台《关于组织宪法进宾馆活动的方案》《关于集中开展公共交通场所宪法宣传活动的方案》《关于组织开展“宪法进万家”活动的方案》《关于开展中国宪法边疆行活动的方案》,并在全国组织实施,实现了宪法宣传对公共场所和基层单位的广泛覆盖。开展“弘扬宪法精神 维护宪法权威”第二届民族政策法规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赠阅双语宪法文本活动。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18年“宪法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各地区、各部门抓住重点、多措并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宪法宣传活动,形成了宪法宣传的强大声势。2018年“宪法宣传周”期间,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累计举办各类宣传活动66.2万场次,现场累计参加总人数达2.23亿人次。
——精心组织“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2018年,“双百”活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以“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新时代文化法治建设”“改革开放40年与新时代中国法治之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与监察法治建设”等为主题,组织宣讲报告会。全年全国各地共举办“双百”活动报告会17398场,直接听众超过342万人次。
——继续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2018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共组织宣传活动65万多场次,参与法治宣传志愿者达82万多人次,发放普法宣传材料6400多万册(页),覆盖全国2000多个区县,受教育群众达8100多万人次。
(二)法学教育
——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卓越法治人才。9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出台《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确立了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思路,提出了“5年建立起凸显时代特征、体现中国特色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的目标,明确了“厚德育、强专业、重实践、深协同、强德能、拓渠道、促开放、立标准”等八方面的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12月,2018-2022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并在北京举办年会,会议通过了《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并提出了委员会的五年工作规划。
——加强职业伦理教育,改革法学院课程体系。1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采取“10+X”分类设置模式,将“法律职业伦理”首次设置为法学专业的10门核心课程之一。5月,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挂牌成立。9月,中国政法大学启动十门“种子课”建设,融入信息技术手段,帮助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
——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和研究部联合开展了“法治人才培养和法学教育领导与管理体制机制”调研,提出法学教育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法学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改革和创新法学教育管理体制的建议。
(三)法学研究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围绕这一主题,中国法学会组织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开展调研和文献梳理,中国政法大学积极推进“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重大课题研究。
——举办多层次学术论坛。5月,举办主题为“依宪执政与法治政府建设”的中国法治论坛。7月,举办主题为“新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创新”的第十三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9月,举办主题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法学研究”的第十三届中国法学家论坛。2018年,由中国法学会主办的七个区域法治论坛分别以“优化营商法治环境助力东北振兴发展”“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法治保障”“城乡融合发展的法治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与法治服务保障”“新时代区域法治合作机制创新与发展”“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新时代城市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等为主题,深入研讨了区域法治建设的重大问题。
——开展法学各学科研究。宪法学围绕“改革开放40年与推进合宪性审查”,对改革开放与中国宪法学发展,推进合宪性审查原理、机制与程序,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的功能,宪法与刑法的法解释学视角等进行研究。法理学结合新时代的中国法理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依法治国和法治建设的意义”“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法理学发展的反思与展望”“新时代法理学的理论自信与理论创新”以及“人工智慧与未来法治”等问题进行研究。行政法学围绕新时代行政法学的使命,以“行政立法的新发展与行政法总则的可能性”“机构改革与行政法理论革新”“新时代行政审判的新使命”“科技发展与创新监管”为主要议题进行研究。民法学以“民法典分编制订中的重大疑难问题”为重点进行研究。知识产权法学举办了“新时代知识产权法治论坛”。经济法学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与经济法”为主题,重点研究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与经济法总论研究,科技革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经济法制度,区域发展、精准扶贫的经济法保障等问题。商法学围绕“新时代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理念与路径”主题加强研究。刑事诉讼法学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刑事诉讼法治理论体系研究”“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社会法学围绕“十九大精神与社会法发展”“新时代发展与社会法变革”等问题开展研讨。婚姻家庭法学围绕《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诸多问题进行研讨。刑法学围绕改革开放四十年刑事法治的回顾与前瞻,聚焦“刑事法学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国际法学加强了对“新时代国际法理论创新”“海洋与极地国际法问题”“司法机构与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等问题的研究。立法学围绕“新时代中国立法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改革开放四十年立法理论与实践的回顾与展望”“‘一带一路’战略与国家立法的发展与完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中国法制史学以“中华法文化与法治中国建设的关系”为重点进行研讨。外国法制史学以“五大古文明为中心探究法律文明的起源与变迁”为重点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