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29 来源: 责任编辑:att2014
着力强化三个阵地 主动服务法治建设
云南省昆明市法学会
近年来,昆明市法学会理顺管理体制,着力强化基层法学会、法治智库、法治文化三个阵地,夯实基础、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依法治市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强化智库建设阵地,主动服务决策部署
昆明市法学会于2015年率先在全省法学会系统中成立昆明市“法治智库”,聘请17位国家级、省级、市级知名法学、法律专家学者作为首批智库专家,制定了《关于加强新型法治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昆明市法治智库管理办法》。专家智库成立后,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在法学研究方面,由智库专家作为课题组组长,开展调研;在论文评审方面,由智库专家作为评审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在“双百”活动和“基层行”活动中,邀请智库专家参加法治宣讲、专题座谈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
近年来,昆明市法学会邀请智库专家共同完成全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保障研究》,组织召开“昆明市涉众型经济案件专家咨询会”、“昆明市民营经济发展涉法问题座谈会”,推荐智库专家参与昆明市政府制定《昆明市城中村、城市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指导意见(试行)》《昆明市档案中介机构管理办法》的专家咨询论证会,推荐智库专家参加2015 年昆明市行政案件评查。今年,我们将对昆明市“法治智库”专家范围进行扩大,使“法治智库”专家库形成以法学专家学者、法律实践工作者为主体,覆盖金融、媒体网络、舆情引导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库,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提供参考。
二、强化基层法学会阵地,主动服务法治研究
昆明市在全省率先采取激活——恢复——试点——推开的工作方法, 2014年14个县(区)全部成立法学会。县(区)法学会成立后,克服编制经费欠缺的困难,利用现有机构加挂牌子,几套牌子一班人马,以招聘、返聘、劳务派遣等方式增加专职、兼职工作人员,缓解人手紧张的问题。吸纳有工作能力和工作热情的实改非的领导同志负责法学会的一些具体工作,吸纳县级政法系统的法律人才和笔杆子为个人会员并组织开展法学法律研究,有效推动了县级法学会工作的开展。
市、县两级法学会紧紧抓住法治建设、社会稳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对策研究,积极推进对“一带一路”法治保障、司法体制改革、矛盾纠纷多元化机制创新、防范恐怖犯罪、网络违法犯罪、金融风险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等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2014年以来,昆明市法学会每年收集整理近五百篇论文,县级法学会组织上报的课题论文占全市法学课题研究成果总数的75%左右。昆明市法学会完成的8个应用对策研究被相关领导机关以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领导干部内部参阅件等形式予以采用。推荐上报500余篇优秀论文参加中国法学会举办的区域法治论坛和省、市举办的法治论坛,共有100余篇荣获各类奖项。
三、强化法治文化阵地,主动服务法治实践
昆明市、县(区)两级法学会均为依法治市、依法治县(区)法治文化专项组成员单位。市法学会依托县(区)法学会,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双百”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和“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现已组织“双百”报告会7场,市、县两级领导干部近6000人次接受培训,极大地增强了广大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在乡镇积极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组织法治宣传1200余场,法治讲座150余场,法律咨询服务62500余人次,调解纠纷79300余件,法律援助6800余件。
2015年以来,昆明市法学会通过“由点及面”的工作方法,在县(区)选取示范点,打造法律服务诊所,树立法治文化品牌,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在县(区)建立法律服务站点,将法律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基层,主动靠前服务群众。经过两年的努力,已建成石林县“台创园”、西山区永顺里社区、盘龙区金江路社区等法律服务示范点及诊所,采取法官、检察官、民警、律师、公证员、调解员等中国法学会会员轮流坐班的方式,为群众答疑解惑,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为单位职工讲授法律知识,为乡镇(街道)依法行政提供法律服务。为企业和群众答疑解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我们将立足昆明、研究昆明和服务昆明,突出省会城市特色,主动服从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基层法学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法治昆明建设作出贡献。